八、实验研究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493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实验研究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八、实验研究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八、实验研究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八、实验研究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八、实验研究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实验研究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实验研究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实验研究 Part I: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Part II: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Part III: 基本实验设计 Part IV: 实地实验 Part V: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请看下面两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预备思考题: 彩色图片和黑白图片哪种更有利于读者对信息 的记忆? 如果要对上述主题加以探究,该怎么进 行? 实验研究适用于: 探究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一种与自然科学研究方 法最相似的社会研究方法,在社会心理学中 用得最多。 重点: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难点:实验研究的设计方式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1、实验研究的 概念 2、实验研究的 要素 3、实验研究的 逻辑 1、实

2、验研究的概念 实验研究是一种在精心设计、高度控制的条 件下研究现象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或操纵) 一个变量(即自变量),以观察和分析它对 另一个变量(即因变量)所产生的效果。 2、实验研究的要素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 1)自变变量与因变变量 实验实验 的基本内容就是检验检验 自变变量对对因变变量 的影响。 自变量通常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状况。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三 2)前测测与后测测 前测(Pretest): 在实施实验刺激(自变量)之前,对因变量进 行测量; 后测(Posttest) : 在实施实验

3、刺激(自变量)之后,对因变量进 行测量。 案例:霍桑实验 罗易斯里斯伯格(FJRoethlisberger) 和迪克逊(WJDickson)在上个世纪二十 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研究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 的办法,发现照明设备增加时工人劳动生产 率提高了,由此得出结论:提高照明设备可 以增加劳动生产率。但后来发现,减少时, 生产率还是提高了。 实际上,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工人们发 现有人在观察他们而积极表现。 讨论:如何解决上述案例中的问题? 小结: 上述案例说明了实验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这种影响是相当普遍的,因为被 实验者知道自己参与了实验,这种“认知”改变了他们惯常 的行为方式

4、,从而导致即使在没有“刺激”介入的情况下, 因变量仍然发生了变化。 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入“ 控制组”。 3)实验组实验组 与控制组组 实验组(Experiment Group) : 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对象组; 控制组(Control Group)(对照组): 不接受实验刺激的对象组,其它条件与实验组 尽可能相同。 3、实验研究的逻辑 二、实验研究的具体操作 1、实验研究的关键 2、实验研究的设计方式 3、实验研究的类型 1、实验研究的关键:选择实验对象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象在特征上最好完全 相同,以免由于两组对象本身的差异而不 是由于实验刺激造成两组后测结果不同。 方法:

5、 1)随机化(Randomization) 最通用的方法 先确定抽样框,然后用随机方法从中抽取实验组和控制组 成员。 2)简单配对(Matching) 找在一切相关特征上都一样的一对,一个放在实验组,另 一个则放在控制组,依此类推,直到每组的人数够了为止 。 2、实验研究的设计方式 (1)只有实验组的前后测设计 此种设计基本假定是: 只有当实验人员能 够假定除自变量以外的 外部因素都得以很好控 制时才用。 自变量的影响可 以通过对因变量的 前测和后测之差来 分析。 案例: (1)假设: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贡献,将 会减少对黑人的偏见。 (2)实验对象:随机挑选100名白人。 (3)前

6、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 (4)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放一部描述黑人在科学、文 化、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美国贡献的电影记录片。 (5)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的变化。 (6)实验效应:后测前测 (7)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的种族 偏见程度下降了,假设得到了证明。 (2)标标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又称经典实验设计 步骤骤: 1、随机指派实验对实验对 象到实验组实验组 或控制组组; 2、对对两个组组的对对象同时进时进 行第一次测测量,即前测测; 3、对实验组给对实验组给 予实验实验 刺激,控制组组不给给予; 4、对对两组进组进 行第二次测测量,即后测测; 5、比较较两组

7、组前后两次测测量的差别别,得出实验实验 刺激的 影响。 实验实验 刺激的影响 = 实验组实验组 的分差 控制组组的分差 =(后测测1-前测测1)-(后测测2-前测测2) 实验结论: 实验效应为0时,说明实验刺激对实验对象没有影响; 实验效应不等于0时,说明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有影响。 案例: (1)假设: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自变量:看电视的时间长短 因变量:学习成绩 (3)实验组:A校初中二年级住校生150人 控制组:B校初中二年级住校生150人 (4)前测:分别用相同的考卷A 、 B两校学生的学习成绩。 测试结果:A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6.5分, B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

8、4.3 分。 (5)实验刺激:对A校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不加限制,对B校学生仍像从 前一样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6)后测:两个月后对A 、 B两校学生学习成绩再测, A校学生的平均 成绩为74.9分, B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3.6分。 (7)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 74.9-86.5)-( 83.6-84.3) =-10.9 (8)实验结论:看电视时间增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所罗门罗门 三组设计组设计 (4)所罗门四组设计 3.实验的类型 (如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实验验证) 实地实验 实验一: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实验二:关于群体间的冲突 组织一个夏令营,选择具有相似社会背景的11-12岁

9、的男孩。 4、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附录:传播学之实验研究经典案例: 霍夫兰与控制实验法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美国人,20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一 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33岁时升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 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 背景: 1941年12月8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大量新兵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训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

10、更重要的工作是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灌输爱国卫国、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 情操,以免遇敌即溃。 于是,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使用电影 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说服教育,鼓舞斗志 。美国战争部的情报及教育署研究部实验室接受 指派,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霍夫兰等 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开始了对这一传播效果的研 究,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性传播研究。 美国正式参战时,美国国民对战争的一些基本常识 都很缺乏,对国际公共事务也缺乏了解。于是迫切 需要采用迅速有效的形式来教导新兵,而当时一致 认为最迅速的方法就是采用影片这一传播方式。 当时的陆军部长

11、马歇尔将军邀请好莱坞著名导演 卡普拉(F.Capra)拍摄了一系列此类题材的军事纪 录影片。比较有影响的七部五十分钟的纪录片完 成后,军方开始用这些影片作为新兵训练的教材。 这七部片子主要是介绍德、意两国法西斯主义的 兴起和日本攻占满洲国及“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 的参战。 英国之战 影片谈到德国正在实行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目前它已打败法国,逼退英国在法的敦 克尔克基地,下一步目标就是英国。 如果希特勒占领英国本土,并瘫痪其海军 ,美国的形势便极其危险。英国在不断遭 受炮轰的情况下,英国皇家空军还是击退 了德国空军。所以英国之战可以让美国得 到宝贵的作战时间。 实验研究过程简述 以英国之战的说服

12、效果为例 该项研究主要是研究是否形成了美国新兵 对盟国(主要是英国)的信心。而整个研究 的目的是测量收看前后的认知和看法,并分 析前后之间是否有差异。 实验者被安排在与自然环境不同的实验情 境中,使影片成为惟一的影响来源,并排除 了其他干扰因素。 实验程序 (1)实验分组 将受试者分成收看的影片的实验组)和不看 影片的控制组。主要实验营区内有2100人 受试者参与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 。另一个营区则又有900人接受同样的实验 分配,最后还有一个营区以1200人受试者进 行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实验。全部实验的样 本达到4200人,约有一半的人数收看了影片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分配仍然费了许多功

13、夫,研究人员在详细研究了受试者的背景资 料后才作适合的分配。 (2)实验问卷的设计 问卷题目分为两大类,一是时事测验,为选择题形 式;二是意见调查,或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让受试者 表达他们的意见,或是以同意度的量表,来测量他们 反对或赞成的立场,有些意见的题目与时事的题目 极为相关。问卷也包括了一些背景资料,同时去核 对笔迹以确定前测后测的问卷是否为同一人所答 。 另外,研究为了避免让受试新兵知道实验目的而影 响测量,便一方面告知受试者此乃一般意见调查,另 一方面在问卷中穿插了一些伪装的题目。 (3)实验步骤 首先,把受试者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预备进行前测 后测之实验。其次,实验组在收看影片前后不

14、具名 填写问卷,这就是当今所称作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 、后测实验(before after design with control group),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设计。同时还要 进行后测实验,即实验组与控制组只在收看影片之 后测量再做比较。最后,前后测时间相距一周。 他们以50人为一组,在大厅由训练过的研究员监督 答案,确保不受将官在场的干扰。在第二次回答问 卷时(后测)向士兵解释是回答经过修改的试卷,以 免他们怀疑同样问卷做了两次,而事实上第二次问 卷在字体上的确做了比较大的修正。 研究结论 1、影片对于增加战争有关知识的效果很大 ; 2、影片在意见和对事物的诠释上产生效果, 但是这种效果

15、并不如知识增加的效果显著 ; 3、影片对和影片无关的一般意见几乎没有 任何影响; 4、影片对于新兵服役的动机毫无影响力。 影片对于在态度或动机上没有产生 影响力的原因 霍夫兰等认为:新兵在入伍前便已经从传播 媒体获知与战争有关的资讯,故差异不明 显。相对地,受试者原先对时事的详细认识 不多,经过实验后自然便有显著差异。 从军作战的动机本身相当复杂,因此,虽使 用了说服性高的影片,也难以改变这种动机 。 研究者也考虑到有关前测与后测间距长短 的问题,也许这之间产生了“睡眠效果” 。 第八章 实验研究 思考和练习题 1、理解实验研究中的三对要素。 2、学会运用实验研究的设计方式来进 行实验。 3、结合传播学经典研究来掌握实验研 究的基本步骤请设计一个实验来 验证“沉默的螺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