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功能研究方法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16443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方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功能研研究方法 随着生物学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越来越多的新基因得以成功克隆,对新基因功能的研究 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 1.微阵阵列分析 微阵阵列(microarr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大 规模快速检测基因差异异表达达、基因组组表达谱达谱 、DNA 序列多态态性、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关基因的一项研究基 因功能的新技术。它包括cDNA微阵列(cDNA microarray)和DNA芯片。 原理: 将成千上万条DNA片段(cDNA、表达序列 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或特异的寡核 苷酸片段) 按

2、横行纵列方式有序点样在固相支持物上 。固相支持物为硝基纤维膜或尼龙膜时称为 微阵列 。 固相支持物改为指甲盖大小的玻片或硅片时所形成 的微阵列就称为DNA芯片。 微阵阵列法分析过过程: 首先用来自不同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的mRNA 作为 模板,以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dNTP为底物反转 录合成cDNA; 其次将所得cDNA与微阵列或DNA芯片进行杂交; 最后通过计算机对结果进行判读和处理,这样就可 以知道芯片中哪些基因在细胞里表达,哪些基因不表达; 同样也可以测知哪些基因的表达水平高,哪些基因的表 达水平低。 芯片的制作: 目前常用的基因芯片制作方法: u接触触点样样法 u喷喷黑法 u原位合成

3、法 接触触点样样法:是将样品直接点在基体上。优优点是仪器结构 简单、容易研制,是一种快速、经济、多功能的仪器,可 以在3.6cm2面积内点上10000个cDNA;不足是每个样品 都必须合成好、经过纯 化、事先保存的。 喷喷黑法:是以定量供给的方式,通过压电 晶体或其他推进形 式从很小的喷嘴内把生物样品喷射到玻璃载体上。同样需 要合成好的纯样品,包括cDNA、染色体DNA片段和抗体。 在1cm2面积上可喷射10000个点。 原位合成法:主要是美国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寡聚核苷酸 原位光刻DNA合成技术。 原理:在合成碱基单体的5羟基末端连上一个光敏保护基, 利用光照射使羟基端脱保护,然后

4、逐个将5端保护的核苷酸 单体连接上去,这个过 程反复进行直至合成完毕。 原位合成法的优优点:合成循环中探针数目呈指数增长,在 1.6cm2面积上合成40万组寡核苷酸。 2.基因转导转导 技术术 基因转导是将目的基因转入某一细胞中,然后观察该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从而了解该基因的功能。这是 目前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之一 。但因基因的表达受转导效率和是否持续稳定表达两方 面因素的影响。 主要方法有物理的、化学学的和生物的方法。 2.1 物理方法 1. DNA直接注射法: 是目的基因导入的最简单方法, 但 注入量有限, 能够接触到的细胞有限,故获得的细胞转 化率很低, 多通过肿

5、瘤局部多点注射给药。 2. 颗颗粒轰击轰击 技术术:将目的基因包被金属以后,利用高压 发射装置, 加速包裹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进入细胞,从 而提高肿瘤细胞的转化率。 2.2 化学学方法 1.脂质体载体:方法具有安全、简单、低毒、无免疫原 性等优点,适用于注射方法进行器官靶向性转移并有 一定的转移效率。是除病毒载体转移方法之外的另一 种有价值的体内基因转移方法。 2.受体介导法:利用肝细胞上富含转移因子和糖蛋白受 体的特点,人工合成多聚阳离子氨基酸,进而连接转 移因子(或糖蛋白)和目的基因构成复合物,通过与肝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实现 目的基因的转移。 优点:靶向性好,但受体介导的内吞小泡会被转运

6、到溶 酶体,易被溶酶体降解而造成目的基因表达时间 短暂 ,表达效率低下。利用腺病毒与内吞 小泡相融合而将 其破坏释放出外源DNA,可提高转化效率。 2.3 生物学学方法 (主要通过构过构 建病毒载载体来来完成): 病毒表达载达载 体:以病毒为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u因其转转染效率高、目的基因可稳稳定表达达等优势优势 被 广泛应应用。 1.逆转录转录 病毒(retrovirus,Rv):构建简单,装载外源基 因容量最大达8kb,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而无病毒蛋 白表达。但仅能感染分裂期细胞,体外制备滴度较低 ,且其随机整合有引起“插入性突变”的可能。 2.腺病毒(adenovirus, Adv

7、): 为近年肝细胞肝癌基因治 疗中报告最多的一种病毒载体。装载外源基因容量最 大达35kb,不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因而避免插入突 变的危险,能感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但易引起 宿主免疫反应而使转染效率下降。 3.反义义技术术 反义技术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利用人工或生物合成的 特异互补的DNA或RNA片段(或其修饰产物)来抑制或封闭 目的基因的表达。 包括: u反义义寡核苷苷酸技术术(Antisense oligonuclerotides , ASON) u反义义RNA技术术 u核酶(Ribozyme)技术术。 3.1 反义义寡核苷苷酸技术术 反义义核苷苷酸:是一类经 人工合成或构建的反义表达

8、载 体表达 的寡核苷酸片段,长度多为15-30个核苷酸,通过碱 基互补原 理,干扰基因的解旋、复制、转录 、mRNA的剪接加工乃至输出 和翻译等各个环节 ,从而调节细 胞的生长、分化等。 根据结结合部位的不同分为为:反义义DNA(asDNA)、反义义RNA( asRNA)、自催化性核酶(ribozyme)。 最常用的为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 ),其优优点在于其理论上的高度靶特异性(碱基互 补)、设计容易、多样且合成简单及高度的局部 性和针对性。 3.2 反义义RNA技术术 反义义RNA技术术: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工表达 载体,使其离体或体内表达反义RNA ,反义RNA 能与靶 m

9、RNA形成较稳定的二聚体,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其作用机理可能在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多水平上抑 制靶基因的表达。 3.3 核酶技术术 核酶(Ribozyme) 技术术:是一类具催化活性的特殊RNA 分子,通 过碱 基配对原则特异性灭活靶RNA 分子。可裂解与其互补的 mRNA及在DNA内插 入DNA片段构成三链结构 ,单个 核酶分子 可以结合多个mRNA 分子并使之在特定部位断裂,而其本身具有较 稳定的空间结构 ,不易受RNase 攻击,因而催化效率比反义RNA 高 。常见的核酶有锤头状 、发夹状 和斧头状 三种,应用最多的是锤 头状 核酶。 反义义技术术的两种两种 技术术路线线: u将

10、将表达与达与 体内内基因或mRNA互补补序列的基因转转入体内内 ,使细细胞表达与达与 目标标基因互补补的mRNA失活,从从而阻 断断目标标基因的表达达; u体外合成mRNA互补补的核苷苷酸类类似物,通过静过静 脉注射 等途径进径进 入细细胞,特异异性的与与目标标mRNA作用。 u反义义寡聚核苷苷酸 与与mRNA特异异性 结结合,阻断断翻译译 过过程。 4.基因敲除和敲入 4.1 基因敲除( Gene knockout ) 又称基因打靶(genetargeting),是同源重组技术的形象说法,通 过一定的途径使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它是指用外源DNA 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顺序相同或者非常相近

11、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整 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的一种外源DNA导入技术。 u优优点:此技术整合位点确定、精确,转移基因频率较 高,既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突变的基因,以进行性状 的改良和遗传病的治疗;又可以用突变的基因敲除正 常的基因,以研究此基因在发育和调控方面的作用。 目前利用基因敲除得到转转基因动动物的程序可简简述如下: (1)克隆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全部或部分DNA序列, 用插入 、删除、置换、修饰等手段重建DNA序列,使之成为靶载 体; (2)将靶载 体导入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中,使外源DNA与胚胎 干细胞基因组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靶载 体的DNA 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 (3)

12、将胚胎干细胞受体细胞注入小鼠的囊胚,将这些囊胚 导入假孕母鼠子宫中,产生的雄性嵌合鼠子代与正常 的雌鼠交配即可获得生殖系统携带该基因的纯合鼠, 进而分析被剔除基因的功能。 4.2 基因敲入 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强有力手段 ,但对于许多基因来说,简单的失活常导致令人费解 的无改变的表型。最常见的解释是某些其它基因取代 了靶基因的功能,但要在普通基因敲除小鼠中证明这一 点十分困难。基因敲入即通过基因打靶用一种基因替 换另一种基因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相同功能。 基因敲入的设计,是一个类似于普通基因敲除法的一 步同源重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设计打靶载体时需将 靶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N-端序列

13、缺失,并将新的替换 基因置于靶基因的调控序列之下,使其能精确地按照靶 基因的调控模式表达。 此方法不仅能用一种基因置换另一种基因,且可以系 统地改变基因的结构,分析其蛋白产物各功能区的作用 。 5.人工染色体的转导转导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蛋白功能分析和基因表达调控的 有力手段,但使用小的质粒重组体存在表达水平低、缺乏 组织特异性等缺点,若将大的DNA片段克隆入酵母人工 染色体(YACs)或细菌染色体,可产生较好的表达水平和 组织特异性,并可精确地调节同源重组。 u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 是一类酵母穿梭载体,具有自主复制序列、克隆位点以及

14、可在细 菌和酵母菌中选择 的标记 基因;还具有酵母菌染色体的一些特点。可 以接受100-1000kb的外源DNA片段。 原理:酵母人工染色体就是把酵母染色体上与基因复制和表达有 关的主要组件都组装在质粒上,令质粒行使酵母的转录 功能和复制功 能。 酵母人工染色体DNA转导转导 的方法: 主要有核注射、脂质体介导和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等。 优优点: 可使导入基因的水平与内源基因相当,并且具有类似 于天然的剪接机理,适用于复杂的基因功能分析。 YAC要具备备的主要功能成份 1)着丝丝粒:mitosis姊妹染色单体和减I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必需 。 2)端粒: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核酸酶的侵袭。 3)自主复复制

15、序列(ARS)元件:是染色体自主复制的复制起点 。 构构建YAC需要4个个短序列:2个端粒,着丝粒,ARS元件 u与与外源DNA连连接成线线性DNA分子,导导入酵母细细 胞克隆。 6.基因诱诱捕技术术 基因诱捕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一个带 有外源基因如抗药基因或报告基因的DNA载体导入到 ES细胞中。外源基因通过捕获到的内源基因表达调控元 件获得表达的同时,使内源的基因功能丧失。通过显微 注射或ES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特定基因缺失的动物, 用于功能研究. 7. 基因编码产编码产 物相互作用蛋白的 研研究 细胞各种基本功能的完成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蛋白质复

16、合物。因此, 确定能够与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表达终产 物相互作用的 上下游蛋白质分子,也是研究新基因功能的一个十分重 要的方面。 目前常用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包括传统的 基于亲和分析而建立的免疫共沉淀技术术和近年来建立和 广泛应用的酵母双杂双杂 交系统统等。 免疫共沉淀技术术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 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原理: 利用标签标签 抗体与与融合蛋白携带带的标签标签 之间间的高亲亲和力特性纯纯化 和检检出溶液中的靶靶分子。 该该方法的优优点是: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所处环境条 件接近天然状态的,能够反映体内相互作用情况,也可 分离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但应注意,有 时免疫共沉淀的蛋白质并非是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间接 的相互作用,其灵敏度也相对较低。 酵母双杂双杂 交系统统 酵母双杂 交系统是一种基于转录 重建而建立的研究生物大分子 相互作用的简便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双杂 交技术的基础是在一些转录 因子中发现 的DNA结合结构 与和转录 激活结构 域,一个转录 激活结构 域联合一个DNA结合结 构域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