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6394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汇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容式传感器 的应用与发展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性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概论 电容式传感器是实现非电量 到电容量转化的一类传感器。 u可以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 速度等参数的测量中。 u由于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 小、分辨率高,且可非接触测量, 因此很有应用前景。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 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式中: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 其中0为真空介电常数,r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 电常数; A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

2、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 就可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 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u在实际使用时,电容式传感器常以改变改变平行 板间距d来进行测量,因为这样获得的测量灵敏度 高于改变其他参数的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u改变平行板间距d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微米数量级的 位移,而改变面积A的传感器只适用于测量厘米 数量级的位移。 、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征 由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知,电容式传 感器可分为三种类型: a.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b.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c.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左图是变面积型电容传 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 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

3、面 积S改变,从而改变电容 量。 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延长度a方向平移x时,可得: 式中 为初始电容。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很明显,这种形式的传感器其电容量C与水平位移x是线 性关系,因而其量程不受线性范围的限制,适合于测量 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它的灵敏度为: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右图是电容式角位移传感器 原理图。当动极板有一个角 位移时,与定极板间的有效 覆盖面积就改变,从而改变 了两极板间的电容量。 当=0时, 当0时 从上式可以看出,传感器的电容量C与角位移呈线性关系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左图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 器的原理图。当传感器的r 和A为常数,初始间隙为d0 时,其初始电容量为:

4、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d,电容量增大C,则有 由式(4-3)知传感器的输出 特性C =f(d)不是线性关系 在式(4-3)中,当 d/do1 时, ,则上式可简化为: 此时C与d呈近似线性关系,所以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 在d/d0很小时,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 由式(4-4)还可以看出,在d0较小时,对于同样的 d变化 所引起的C可以增大,从而使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但d0过小 ,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 为防止击穿或短路,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云母片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 7倍,其击穿电压不小于1000 kV/mm,而空气的仅为 3kV/mm。

5、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 同时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一般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30 pF之 间,极板间距离在25200m的范围内,最大位移应小于间 距的1/10,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 左图是一种变极板间介质的电容 式传感器用于测量液位高低的结 构原理图。 设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为1,液面高度为h,变换器总高度 为H,内筒外径为d,外筒内径为D,则此时变换器电容值 为: 式中: 空气介电常数; C0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即 : 可见此变换器的电容增量正比于被测液位高度h。 传感器总电容

6、量C为: 式中: L0,b0极板长度和宽度; L 第二种介质进入极板间的长度。 若电介质 ,当L=0时,传感器初始电容: 当介质 进入极间L后,引起电容的相对变化为: 可见电容的变化与电介质 的移动量L呈线性关系。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 用于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很多,常见 的电路有: a.普通交流电桥 b.变压式电桥 c.双T电桥电路 d.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 e.脉冲调制电路 f.调频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普通交流电桥 变压器电桥具有使用元件最少 ,桥路内阻最小的特点。电桥 输出电压为: 若传感器为变极距式差动电容传 感器,则电桥输出为: 经放大、相敏检波和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U

7、SC大小与 位移成 线性关系,其正负极性反映位移的方向。 变压式电桥 如左图所示,C1、C2为传感器 的两个差动电容。 电桥的空载输出电压为: 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 ,代入上 式得: 可见,对变极距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变压器电桥,在 负载阻抗极大时,其输出特性呈线性。 双T电桥电路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又称为二极管 T型网络,如图所示。e是高频电源, 它提供幅值为Ui的对称方波,VD1、 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二极管, R1=R2 ,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 动电容。当传感器没有输入时,C1 = C2。 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当e为正半周时,二极管 导通、 截止,于是电容C1充电;在随后

8、负半周出现 时,电容C1上的电荷通过电阻R1、负载电阻RL放电,流过RL的电流为I1。 在负半周内, 导通、 截止,则电容C2充电;在随后出现正半周时,C2通过 电阻R2,负载电阻RL放电,流过RL的电流为I2。 根据上面所给的条件,电流I1= I2,且方向相反,在一个周期内流过RL的平均 电流为零。 若传感器输入不为0,则C1C2,那么I1I2,此时RL上必定有信号输出,其 输出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 式中f为电源频率。 当RL已知,上式中 (常数),则: 输出电压U0不仅与电源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有关,而且与T型网络中的电容C1 和C2的差值有关。当电源电压确定后,输出电压U0是电容C1和C

9、2的函数。 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K非常 大,而且输入阻抗Zi很高。 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可以使其 作为电容式传感器的比较理 想的测量电路。左图是运算 放大器式电路原理图。 图中Cx为电容式传感器, 是交流电源电压, 是输出信号电 压,是虚地点。由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可得: 如果传感器是一只平板电容,则Cx =A/d,代入上式有: 上式说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极板间距离d线性关系。 运算放大器电路解决了单个变极板间距离式电容传感器的 非线性问题。 脉冲调制电路 左图为一种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当接通 电源后,若触发器Q端为高电平(U1), 端为 低电平(0),则触发器通过R1对

10、C1充电;当F 点电位UF升到与参考电压Ur相等时,比较器 IC1产生一个脉冲使触发器翻转,从而使Q端 为低电平, 端为高电平(U1)。 此时,电容C1通过二极管D1迅速放电至零,而触发器由 端经R2向C2充电 ;当G点电位UG与参考电压Ur相等时,比较器IC2输出一个脉冲使触发器翻 转,从而循环上述过程。 可以看出,电路充放电的时间,即触发器输出方波脉冲的宽度受电容C1、 C2调制。当C1=C2时,各点的电压波形如下图 (a)所示,Q和 两端电平的脉 冲宽度相等,两端间的平均电压为零。当C1C2时,各点的电压波形如下 图(b)所示,Q、 两端间的平均电压(经一个低通滤波器)为: ( a) (

11、b) 上式中:T1和T2分别为Q 端和 端输出方波 脉冲的宽度,亦即C1和C2的充电时间。 当且仅当R1=R2=R时,则有 可见,输出电压与电容变化成线性关系 调频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原理框图如左 图 所示,Cx为电容变换器。 图中调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式中: L0振荡回路的电感; C 振荡回路的总电容, 。其中,C1为振荡回路固有电 容;C2为传感器引线分布电容;而 为传感器的电容。 当被测信号为0时,C =0,则 ,所以振荡器有一个固有频率 : 当被测信号不为0时,C0,振荡器频率有相应变化,此时频率为: 调频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测至0.01 m级位移变化量。 信号输出易于用数字仪器测量和与计算机通讯,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发送、 接收以实现遥测遥控。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很广泛,常见 的有: a.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b.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d.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e.电荷式荷重传感器 f.电容式测厚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