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253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和吸收课件PPT教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v说出消化、吸收的概念 v说出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v说出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主要成分及作用 v比较胃、小肠、大肠的运动形式 v综述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v说出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主要部位和转运途径。 下一页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收 下一页 (F) 消化道 消化腺 第一节 概 述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章目录下一页上一页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作用 吸收:已消化物质以及水、维生素和无机 盐进

2、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水、维维生素和无机盐盐: 直接吸收 蛋白质质(F F) 碳水化合物 脂肪 消化 吸收 废物排出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 颌下腺导 管 颌下腺 咀嚼肌 舌下 腺 腮腺导 管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 溶菌酶 杀杀菌 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唾液腺分泌唾液无色、无味、中性液 H2O: 占99% 无机物 有机物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二)唾液的作用 1. 湿润食物利于消化 2. 清除食物残渣,润滑保护口腔 3.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4. 杀菌作用 口(2)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3、 二.咀嚼与吞咽 口(3)- 2,3(m ) (一)咀嚼:随意性的反射动作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二)吞咽:三期 第一期:口腔胃 随意性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 反射 第三期:食管下端胃 蠕动 蠕动是消化管共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胃(1)-1,2(s) 一.胃液的分泌 主细胞 G 细胞 壁细胞 粘液细胞 章目录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上一页下一页 泌酸腺 幽门腺 贲门腺 胃腺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粘液细胞:粘液 壁细胞:胃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1、盐酸: (二)胃液的生理作用 杀灭进

4、入胃内的细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Fe2+和Ca2+的吸收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胃蛋白酶原 胃(4)-4,5(s) HCl和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Ph2 活性最强 Ph 5 失活 蛋白质质 示和胨胨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3、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氢盐 屏障 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4、内因子 内因子与Vit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12 免被消化酶破坏 促进VitB12在回肠吸收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主要形式 1)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

5、性引起胃 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 1胃的容受性舒张 2)意义: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准备 容纳食物 胃(9)-8,9(s)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紧张性收缩 3蠕动: 食物进入胃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 需1分钟;频率为3次/分钟。 作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于化学性消化 磨碎食物 (即机械性消化) 推进食糜 (胃排空)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定义:食物由胃排入12指肠的过程。 2基本动力 食物进入胃 胃运动 幽门括约肌舒张 胃内压12指肠内压 食物进入12指肠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食物的理化性质:决定排空速度

6、流体固体 糖蛋白脂肪 混合食物一般4-6小时排空 2)促进胃排空 食物机械刺激胃 胃运动加强 食物化学刺激胃 迷走迷走反射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排空加快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3)抑制胃排空 食物12指肠壁感受器胃运动减弱 肠胃反射 12指肠黏膜内 分泌细胞 促胰液素 抑胃肽 胃排空减慢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呕吐 催吐 呕吐对人的影响喷射性呕吐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一.胰液 (一)胰腺的分泌及性质 胰岛岛素 胰腺 组组成胰液 腺泡细细胞:各种胰酶 小导导管管壁细细胞: H2O、HCO3 1-2L/日、无

7、色、无味 、碱性、Ph7.8-8.4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胰高血糖素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胰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胰淀粉酶 3、胰脂肪酶 (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 HCO3- 1)中和HCl,保护胃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甘油三酯 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胰脂肪酶 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肠致活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 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 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 胰液最重要,缺乏时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化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二)胆汁的成分 1H2O 3有机物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 2无机盐 (

8、一)胆汁的分泌 二. 胆汁 章目录 上一页下一页 肝细细胞 胆 囊 十二指肠肠肝胆汁 胆囊胆汁 消化期 非消化期 金黄色,碱性 墨绿绿色,酸性 (三)胆汁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 ,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 3促脂溶性VitA、D、E、K的 吸收 2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 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 促其转运 胆汁对脂肪消化吸收,是 通过胆盐完成的,缺乏时不仅 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还引起脂 溶性Vit吸收障碍。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三.小肠液 1、小肠腺分泌肠致活酶 2、小肠上皮内多种酶 如:多肽酶、二肽酶、三肽酶、麦芽糖 酶、蔗糖酶等。 多肽和双糖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最 终代谢产物-氨基酸和

9、单糖,便于吸收。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 。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作用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3蠕动 蠕动:0.5-2.0cm/s 近端蠕动速度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 蠕动冲:进食、吞咽出现 逆蠕动:增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 肠鸣音以及肠鸣音异常 回盲部括约肌的功能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一.大肠的功能 1、吸收水和电解质 2、大肠内细菌产生维生 素B和维生素K 3、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 章目录

10、上一页下一页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二.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杯状 细胞分泌的,pH8.3-8.4 分 泌 主要成分 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 作 用 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一)大肠的运动 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大脑皮层、脊髓骶段 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盆神经、腹下神经 盆神经(+) 阴部神经(-) 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 (二)排便反射及大便失禁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大便失禁 一、吸收的部位

11、1口腔:不吸收 2胃:吸收少量的H2O和酒精 3小肠肠 空肠肠:是消化吸收主要部位 回肠肠:只吸收胆盐盐、VitB12 第六节 吸 收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二、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1吸收面积积大 2食物停留时间长时间长 3毛细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5分节运动有利于营养充分接触 吸收面 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单单糖形式、继发继发 性主动转动转 运、经经血液途径 (一)有机物的吸收 2蛋白质质:AA形式、继发继发 主动转动转 运、经经血液途径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3脂肪:转转运方式较较复杂杂 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经淋巴途径 短链脂肪酸经血

12、液途径。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4.胆固醇:吸收过程和吸收途径与长链脂肪酸相同 1、H2O的吸收:8-10L/日,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 2Na+的吸收: 主动、 Na+泵供能 (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 3铁的吸收:1mg/日, 必须是2+,VitC、 HCl促其吸收 4Ca2+的吸收: 离子钙易吸收。 VitD、HCl促其吸收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5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扩散方式 VitB12 内因子帮助 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帮助 章目录上一页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副交感神经支配 v1)分布:横结肠结肠 以上是称迷走N ,以下称

13、盆N v2)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v3)极少数为为非胆碱非肾肾上腺素能 神经经,释释放肽类肽类 物质质 v4)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 起胃肠道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 括约肌舒张。 交感神经支配 v1)起源:T1-L2,3 v2)支配:内在神经元、胃肠平滑 肌、消化腺、血管平滑肌 v3)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v4)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 道运动,抑制腺体分泌,括约肌收缩 。 1分类类 2作用:调节调节 胃肠肠运动动和腺体分泌 1)粘膜下神经丛经丛 2)肌间间神经丛经丛 概(4) -3(I ) 内在神经丛: 肌 间 神 经 丛 粘膜 下神 经丛 交感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内在神经系统

14、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 、非条件反射 2 、条件反射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和体液调节 (一)胃肠激素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二)胃肠激素生理作用 概(6 ) - 5(I )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 胃肠 食 物 B细胞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三)四大胃肠激素 四大激素分泌刺激物功能 胃泌素G cells迷走N(Ach) 蛋白质质 胃肠肠运动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促胰液素S cells盐盐酸 脂肪 蛋白质质 抑制胃肠肠运动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进胰液、胆汁和小肠肠液分泌 胆囊收缩缩素 (CCK) I cells盐盐酸 脂肪 蛋白质质 胃肠肠运动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缩 抑胃肽肽K cells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 抑制胃的运动动 促进进胰岛岛素释释放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