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6071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历史文化漫谈讲述(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历史文化漫谈 主讲人:周才方 教师教育学院 内容提要 一、南京概况 二、南京历史概述 三、南京文化简介 一、南京概况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 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地处中国沿 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 ,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 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 枢纽城市。 1、历史古都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之美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 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历史名人辈出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黄河 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

2、2、交通枢纽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 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 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 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 通讯体系。 3、工业基地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形成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 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 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南京位列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 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 前景的城市之一。 4、现代名城 南京是一座充满魅力、充满活

3、力、充满潜力的现 代化城市,先后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 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 合国人居特别荣誉奖、全国首家软件名城等称号 。南京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 改革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三网融合 试点城市,南京正在全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承东 启西的门户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 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一)地理位置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 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 3237,东经1182211914。市中心( 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 1184643。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587.02 平

4、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2012年为 6363641人。 南京市跨江而居,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与镇江市、扬州 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 宣州市接壤。市区东倚钟山,山高海拔 448.9米,恰似龙蟠,气势雄伟;西傍长江 天堑,大江从西南滚滚奔腾而来,向东北 滔滔而去,下关江面最窄处也有1公里多, 流经南京段长约95公里,浩荡磅礴,万吨 海轮可终年通航,市区距长江入海口347公 里。 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在建国方略中说 :“南京为中国古都,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 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 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 诚难觅此佳境也。” (二)自然

5、状况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 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 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 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南京地区的 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 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 的红壤。 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 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 山、东庐山遥相呼应。市区除宁镇山脉最高峰紫 金山外,北有幕府山峭壁如屏;西有清凉山(古 名石头山)犹如蹲踞之虎,南麓有清凉寺、扫叶 楼;城南的雨花台,是一座出产色彩鲜艳的花纹 卵石的山冈;西南有牛首山、祖堂山,层峦叠翠 ,绚丽多姿;栖霞山在城东北,入秋

6、后红枫黄槲 ,层林尽染;城东北临江兀立的燕子矶,山体虽 小,但险峻峭拔,宛如欲飞的燕子。 全市湖泊、水库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 积达11%以上。古城既有群山环抱,又有 秦淮河、金川河和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 河流、湖泊萦绕,点缀于城中南北,与浩 瀚的长江一起,组成一曲山川河湖纵横交 错的交响诗。难怪三国时,诸葛亮也不禁 赞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也。” 南京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 现54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 铁、铜、铝、锌、金、银、锶等15种矿储 量江苏省第一,4种进入全国前6位。锶矿 品位高、储量大,为东南亚之首。温泉是 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著名的有汤山温

7、泉 、汤泉温泉、珍珠泉温泉等,水温一般在 2060。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 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 ,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常 年冬季以东北风为主,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6;夏季以 东南风为主,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0.6。南京市历史上 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在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 14.0,出现在1955年1月6日。中国气候学采用任意连 续5天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10、 22为春、秋季。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 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 麦熟禾

8、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 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南京冬、夏季长,而 春、秋季略短。 (三)市花、市树、市徽 1、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 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梅花为南京市市花。南 京有梅园新村、梅花山等富有历史意义的梅花胜 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经受了风雪严寒 的考验,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 全复苏,梅花绽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来。南京 人赏梅、爱梅。梅花与雪松作为南京的市花、市 树可谓珠联璧合。 2、市树:雪松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 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雪松为南京 市市树。雪松挺拔

9、雄伟,品格刚毅,耐严 寒和酷暑、深为广大市民了解和喜爱。南 京的雪松已有60多年生长历史,在城市绿 化中广为种植,已成为全国繁育雪松的基 地,做为市树很具代表性。 3、市徽:辟邪 辟邪的本意是偏邪不正,后引申为避除妖邪、 吉祥如意之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 非狮、似鹿非鹿,自汉代起专门用于帝王公侯陵 墓前的神道石兽,起镇恶驱邪之作用。南京作为 六朝古都,保存下来的石刻辟邪最多,共有22只 。其特征是体态高大肥硕,气势恢弘雄奇,象征 着一种昂扬向上、矫健豪迈的精神。近年来已被 当作南京城市的一种形象符号,多有仿制宣传, 尤以中山门广场的青铜辟邪为全国之最,长7.4米 ,高6.4米,宽3米

10、,腰围7米,重达14吨。 二、南京历史概述 1、南京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35万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 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 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 人类生活遗迹。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 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 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 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2、六朝以前的南京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 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 ,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公元 前495年前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 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

11、四年(公元前472年), 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丹阳 记中有“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越城中”的记述。人们把这 作为南京城垣之始,距今已有2484年。公元前333年,楚 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后来秦始 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 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3、六朝都城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 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 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 里19步(折合今85公里左右)。孙权在这里建 造了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樯4帆。公元230年 ,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

12、,航行到夷洲 (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高丽 ,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市一带,公元427年迁平壤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 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4、六朝文化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昭明 太子的文选、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 三国志注、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 齐书等都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宝库中光彩夺目。 都城金迷纸醉,畸形发展,居民28万户左右,城 中僧尼多时达10余万,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 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公元589年2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 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

13、嫔。隋文帝下令将 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5、隋唐时期的南京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 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 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 州属县,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 化中心之一。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 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6、南唐时期的南京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 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 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 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 一代之风。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是著名 的词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 寒”(李璟),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李煜)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 7、宋元时期的南京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 ,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 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 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 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 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 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 8、明都南京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 朝。当时的南京称应天府,成为全国统一 的政治中心。他用21年的时间修建号称96 里长的都城城垣(实际长度35267公里) ,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城。鸡笼山麓的 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

15、日本、朝鲜 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9、清代南京 清代,康煕、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游 视察。鸦片战争,清政府于1842年在南京 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即南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 帷幕。其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在此建都11年 。 1898年,下关开埠。 10、民国首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统治。1911 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 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改江宁 府为南京府,后又称南京。19

16、27年,北伐 军节节胜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定南京为首都。 11、南京新生 1949年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9月与苏南、 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 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为 省会。1990年,国务院定南京在国家计划中单列,赋予相 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 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 副省级。经2002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南京辖玄武、白下 、建邺、鼓楼、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 、六合11个区和溧水、高淳2个县。 2013年3月再次区划 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