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特殊摄影技法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604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特殊摄影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特殊摄影技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数码单反摄影技法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第十一章 特殊摄影技法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一、焦外成像的美妙效果 焦外成像指的是照片景深之外,及焦点之外的画面成像。 它是除分辨率、反差、色彩还原以外,评价镜头优劣的重要标 准之一。 使用长焦镜头配合大光圈拍摄时,照片的景深浅,景深之外的 大部分面积被虚化。一些明亮的画面元素会在焦外呈现出接近 圆形的光斑。巧妙地把握这些光斑,可以拍摄出动人的画面。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焦外成像的效果取决于镜头的光圈、焦距以及其机械设计。 镜头内部的光圈叶片数量越多,光圈越接近圆形,焦外成像的 效果越迷人。 华北

2、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焦外成像的拍摄方法: 1.不安排画面主体 2.将对焦模式设为手动 3.转动镜头对焦环,使被摄对象处于景深之外 4.在取景器中观察焦外成像效果,调整好焦距,画面理想时按 下快门拍摄。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2.8,1/50S,28mm,ISO8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二、捕捉影子的形态 光线是摄影艺术的画笔。 有光必有影。 捕捉影子形态的拍摄手法并不常见。阴影中的物体不仅暗淡, 而且缺乏色彩的表现,似乎不适合当作拍摄对象或画面的视觉 中心。 但凡是无绝对。影子的形态可以忠实地反映某种物体的存在方 式,对影子的表现可以去除画面中不必要的干扰元素,色彩的 缺失使照片的视觉

3、干扰也消除了,画面只存在对形态的捕捉和 对光线的把握。 影子也能反映原型的面貌。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3.5,1/2500S,18mm,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8,1/120S,50mm,ISO4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这种拍摄方法新颖而独特。 注意事项: 1.拍摄时要选取合适的角度。 2.控制好曝光。当光比大时,为了保留背景的质感和细节,应 恰当运用曝光补偿功能。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5.6,1/60S,100mm,ISO2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三、闪光灯频闪 频闪是现代众多先进闪光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通常闪光灯只触发一次,而频闪功能可以实现在单一

4、曝光过程中 的多次闪光,这种功能在拍摄移动物体时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使用具备频闪功能的闪光灯,可以在同一画面记录下被摄对象一 连串的运动影像,定格运动过程中数个连续动作的不同瞬间。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32,1S,75mm,ISO4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使用频闪功能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设定频闪次数。由于频闪的闪 光频率高,受到闪光灯输出量的限制,闪光强度会降低很多,具 体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快门速度的设定和三脚架的使用。 频闪过程中,相机的快门要保持开启状态。 选择较长的曝光时间时,要使用稳固的三脚架作支撑。 2.根据运动对象设定参数。 要根据经验预

5、估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并根据创作需 要决定画面中需要定格的瞬间数量,精确地设定合适的频闪次数 与间隔。 3.控制拍摄距离。 运用频闪功能时,拍摄对象和画面背景的距离越远越好,频闪亮 度有限,难以照亮背景,以此营造低调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 摄影师和拍摄对象的距离要尽可能近。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32,1S,75mm,ISO4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四、曝光中途变焦拍摄 曝光中途变焦法的运用需要配合一支稳固的三脚架才能进行。 拍摄时,利用低感光度设置和暗光的拍摄环境,根据测光的数据 ,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并设定尽可能长的曝光时间,一般而言, 1秒的曝光时间已足够实施这种拍摄手法

6、。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具体实施方法: 1.按下快门,少安毋躁, 2.等待曝光时间过半后,调整镜头焦距,利用曝光时间后半程的 焦距变化营造画面的放射状效果。 曝光中途变焦法在应用时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1.将广角转化为长焦 2.将长焦转化为广角 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都可以使画面产生特殊的放射状效果。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9,2S,焦距变化,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五、特殊的二次曝光手法 二次曝光乃至多次曝光的拍摄手法在传统摄影中较为常见。 一直以来,数码相机由于感光元件工作原理和胶片的区别,难以 实现多次曝光的功能。 现今,这项技术终于获得了突破,很多先进的数码相机通过

7、机内 图像处理芯片的演算,最多能实现10次左右的多次曝光,而且其 效果和传统摄影相比毫不逊色。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5.6,1.6S,140mm,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固定机位、虚实结合的二次曝光拍摄手法不仅局限于花卉摄影, 在风光、静物等许多摄影门类中也可以加以使用。 为了保证两次曝光虚实静物的基本重叠,需要使用三脚架进行定 位。 在曝光控制上,多次曝光需要对每次的单独曝光的曝光量适当减 少,一般的规律为:多次曝光拍摄时每一次单独的曝光量之和等 于一次正常的曝光量。 常见的情况如:2次曝光、4次曝光,分别要在需要单独曝光时减 少一档和两档曝光。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8、不变换位置的二次曝光,其中的一次为虚焦拍摄。 这时,将相机的对焦模式设置为手动对焦,通过在取景器中观察 调整镜头的对焦环,人为选择画面脱焦后画面的虚化程度。在进 行曝光时则要注意控制画面的景深和主体的位置。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6.3,1/100S,40mm,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六、利用玻璃的透射和反光 传统摄影观点认为,拍摄高反光物体时要尽量调整拍摄角度,避 免在画面中出现反光。摄影师可以使用偏振镜等附件对物体的反 光进行控制,有效地降低反光给画面带来的干扰,还原物体本身 的面貌。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诚然,玻璃物体的反光在很多时候会破坏画面的和谐,但有时, 它们也

9、可以为画面带来特别的美感。 光线遇到玻璃等物体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物理现象。 从一定的角度观察,能透过玻璃看到其后的物体,又能看到玻璃 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自另一方向的景物。由光线的这两种物理现 象产生的两种影像互相叠加,能产生戏剧化的画面效果。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2.8,1/40S,80mm,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七、巧妙运用眩光 逆光摄影时,如果阳光直接射入镜头,刺眼的光线会使画面产生 一连串耀眼的光斑,严重时还会出现苍白的雾化效果,影像影像 的美感、层次和色彩的表现。 产生眩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逆光下对眩光的控

10、制能力是衡量镜 头优劣的重要指标,随着多层镀膜技术和新光学材料的使用,镜 头的抗眩光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摄影师会通过安装遮光罩、调整拍摄角度等 方法避免眩光的出现。 但有时眩光也可以为平淡的画面增添色彩。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使用抗眩光能力强的镜头 抗眩光能力强的镜头并不能彻底避免眩光的产生,但它可以保 证画面的色彩和反差不受到太大的影响,使摄影师可以放心大 胆地将刺眼的光源收入镜头。不过这种品质的单反镜头一般都 价格不菲。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注意画面的曝光控制 强烈的眩光有时能产生足够的神秘感和某种宗教意味,但拍摄 时的曝光控制一定要做

11、到理想和精确。 由于画面中的高光部分亮度太高,无论其面积多大都会给照片 的曝光带来干扰,为了忠实地还原画面中除眩光以外的主体元 素,使用点测光模式对拍摄主体进行测光拍摄。 如拍摄带有眩光的人像照片时,可对人物的脸部皮肤进行点测 光,保证曝光准确。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F9,1/30S,18mm,ISO2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八、焰火的拍摄方法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不急于拍摄 虽然焰火表演时间短暂,在拍摄时也不要急于求成。 表演开始时,要耐心观察,把握火焰的高度和方向,选择最理 想的角度和合适的焦距。 细致的观察和准备工作会让拍摄事半功倍。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风向的影响 拍

12、摄焰火的天气条件是“微风好过无风,顺风好过逆风”。 微风有助于刮走焰火中的残烟和粉末。 顺风能将残烟刮向远方而不是近前,时夜空更干净、画面更通 透,有助于焰火下一次绽放时的拍摄。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22,2.5S,50mm,ISO100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手动对焦 拍摄焰火时可以使用手动对焦功能。烟花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 为了使它的细节都呈现出来,可以利用手动对焦和小光圈的设定 ,轻松控制画面的景深。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 运用黑卡纸遮挡 天空中每一朵烟花的位置都各不相同,为了将先后绽放的两朵 烟花定格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类似二次曝光的效果,可以借助 黑卡纸的帮助,使用B门功能,长时间开启相机,在必要时利 用黑卡纸进行遮挡,人为控制需要拍摄的对象。 华北电力大学广告教研室F22,6S,50mm,ISO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