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031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4车辆损耗与贬值讲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主 讲:杜讲:杜 遥遥 甘肃新影职业培训学校甘肃新影职业培训学校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知识识点一:车辆车辆 的有形损损耗与贬值贬值 知识识点二:车辆车辆 的无形损损耗与贬值贬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值贬值 知识识点梳理 一、车辆的有形损耗 有形损耗:指其本身实物形态上的损耗和技术性能上的劣化 ,又称物质损耗。有形损耗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发生摩擦、 冲击、振动、腐蚀、疲劳和日照老化等现象而产生的损耗。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磨损阶段 第二阶段:正常磨损阶段 第三阶段:急剧磨损

2、阶段 知识识点一:车辆损车辆损 耗与贬值贬值 第二种情况:汽车在存放闲置过程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 而使汽车受到腐蚀、老化或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必要的养护 而使其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 上述两种损耗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形式表现出来,往往是 共同作用在车辆上。 损耗的技术后果:汽车的使用性能变差甚至使汽车完全 丧失使用价值。 在经济上,经济效率逐步下降。 知识识点一:车辆损车辆损 耗与贬值贬值 二、车辆的实体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也称有形损耗贬值。它是指设备由于运行中的磨损和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的侵蚀,造成设备实体形态的损耗,引起的贬值。 【案例】 1999年11月25日,李某在北京驾驶一辆新车正常行驶,途

3、中遇到红灯刹车 暂停,后面轿车驾驶员张某没有及时刹车,他驾驶的公车从后面撞上前面的 李某的汽车。经勘查,交警确定张某负追尾事故的责任,其所在单位因此赔 偿650元的修理费。李某让专家对修理过的汽车进行残值评估,获知车子贬值 了26161元。2000年10月,李将张告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事故责 任人全额赔偿车辆的贬值损失26161元和所花的鉴定估价费1000元。2001年3 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李胜诉,要求事故责任方全额赔偿李 某轿车的贬值损失和鉴定估价费。 知识识点一:车辆损车辆损 耗与贬值贬值 知识识点二: 车辆车辆 的无形损损耗与贬值贬值 无形损耗是由于科学技术的

4、发展导致车辆的贬值。 第一种情况:因技术不断进步引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现在再生产制造与原性能和结构相同的车辆,其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减少,致使重新生产制造结构相同车辆的成本降低, 造成现有车辆的价值损耗而贬值。 这种无形损耗并不影响汽车本身的技术特性继续使用, 一般也不需要更新。但是,汽车的贬值速度比维修汽车费用 提高的速度还要快,修理费用高于贬值后的车辆价值,这时 就要考虑更新了。 第二种情况: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性能更完善,运 输效率更高的车辆而使原有车辆在技术上显得陈旧和落后,而产 生损耗和贬值。 这时,如果继续使用原有车辆,就会降低经济效益,这种经 济效益的降低,反映在原有车辆使

5、用价值的局部或全部丧失,这 就产生了用新的车辆取代原有旧的车辆的必要性。 知识识点二: 车辆车辆 的无形损损耗与贬值贬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车 辆发生无形损耗导致的车辆贬值。 这类贬值又可分为一次性功能贬值和营运性功能贬值。 一次性功能贬值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现在再生产制造与原功能相同的车辆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成本降低而造成原车辆的价值贬值。营运性功能贬值是由于技术 进步,出现了新的、性能更优的车辆,它们的燃油消耗、故障率和 配件价格等更低,致使原有车辆的功能相对新车型已

6、经落后,从而 导致车辆营运成本增加,增加的营运成本即为车辆的营运性贬值。 v 功能性贬值具体表达为: 重置成本A=新车售价(1功能性贬值) 其内涵为:被评估车辆和新车相比缺少配置的大约金额与新车 销售价格的比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案例2 一辆2004年初以17.98万元购买的凯越1.8,2005年在北京市 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上的报价为13万元。目前这款车的新车价格不到 16万元,按照第一年折旧20的行业规则,这个价格是比较合理的 。 原因在于这里进行折旧计算的底价是16万元,而不是原始购车价 17.98万元。车主在决定卖车时心痛不已,一年内就

7、贬值4万元,除 去正常折旧,至少有2万元是随着新车降价凭空蒸发了。这2万元即 可看做是该车的功能性贬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案例3 新车“出乎意料”的降价,有时对二手车经营公司带来的 损失是灾难性的。2005年北京市某车商以135万元的价格收购了 一辆顶级宝马。几天后这款车的价格降了30万元,车商不得已 以不到100万元的价格出手,一次损失30万元。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营运性贬值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 v 例题中车辆的更新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上购置一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全 新汽车所支付的全

8、部成本。 v 案例4 v A、B两辆8吨载货汽车,假设A、B载货汽车还有5年的经济使用寿命, 更新重置成本基本相同,各项营运成本的差别如下: 项目 A车 B车 每百公里耗油量 25升 22升 每年维修费用 3.5万元 2.8万元 求A车相对于B车的营运性贬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解:两辆载货汽车按每月营运1 50公里,每年平均出车250天,燃油价格按 35元升计算。则A车相对13车每年超额燃油费用为 (25-22)3.5150/100250=39375(元) A车每年超额维修费用为35000-28000=7000(元) A车总的超额营运成本为39

9、37.5+7000元=10937.5(元) 所得税率为33,则税后或者说税务局退还给卖方先前交的33所得税后 的超额营运成本为10937.5(1-33)=7328.125(元)。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营运性功能贬值的估算。测定营运性功能贬值的步骤为: 选定参照物,并与参照物对比,找出营运成本有差别的内 容和差别的量值; 确定原车辆尚可继续使用的年限; 查明当前的折现率; 通过计算超额收益或成本降低额,最后计算出营运性陈旧 贬值。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经济性的贬值就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贬

10、值,对于外部经济环境来说,可以包含了经济政策、市场需 求、通货膨胀、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营运性车辆,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计量其经济性 损耗: 1、利用车辆年收益损失额折现累加计算; 2、是通过车辆利用率的变化估算。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1)利用车辆年收益损失额估算经济性损耗。 车辆的经济性损耗=车辆年收益损失额(1所得税率) n表示车辆剩余使用年限; i表示折现率。 注意:年收益损失额只能因外界因素计量,不能把因技术落后等自身因素所造成 的收益损失额归入此类。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案例6 v 某

11、人欲出售一辆已使用了6年的出租车。由于国家行业政策及检 测标准的变化,目前每年较过去平均需增加投入成本3 500元, 方能满足有关的规定要求。试估算该出租车的经济性损耗。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根据国家规定,出租车的使用年限为8年。从购车登记日起, 至该车的评估基准日止,该车已使用年限为6年,该车的剩余使 用年限为2年。取所得税率33,适用的折现率为10,则车辆 的经济性损耗: 车辆的经济性损耗=3 500(133) =3500671.7355=4069.7(元)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2)通过车辆利

12、用率的变化估算经济性损耗。 车辆经济性损耗率= 100 x 规模效益指数,一般在0.60.7之间 案例7: 由于某行业企业生产普遍不景气,工作量不足,某专用汽车的利用率仅为 正常工作量的55,而且在该汽车的剩余使用年限内,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 改变。经评估汽车的重置成本为20万元,成新率为60,功能性损耗可以忽 略不计,试估算该车辆的经济损耗。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v 估算过程如下: 计算车辆的经济性损耗率: 车辆的经济性损耗率=(1RX )100 取 X=0.7,则车辆的经济性损耗率=(1RX )100=(1 0.658)=34.2 车辆扣除有形损耗和功能性损耗后的价值为: 200 00060=120 000(元) 车辆的经济性损耗为:120 00034.241040 (元) 知识识点三:车辆车辆 的功能性、经济经济 性及营营运性贬贬 值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