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5536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元代美术 (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目录 第一节 元代绘画 1、赵孟頫 2、元四家 3、花鸟画 4、人物画 5、壁画 第二节 书法 1、赵孟頫 2、鲜于枢 第三节 建筑和雕塑艺术 1、元代建筑 2、元代雕塑 第四节 工艺美术 第一节元代绘画 元代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 目的现象。他们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 表露自己的政治态度。 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 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 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 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

2、文题画作为作品的重要组 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 这些文人画家特别注重主观意趣的抒发,作画“聊以自娱”, “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 一、赵孟頫 表现最突出的是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最大的画家首推赵孟 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他的山水画代表作鹊华 秋色图写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画面设色浓重,水村 山舍清丽,用披麻皴间解索皴写鹊山和华不注山,秋林点染丹红 ,法度,笔路颇具书法意味。 赵孟頫书画有很深功夫,在绘画上,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 法”,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这种师法古人 的主张,对匡正南宋以来绘画

3、中流行的某些追求表面工整艳丽效 果的缺点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扩大绘画艺术风格的探索也有所 贡献。(追求笔墨的形式美感,借鉴书法用笔以丰富绘画的表现 方法,对加强塑造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管仲姬 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 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 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 ,世称管夫人。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 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 有我

4、: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元 管仲姬 竹石图 元 管仲姬 墨竹图 二、元四家 在元代后期画坛上,影响最大的是活跃于江浙一带的黄公望 、吴镇、倪瓒、王蒙思维画家,由于他们的绘画最能体现元代文 人画的特色,因而被称为“元四家”。他们主要画水墨山水及竹石 ,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赵孟頫的影响。 1、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九,他的富春山居图描绘富 春桐庐山水,费时多年才完成。画面层峦迭峰,水平树静,亭舍 疏落,秩序井然,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之静。 黄公望承袭了赵氏水墨简率一体的山水,并创造了浅绛山水 ,以浑厚苍简的笔墨画江浙山川。 元

5、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2、吴镇 吴镇(12801354),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嘉兴人。他的代表 作渔父图构图舍奇险而求平实 ,画清远江湖中,两颗高树对峙, 一叶扁舟悠然。湖水淡荡,远山如 屏,芦荻偃仰,一抒安贫乐道,自 鸣高雅的情怀。 元 吴镇渔父图局部 元 吴镇 渔父图局部 3、倪瓒 倪瓒(13011374)字元镇, 号云林,无锡人。 代表作渔庄秋霁图便是典型的 三段平远构图,其“披图惨不乐,日 暮眇余思”的心境和荒疏峭拔的审美 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倪瓒渔庄秋霁图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4、王蒙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香光 居士,青卞隐居图是其代表作,写

6、浙江吴兴县西北的卞山。前景为山坡、 松林,次第而上,层峦环抱,山势峭拔 ,林木丰茂,云雾缭烧,纵横奇绝,变 化多端,布局繁密,笔墨苍郁,气韵灵 动,似一气呵成。形成王蒙繁复错杂而 气贯长虹的画风。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 三、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前期以院体风格为主,多为工笔设色,后来 这种院体风格产生些许变异,表现主题与技法向前跨了一大 步,梅兰、竹石、枯木等题材的绘画大发展;借物抒情、画 风清雅的水墨写意花卉勃然而兴,显示了花鸟画领域的变化 。主要的画家有王渊、陈琳、王冕、管道升、柯九思等。 1、王渊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 杭州人,职业画家,少年时曾 得赵孟頫指教,参加过绘制集 庆龙翔寺的壁画,

7、工山水、人 物,尤精花鸟。其代表作竹 石集禽图、桃竹锦鸡图 ,工整精确,明净秀雅,以水 墨渲染,自成一格。其创新的 类似白描画法的花鸟画,却更 解明地表现了文人的审美 王渊 竹石集禽图 2、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 号饭牛翁,煮石山农、梅花屋 主等,诸暨人。王冕是元代诗 、书、画、印修养全面的典型 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墨梅图 ,以浓墨画枝干,淡墨点花 瓣,细劲之笔画须蕊,极富生 命力。 王冕墨梅图 元 王冕墨梅图 3、柯久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 ,浙江天台人。他工诗文、书 法,擅墨竹。自谓“写干用篆法 ,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 或用鲁工撇笔法,木石用折釵 股,屋漏痕

8、之遗意”,足见他十 分重视以书法入画。传世作品 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 高节图等。 柯九思晚香高节图 四、人物画 1、龚开 龚开(1221-?)字圣予,淮阴人。南宋遗民,元统一后 ,他隐居在苏州、杭州等地,以遗老的身份卖画度日,对现 实的不满及对宋朝的怀念亦时时在笔端发泄。现有骏骨图 中山出游图传世。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局部 元 龚开 骏骨图 2、钱选 钱选(1239-1301)字舜举,吴兴人。南宋时为理宗景定 年间乡贡进士,宋亡后坚决不仕。钱选在诗文、诗画方面都 有相当修养,是宋末元初“吴兴八骏之一。钱选的画具有生拙 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 元 钱

9、选 归去来辞图 元 钱选 山居图 3、赵孟頫 赵孟頫在人物画方面贡献也很突出,他多描写古代高人逸 士,借以怀古。技法多效法唐人,用线含蓄劲秀,最擅高古 游丝描。用色与其水墨花鸟画风格迥然不同的是强调典雅古 丽。传世作品有秋郊饮马图、杜甫像、红衣罗汉 等。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局部 4、何澄 何澄(1223-1316)大都人。是一位才能颇全面的画家, 属于元代的宫廷画家。何澄笔下的形象无论是淳朴的田夫野 老,还是天真的稚子幼童,都相当生动传神。 元 何澄 归庄图局部 5、王绎 王绎(1333 ?)字思善,自号痴絶,睦州(浙江建德 )人,后迁居钱塘(杭州)。王绎是元代后期杰出的肖像画 家,驰名于江浙一

10、带,传世作品有杨竹西像、倪云林 像,并著有写像秘诀。主张画家若要描写对方人物, 要在其“叫啸话谈之间”默默观察,以发现“真性情”。 元 王绎 扬竹西像 五、壁画 山西永济永 乐宫三清殿 的朝元图 取“吴带当 风”之韵,用 笔浑圆有力 ,装饰感极 强。 元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 朝元图 第二节 书法 1、赵孟頫 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首推赵孟頫,其书法风格在当时独步 一时。赢得“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的盛誉,成 为元代前期书坛的领袖。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与行书尤为精绝 。 元 赵孟頫 妙严寺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藏 2、鲜于枢 鲜于枢(1257-1302),字伯

11、几,渔阳人,鲜于枢与赵孟頫 交情甚厚,鲜于枢擅长楷书及 行草书,尤以草书最佳。 第三节 建筑和雕塑 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起的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此一 时期经济文化发展都较缓慢,一般建筑业处于凋敝状态,宗教 建筑却异常兴发。元朝最大的贡献是修建了大都。 一、元代建筑 v元代都城大都(今北京城北部部分),是按周礼的制度筹建的 。 从元大都始,北京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建筑规模和设计、科学布 局和工艺水平都堪称一流。大都城坐北朝南,城的平面图形几 近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650米。 北岳庙德宁殿为我国 现存元代木结构建筑 中最大的一座。大

12、殿 高三十余米,重檐庑 殿式,青瓦顶,琉璃 瓦脊。殿内巨幅壁画 天宫图高约七米 ,长约十八米。画面 色彩浓重艳烈,线条 流畅,用笔洒脱。虽 为元人仿唐技法,仍 不失为我国美术史上 的杰作。 元代建筑 北岳庙德宁殿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元朝道教建筑中的典型。永乐宫规模宏 伟,气势非凡,建筑面积达八万六千多平米,整个建筑群的建 筑工期延续一百一十余年。因相传此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 号纯阳子)的故居,故又叫纯阳宫。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自元代起,从尼泊尔等 地传入西藏的覆钵式瓶 形喇嘛塔传入中原大地 ,代表作乃北京妙应寺 白塔位于北京阜城门内 。白塔通高50.9米,由 入仕元朝的尼泊尔著名 建筑师、

13、雕塑家阿尼哥 参与设计,历经八年竣 建,原名“大圣寿万安 寺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伊斯兰教建筑在元代也较为发达,他们吸纳、学习汉 族的传统建筑布局和结构式样,结合本教的功能要求, 创造出了中国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现新疆吐虎鲁克玛 扎、福建泉州清净寺、浙江杭州真教寺等均为元代作品 。 中国的蒙古族统治者在元朝建立之前,便按汉族建筑 式样营造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都城内的宫殿、庙坛建 筑组群及各地寺庙石雕、木雕、塑像、琉璃制品、石窟 造像等均反映了元代的雕塑艺术水平。元代统治者曾组 织十数次大规模的宗教绘塑活动,并大量采用由尼泊尔 传来的“梵相”式样。 阿尼哥(12441306),尼波罗国(今尼泊

14、尔)人 。自幼时便开始学习梵文和工艺制造,擅长雕塑和 佛塔建造。中统元年(1260)应元世祖忽必烈之请 ,在吐蕃建造黄金塔。阿尼哥率八十余众入藏造塔 ,两年后塔成,阿尼哥从此开始真正侍奉元朝。他 在中国呆了四十五年,曾任元朝诸色人匠总管府总 管等职。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三座佛塔、九座大寺、 一座道观、两座祀祠和大量雕像。 二、雕塑艺术 刘元(约12401324年),字秉元,又名刘銮,今 天津市宝坻县刘兰庄人。他自幼好学,官至昭文馆 大学士、正奉大夫等。他学识渊广,尤擅绘画雕塑 ,在元代堪称雕塑一杰。其先师杞道录,后师阿尼 哥学梵相,但所作雕像却以道教形象为多。其作品 形神兼备,个性鲜明,帝王的肃穆

15、,厉鬼的狰狞、 侍臣的忧思,他都塑绘得恰到好处,深受时人和后 人的喜爱。 中国的蒙古族统治者在 元朝建立之前,便按汉 族建筑式样营造上都和 大都两个都城。 元代石窟雕塑(尚存者 ,主要集中于浙江杭州 元代石窟雕塑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有 五代至宋元的摩崖造像 三百八十余尊,其中元 代大小造像合计有一百 一十六尊,其中梵式四 十六尊,汉式六十二尊 ,另八尊是受梵式影响 的汉式造像,最高大者 达三米以上,雕刻精美 ,保存完好。 元代石窟雕塑 云台石雕,位于热河居庸关内之关台,建于元代至 正二年到五年(13421345年),全部以汉白玉砌 成,残存基座刻满精美浮雕,云台正中的拱门刻有 金翅鸟、龙女等,

16、但最主要的是拱洞之东西洞口对 称雕刻的四大天王,雕像神态威猛,线条粗矿,头 首部分为高浮雕,其余部分浅浮雕,突出夸张面部 表情,为古代浮雕中不可多见的杰作。 第四节 工艺美术 元代文化,是融合蒙古族等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民族 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形成的文化总体,具有鲜明 的时代性。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和提高。自元代尊西藏佛教为国教以后,梵文化给 元代的工艺美术带来了发展和殊变。统治者组建了 庞大的专为皇家服务的官办手工业,为积累经验, 提高技艺,匠籍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 青花(白釉蓝花)是元代瓷器中最负盛名的品种,其起源 说法不一,据现有资料来看,唐代已出现青花,宋代也有 生产,但大都一致认为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代表着青 花时代的真正到来。青花属于釉下彩的品种之一,它是用 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