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5523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述(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徐州三中 王公月 2015.8.1 一 二 三 证据的来源一 听 评 课 1、听评课的意义 2、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3、获取证据的重要性 4、如何才能获取科学证据- -课堂观察 1、听评课的意义 课 堂 教 学 课堂教学分析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实践 听课、评课 载体 以听评课为载体,改善课堂中的教与 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开课形式化、听课任务化、评课说假话 简单化倾向、形式化倾向、随意化倾向 课堂教学分析成为管理活动 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是主要原因 3、获取证据的重要性 汉典:可做为证明用的事实依据 1.证明事实的根据。 旧唐书崔义玄传:“

2、先儒所 疑及音韵不明者,兼採众家,皆为解释,傍引证据 ,各有条疏。”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区上 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的证 据。” 2.证明;考证。后汉书独行传缪肜:“时县令 被章见考,吏皆畏惧自诬,而 肜 独证据其事,掠考 苦毒。”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儁杰廉悍,议 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3.法律用语。据以认定案件的材料。 证据让人信服 科学证据与 经验证据 一棵大树的经历一棵大树的经历 1934年 我的生日是4月14 日,出身在阿恩斯贝格 森林,原生是种子,后 来发芽成长。 1939年 我今年5岁。因为 有人在附近开辟了一条 新路,我的树身倾斜了 。第二次世

3、界大战期间 ,我幸免遇难。 1940年 我生长茂盛,居住 的环境很好。这里雨水 多,春夏季节阳光充足 。 1950年 我的邻居遮住了我 的阳光,夺走了我的养 分。 1958年 我的邻居搬走了, 光线又好了。 1960年 有人随意掷下香烟 蒂,森林着火了。我还 算幸运,只是轻度烧伤 ,伤口现在痊愈了。 一棵大树的经历一棵大树的经历 1978年 干旱的气候总算过 去了,我现在生长良好 。 1962年 阳光充足,又是风 调雨顺年。 1975年 干燥的气候 持续了好几年, 我几乎没有生长 。 1986年 该死的幼虫吃掉 了我全部的叶子和叶 芽,我浑身是痛! 1998年 喂!现在还认识我 吗?我就在你的

4、眼前。 我被伐木工送到哈根的 造纸厂,制成纸张,印 成学生课本,就放在你 们的面前。 课堂证据的内涵: 行为 教师与学生课堂中的 4、如何才能获取科学证据 -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的内涵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教师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 (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 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 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 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和学的一种方 法。 课堂观察,是走向科学的听评课方法。 课堂观察,是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课堂观察有一定 的研究目的、工具和程序等,是一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 从教学手段的角度看,教师通过观察 学生和反省自身获得教学反馈,是一 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手段; 从发展的途径的角度看,课堂观察促 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了学生学 习,是一种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 途径。 (2)观察什么? 课堂观察,观察的是课堂 。 课堂是什么 ? 预设目标?达成? 生成什么?价值? 学习内容(客体) 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教师技艺 (导入、机智 ) 有效学习(参与 过程、学习结果) 课堂 文化 课堂的组成 学生学习 准备/倾听/ 互动/自主/达成 教师教学 环节/显示/ 对话/指导/机智 课堂文化 思考/民主/ 创新/关爱/特质 课程性质 目标/内容/ 实施/评价/

6、资源 组成课堂的四大要素 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观察的方法二 课堂观察的过程,重在准备,重在证据,重 在研究,重在双赢 课堂观察与伟统听评课的区别: 课前,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 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 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 根据事先的计划和选择的 记录方式,对需要的信息 进行记录; 是课堂观察的主体部分, 是课后会议分析的信息基 础; 其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 前 会 议 教者 说课 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地位、呈现方 式,二次开发与处理方式 大致结构,创新与困惑,教学流程 何时、如何知道学生目标掌握情况

7、 (措施与时间) 学生情况介绍 目标、重点、难点、解决的具体策略 教者 与 听者 交流 双方协议,确定观察点 课 后 会 议 教者 反思 本课的目标达成了吗 简明扼要地报告主要结论, 结论要有证据,要有教者的 回应,避免重复 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听者报告 观察结果 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成功之处,个人特色,存在问题) 课堂观察的两种类型 界 定 特 点 区 别 定 量 观 察 以结构化的 方式收集资料, 并且以数字化的 方式呈现资料的 课堂观察。 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 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 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

8、 件行为抽样 在观察前提 出问题,然后 具体设计指标 系统来分析。 定 性 观 察 以质化的方 式收集资料,并 且资料以非数字 化的形式(比如 文字等)呈现的 课堂观察 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 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 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 质化的。 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 、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 录。 只有在搜集 了大量客观资 料后,才问问 题。研究问题 常在研究过程 中不断被重构 ,时间较长。 课堂观察的一般步骤 确立观察点 开发观察工具 进入课中观察 作出推论 撰写观察报告 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视角; 确定观察维度,析出观察指标; 确立观察点 1、观察点

9、应具有可观察、可记录、可 解释的特征 2、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确 定观察点 3、要根据合作体的需求确定观察点 开发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量表的基本形式 一、表单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观察表 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 二、划记式 三、编码式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四、标图式 教师提问记录图 字母“V”表示学生是自动回答问题的; 字母“A”表示学生是被动回答问题的。 五、流程式 课堂观察笔记 课堂观察工具举例 课堂教学观察表课堂教学观察表 课堂观察视角/ 主要观点 观 察 记 录 优秀 1 良好 2 一般 3 需改进 4 不满意 5 未观察到 6 某视角 主 要 观 点 a. b. c

10、. d. 等级量表等级量表 八个视角:内容设计 教学表述 进度安排 资源利用 激发动机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鼓励创新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 (FIAC)(FIAC) 教师讲 间接影响 接纳学生感觉 赞许学生行为 接受学生主张 问学生问题 直接影响 讲解 指示或命令 批评或维护权威 学生讲 间接影响 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 直接影响 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静 止 直接影响 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编码体系 资料来源: Hopkins, D, 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vch, 1993,

11、 p111) 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 8:088:108:128:14总计百分比 A 投入状态 (独立做) 62162235% B 投入状态 (与他人一起做) 05601625% C 投入状态 (看他人做) 00011016% D 非投入状态 (做无关的事) 00001016% E 非投入状态 (离开座位) 100058% 教师的移动位置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记号体系或 核查清单 次 数 非投入 投 入 人 数 % 人 数 % 1 4 16 21 84 2 6 24 19 76 3 1 4 24 96 4 0 0 25 100 5 3 12 22 88 6 3 12 22 88 7 6 24

12、19 76 8 5 20 20 80 9 4 16 21 84 10 4 16 21 84 总计(人数) 36 214 平均数(%) 14.4 85.6 (资料来源:Hopkins,D,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1993, p.104.) 观察方法:每2分钟扫视,记录 记号体系或 核查清单 课堂管理中学生不当行为记录表 不当行为的类型 1.5 3 4.5 6 7.5 9 吵闹或违记说话 1 不适宜的活动 1 不适宜地使用材料 损坏学习材料或设备 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 1 动作侵扰其他同学 违抗教师 拒绝活动 1 资料来源:Wragg,E.

13、C. , An lntroducti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1994, p. 49. ) 美拉格 后续观察:教师对不当行为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应对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推理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3 78 22 2 0 2.9 74.3 21.0 1.9 0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0 44 57 1 3

14、 0 41.9 54.3 1.0 2.9 C、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2 2 13 78 0 11.4 1.9 12.4 74.3 0 课堂四个维度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准备 l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l 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l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l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l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l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 样的行为? 学生维度:文字与坐标说明 学生角色:课堂学习活动 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 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方法: 1、选点:要观察什么?聚 焦哪些学生?怎么观察? 2、习惯态度观察:某一学 习活动的习惯、态度表现如 何? 3、行为程度观察:某一学 习活动的表现、程度如何? 4、达成观察:通过课堂学 习是否达标? 5、思考:学生课堂学习是 否有效? 视角 观察点举例 互动 l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l 参与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