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528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的地貌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本节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原因、 治理措施 长城长城 秦岭秦岭 太行山太行山 日月山日月山 青 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40N 33N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西至_ 南至_北至 _,跨越了_ 、 _ _等省大部分和 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太行山日月山 秦岭长城 山西省陕西省宁

2、夏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 海河上游地区。 黄土高原的概况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 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隔壁 吹来的。 戈壁戈壁沙漠沙漠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太行山太行山 中亚、蒙古中亚、蒙古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 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 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 (三跑田)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并造成 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一碗水,半碗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一碗水,半碗沙 开封铁塔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7米 花园口事件 1938年6月,日

3、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在此 炸毁大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 封锁消息,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黄水下来 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 洋之中。花园口决口,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 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这次洪灾,河南、 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 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390万人背井离乡。他 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从中原 到西北,迤俪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黄河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花园口 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水土

4、流失的基础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质地特殊, 土质疏松 。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季节分配不均 多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4)自然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 等 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沿海内陆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 平原山地、高原 1)位置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直立性强, 但极易遭受 流水侵蚀 2)质地特殊性 黄土高原 3)降水集中性 4)灾害频发性 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轮荒耕作制度 2露天开矿 3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 )破坏植被: 历史上营

5、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人为原因 人类人类 活动活动 影响影响 修路修路 陡坡毁陡坡毁 林开垦林开垦 采矿采矿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植被破坏 营造宫殿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抛荒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 人口增人口增 长长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少,燃料需 求增加求增加 破坏植被,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伐森林 农作物农作物 产量下产量下 降降 扩大荒扩大荒 地开垦地开垦 面积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