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810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第一章绪论剖析(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 路 勘 测 设 计 主讲:靳卫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 n交通运输业(产业之一) n交通运输网(构成) n道路运输(方式之一,网) 铁路运输:适用于远程的大宗货物及人流运输。 道路运输:适于人流及货物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 水 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及贵重紧急商品、货物 管道运输:运送液体、气体和粉状货物的专用方式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及其特点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运输量大;迅速; 但需转运;装卸费用较高;属线性运输 高速铁路:轮轨 磁悬浮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直达,迅速; 属于平面服务; 可实现库库运输,减少中转费用;

2、单车运量小。 高速公路 集装箱运输 终端运输 耗能省、运输成本低;但受自然因素制约大 方式:内河 海洋(近海、 远洋) 速度最快;费用最高;舒适 专业性强(专用);连续性强, 运输成本低、损耗少, 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 运: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古代: 近代:本世纪初(1902年)汽车输入我国。 从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 到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1万公里 。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7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88万公里 第二节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一、道路发展史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表明,到2000年12月31日 我国

3、公路总里程达到167.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通车里程为1.6万公里。 98的乡镇和89的行政村通了公路。(不通公路 的乡镇460个,不通公路的村有7.4万个) 除港、澳、台地区外,到200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 程达到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到200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5.8万公里。 第二次公路普查信息发布网站: 21世纪公路网www.21cn- 中国公路网www.highay- 时代公路网 199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万公里,并实现了 县县通公路,97的乡及78的行政村通了汽车。 1990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 车; 到2000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

4、达1.6万公里; 到2001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万公里,超过 加拿大(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8.8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2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52万公里,2002 全年新建高速公路5583km。 高速公路建设情况: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量少。 (1)公路通车总里程: 目前通车里程虽己达175.8万公里,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差较大。如美国 为630万公里,日本140万公里,印度160 万公里。 二、道路现状评价二、道路现状评价 (一)公路现状评价(一)公路现状评价 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高速公路 里程已达8.8万公里和

5、.9万公里,法国国土仅为 中国的十七分之一,高速公路里程已达9000公里 ;日本国土很小,而高速公路已达近7000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偏低。 中国仅为0.82,而发达国家已达1.5左右,如 加拿大为1.88,德国已达1.72,美国为1.37 ,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高速公路发展 也很快。 高速公路总量也明显偏少。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 程数。从总体上讲,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不足 ,密度偏低。美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67公 里,英国为160公里,法国为147公里,日本为 303公里,印度为61公里,而我国只有17.5公里 。 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美国

6、为242公里,英国为 63公里,法国为140公里,日本为91.5公里,印 度为22公里,而我国只有11公里。 (2)公路密度: 在通车里程中,二级以上的公路,只占公路总里 程的13.1%多,等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为78.3% ,还有达不到技术标准的等外公路36.4万公里, 占22左右。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38.9%。 无路面里程15.4万公里,占9 。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 、标准低。 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到2000年 底全国仍有353个乡(0.8%),6.9万个村(9.2%) 不通公路。公路密度各省市差距大。上海95.4km, 天津85.1k

7、m,北京81.0km,海南61km,广东58km ,江苏56.6km。10km以下的省有5个,西藏、青海 、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省13.8km,排位倒 数六。 4通行能力低。 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3发展不平衡。 (二)城市道路现状评价 存在如下问题: 1.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 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 4.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 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 5.交通管理水平不高等。 三、发展规划 1发展方向 (1)提高等级与加大密度并举。

8、 新建公路,沟通断头路。 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网建设 (2)运输工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大型车、小型车发展,控制中型车 (3)运输服务向高效优质发展。 (4)管理信息化发展。 (1)国道主干线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3.5万公里) 19902020年,总长3.5万公里国道主干线公路 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2003年,完成“两纵两横”; 2020年,完成“五纵七横”。 2发展规划 “两纵两横” 国道主干线 “ “两纵两横两纵两横” ”国道主干线示意图国道主干线示意图 “五纵七横” 国道主干线 “ “五纵七横五纵七横” ”国道主干线示意图国道主干线示意图 国道主干线 国道主干线 规划线 国道:G10

9、2,G222,G301 省道:S105 县道:X101 乡道 村道 (2)省道干线道路网形成。 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规划 修建省级干线网。 我国公路网管理层次: 国道网分类: 首都放射线:编号1 南北纵线: 编号2 东西横线: 编号3 黑河 同江 绥汾河 甘南 哈尔滨 伊春 鹤岗 佳木斯 鸡西 牡丹江 齐齐哈尔 (3)2030年实现智能化公路运输系统。 (4)2040年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 第三节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一、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 1公路分级 交通部2004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一2003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

10、级公路、 四级公路。 划分等级目的:按需求(经济发展、规划交通 量、路网建设、功能)建设公路 依据:公路功能、适应交通量 (1)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 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 55000辆; (2)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 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5000 80000辆; (3)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 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0 100000辆。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 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1)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 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 30000辆; (2)六车道一级

11、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 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 55000辆;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 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 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双车道或单车道公 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

12、00辆以下; 2公路技术标准 定义: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 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 都应当遵守。 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规划交通量,结合项目 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景发展、路网规划,经论 证后确定。 国家及省属干线公路:可选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二 级公路。 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线一般县乡公路:可选用三级公路 。 交通量小的县乡公路:可选用四级公路。 对纵、横向干扰少的干线公路:宜对选用一级公路还 是高速公路进行论证,若选用一级公路,则必须采用确 保较高运行速度和安全的措施。 对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及混合交通量

13、大的集散公路: 可选用一级公路,其里程不宜过长、设计速度不宜太高 ,且应设置相应设施以保证通行能力和安全。 3公路等级的选用 当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当 二级公路作为城乡结合部及混合交通量较大的集散公路 时,应视混合交通量大小设置慢车道,且设置相应设施 以确保通行能力和安全。 一条公路可根据其功能和规划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 不同的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及车道数,但应结合地形条 件选择合适的变更地点。在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 围内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 变更地点:原则上选在交通量发生较大变化或驾驶员能 够明显判断前方需要改变行车速度处,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宜设

14、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处,二、三、四 级公路宜设在交叉路口、桥梁、隧道、村镇附近或地形 明显变化处。 同一设计路段最小长度: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 15Km,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 3公路等级的选用 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1.城市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 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行车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 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 控制。在进出口较多时,

15、宜在两侧另建辅道。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 能力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宣采用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 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两侧可设公共建筑 物的进出口、停车场、交通站点、出租车服务站。 (4)支路 支路为次干路与居民区、工业区、市中心区等内 部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 为主。 ( 2)主干路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规划 交通量、地形等分为:、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级标准; 中等城市应采用级标准; 小城市应采用级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年限:快速路、主干路20年;次干路 15年;支路1015年。 大城市(50万以上) 城市划分(按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2. 城市道路分级 : 一、工程可行性研究 n工程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组成部分之 一。我国规定,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