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语文高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4693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语文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备战语文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备战语文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备战语文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备战语文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语文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语文高考(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 追 无 尽 景,始 是 登 高 人 科学备战2010年语文高考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试题研究评价组 董晓平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1、文言实词实词 和虚词词着重考查查容易跟现现代汉语汉语 相 混淆的字词词。 2、文言文阅读考查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 用等知识。(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 3、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分析是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 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 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

2、,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 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 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 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 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 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 ,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 ,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 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

3、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 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 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 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 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 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 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 ,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 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

4、 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 姓拥戴的一组是 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 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 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 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 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

5、猾之人。他到馆陶 ,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 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 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 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 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 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 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

6、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 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 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 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 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 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 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7、。/又以种瓜为业。世祖 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 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 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 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 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 ,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

8、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 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飧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 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 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 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 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

9、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 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 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 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 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 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

10、范成大,这首 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 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 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 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 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 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 ,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例2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 子夜吴歌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1、。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前人有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 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请说说理由。 诗歌的前四句很明显是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 之人的哀怨之情的,考生完全可以从“捣衣声”和“ 玉关情”这六个字中感受得到;而最后两句虽然也 是写这种哀怨,却忽然跃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她 把这种个人的哀怨寄托于对国家平息外患的希望 上,所以最后两句的内容要明显深于前面四句。 由此,要解答的两方面的内容也就形成了: 认为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第四句中的“玉关 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 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 罢远征”的诗

12、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歌内容的表 达,反而显得更加精炼含蓄。 或:认为不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的最后 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加深了对前面 “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 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 现 代 文 阅 读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除北京、上海外, 其他各省市的试卷都沿袭旧例,即分为现 代文阅读(一)和现代文阅读(二),前 者采用单项选择题;后者以主观题为主。 现代文阅读(一)和现代文阅读(二)不 是按文体划分的,是按思维能力考查的需 要设置的。前者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以筛选信息和逻辑推理为重点;后者侧重 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综合 与鉴赏

13、评价是其重点。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路方 法 动笔答题前的准备工作: 1、两通读(通读文本、通读试题) 2、理清思路,粗知文意、段意。 3、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借助选项) 动笔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1、看懂试题检测的意图,把握设问点。 2、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把握相关点。 3、筛选整合重要的语句,把握答题点。 4、分析、概括,解释、阐述,均不离主旨。 纵观多年来现代文阅读(一)的试题,其选 用的文本开始时自然科学类文章为多,近年来多 有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 。其考点相对稳定,基本是按试题对应的阅读区 间,由小到大设置。 考点之一通常是考查对文本材料中核心概念 的理解,这样设

14、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所考的这 些概念是理解全篇材料的支点,把握不住这些核 心概念,读懂整个材料便无从谈起。 考点之二通常是从整体的角度考查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涉及的范围扩展到全文, 考点多设在与核心概念联系密切的相关信息的筛 选和判断上。这样的试题很适合考查筛选并整合 信息的能力。 考点之三通常考查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论的 能力,考点大多设在对文本中隐含信息的理解是 否正确或对前提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否合乎 逻辑上。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测试中确立信息筛选和 艺术分析并重的格局 以往,大阅读注重以信息的筛选、确认、 加工、整合为主要目的的理解性阅读能力在 高考阅读测试中的主导地位。现在,

15、根据文 学作品的自身特点,要加大对文学作品语言 、表现手法、技巧、形象、情感等内容的考 查力度,要充分重视和提升文学作品艺术分 析在阅读测试中的地位。(这将对考生解答 文学作品阅读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 响) 解 读 司 马 祠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记游中生发出作者的感想,叙议结合,结构清晰,意旨 鲜明。 第一段乃全文总起,第2句中的“崇敬”“心仪”,第3句中的“深刻印象”均为作 者写心之语。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开篇便压住全文。 第二段并未马上写司马祠,而是宕开一笔,写韩城南边的盆地,写方士官宦 挖灵芝以献汉武帝,写芝水名称的由来等。其实“闲笔不闲”,本段最重要的信息 是“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

16、帝,曾想长生不死却也没能活到今天”,联系标题 “司马祠”,联系最后一段“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 大河共舞”,可知写汉武帝的短命是为了写司马迁的“光焰万丈长”。这才引出本 段最后一句“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即下文便要寻访或者拜访史圣。 第三段写登上司马祠的古道。“在有形之中负载着无形的精神内涵”,乃为第 四至六段的“总述”。 第四段叙写了两件有代表性的事物,一是“高山仰止”的牌坊,一是神道九十 九级台阶。背后深层次的是司马迁为人景仰的格调以及“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 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第五、六两段同样写了许多“有形”之物“梦碑”“泥塑像”“圆形砖砌墓 冢”“墓顶柏树”,而背后的“无形”之物对司马迁的哀思,对司马迁的理解, 对司马迁的崇敬,对司马迁的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