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17146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员干部结合苏荣案对照检查发言材料“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就是这把“剑”的掌控者,而领导干部身边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既能让掌控者用这把“剑” 造福于民,也能让掌控者用这把“剑“”祸国殃民。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谨慎用权,用其利防其害。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要管控好自己身边的人,不能让身边的人影响甚至操控自己对这把“剑” 的拿捏准确度和使用方式。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家人,司机和下属以及亲朋好友。管好自己的家人。领导干部的家人是领导干部个人生活中最主要的情感内容之一,也是领导干部最脆弱的权力防线,极容易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温床。无法管,管不住,管不好自己

2、的家人,是点燃领导干部腐败最重要最有效的导火线之一。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法通过一些有力渠道或者无法使用一些有效方式方法去“靠近” 领导,只能想尽一切尽可能的办法,创造一切尽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资源花尽心思,费尽脑筋的去刻意接触,巴结,奉承和讨好领导的家人,倘若领导的家人经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就会让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变相的间接的甚至变质的为某些人所利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清醒的认识到对家人进行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对家人不规矩的所言所行,导向性腐败和苗头性问题,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视而不见,更不能言语暗示,含沙射影的提示,怂恿支持甚至主动或被动参与。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3、,及时劝说,教育和制止家人的一切腐败行为和动机。既要对家人进行正面引导,又要对家人进行反面警示和危害分析。绝对不能让家庭的情感法则变成很多人实现自身利益的潜规则,坚决防止通过家人关系成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手段。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而且要真正明白温馨的家庭不完全是靠物质和财富来支撑,更重要的是,搞好家庭廉政文化教育,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廉洁建设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管好自己的下属和司机。由于职务属性和工作上的关系,领导干部的下属和司机是领导在工作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久而久之,下属和司机与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建立了或多或少的工作感情和私

4、人关系。这也客观上为领导干部提供腐败或者滋生腐败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开辟了一定的空间。倘若领导干部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管好自己的下属和司机,任其下属和司机肆意横行,飘飘然的作风,这不仅会让某些下属和司机得逞,还会让刻意讨好巴结领导下属和司机的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利。作为领导干部,要随时高度警惕下属和司机的倾向性问题和腐败性动机,增强对腐败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从制度上规范下属和司机的工作准则,适当的保持与下属,与司机的情感距离。在工作中,应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规矩意识,与司机保持清清白白的业务关系,与下属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管好自己的亲朋好友。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领导

5、干部也是一个社会人。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每位领导干部都有其与生俱来或者后天创造的社会关系。领导干部的社会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就是亲朋好友,这些成员尽管在领导干部的社会生活中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不可动摇的。但不能因为这种特殊关系就动用自己的绝对权力在社会上优亲厚友,人情高于规矩。更不能让这些亲朋好友有不良的可乘之机和不好的可利之图,严重扭曲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作为领导干部,要理智的理清自己的社会关系,有规矩的定位好自身的社会角色扮演,明确界定情义与权力的范围,切勿用情义去操控权力。要坚决防止亲朋好友渗透到领导的政治生活和工作生活当中去,始终保持与亲朋好友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当然,内因

6、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要靠内因才能起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是管好家人,还是管好下属和司机,抑或是管好亲朋好友。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加强自身的廉洁建设才是最根本的最可靠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宰相门前七品官 ”,作为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绝对不能给一些讨好者,奉承者和谋利者有可趁之机,可洞之专。管好自己和管好身边的人,两者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也只有这样,领导干部自身才能经得起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才不会催生很多小三,小四,小五的出现其手中的合法权力才不会被身边的人所俘虏,使用自己的权力也才不会出现拿捏不准,失控,祸国祸民祸己甚至祸害身边的人。2亲情眷顾,人皆有之,没有

7、谁生活在真空中。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眷顾,究竟是私事私办,还是私事公办?是花一己之费,还是慷公家之慨?是以普通人身份,还是利用特殊地位 ?社会学上有个“角色失范 ”理论,讲的是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一套与之关联的社会标准,每个角色按标准行事,社会才不至于失序失常。领导干部的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虽然并不执掌权力重器,在身份上却有着特殊性。没有一定的规矩约束和教育引导,稍不注意就可能逾矩失范、开败事之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要求,发人深省。正所谓“人不以规矩则废 ”,党员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管好自己的

8、身边人,常打预防针、架设高压线。尤其是,要坚决防止家人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正常工作进行,决不纵容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为公则利、为私则害。在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中,“一人当官、全家腐败 ”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主政一方,爱人孩子经商办企业,包揽工程、批发项目,套取巨额利益; 有的搞“ 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家人跟着一起大发横财,自己成了“ 权钱交易所所长”,担纲“腐败共同体 ”的 “轴心”。对身边人的胡来不加约束纠正,甚至打气撑腰,到头来的结果只有一个:同堂受审、身败名裂。“一朝得势万人捧,一夕落魄众人唾” ,权力

9、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掉一家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亲情友情是最可宝贵的感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没有个三亲四故?在一个人功成名就后,谁不想好好回报亲朋?亲情眷顾,人皆有之,没有谁生活在真空中。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眷顾,究竟是私事私办,还是私事公办?是花一己之费,还是慷公家之慨 ?是以普通人身份,还是利用特殊地位?如果分不清界限,只想着如何补偿家人,怎样回报亲朋,“不贪污受贿,给家人安排个工作总行吧?”“不奢靡享乐,让家人经商办个企业应该可以吧?”这种纪律、规矩上的松懈,为权力变现大开绿灯,让官商勾肩搭背有了可能,也会将家庭幸福推到铤而走险的悬崖。不可否认

10、,在我们这个极为重视“差序格局 ”的社会中,来自亲朋好友乃至骨肉至亲的求助请托,非常容易碰到。在情与法、情与规的取舍上,难免遭遇“行不两全,名不两立 ”的两难,以及“面子过不去 ”“亲情过不去 ”的纠结。然而,价值选择上看似复杂,其实取舍并不艰难,关键就看能不能坚守住党性立场,把握住法纪底线。讲亲情义务,奉公守法、遵规守纪是基本的原则。一事当前只看亲疏远近不管原则有无,利益关口只顾人情长短不管法纪规定,结果必会是亲情绑架公权,私利盘剥公益,走上违法违纪之路。清朝官场就流行过“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的劝进之言,所谓“三爷”,指的就是 “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在更为重视法治原则的今天

11、,基本的回避原则和廉政准则,是不容逾越的从政底线。清廉不是亲情之殇,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见担当,从政要做什么,给家人留下什么,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清晰的答案。自己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党内纪律,也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要求家人,才能理顺为民与为己的价值排序,从盘根错节、无孔不入的亲族关系、裙带关系中跳脱出来,真正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相得益彰。权力这杯酒,不是谁喝都会醉,只要站稳了脚跟、立定了心思、守住了规矩,有油水的地方再滑也不会跌倒。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地方领导干部时,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在干部大会上他也

12、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如此立身以正、严格要求家人和干部,值得广大干部细细体味和践行。3“带病提拔”“边腐边升 ”现象在许多落马官员身上都屡见不鲜,有的提拔几个月即受到查处,有的明明已经违纪违法却依然背着处分照升不误,有的一路争议一路举报却官运亨通,如此怪象透支着群众对干部队伍的期待,抹杀着公众对政治生态的信心,成为摆在选人用人工作面前最艰巨的任务。其实,为了防止和解决以“带病提拔 ”为代表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问题,关于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管理监督方面的政策法规在理论上已经十分完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党

13、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等,如此多的制度规定“保驾护航” ,带病提拔却依然屡禁不止,根源就在执行层面上的“不给力 ”。如果把官员提拔任用看作是一条“流水线 ”,每一个本该精准的环节稍有差池,便极易生产出“次品 ”甚至“淘汰品”。选的环节本该用“红外线”全方位透视干部、了解干部、分析干部,执行上却只用“手电筒 ”草草扫一下,说好不说坏。管的环节本该扎紧“笼子 ”,最大程度的发现干部身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执行上却对问题视而不见,甚至碍于情面有意识的回避问题、隐瞒问题。查的环节本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执行上却往往止于免职,助长侥幸心理。前段时间全国正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干

14、部人事档案清理等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在为“带病提拔”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而要真正封杀“ 带病提拔 ”,还要动真格解决考察考核的失真、监督管理的疲软、问责追究的乏力,用制度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工作的前瞻性,动真格管干部、核干部、查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有病” 干部隔绝在提拔使用之外。另一方面,要加强问责的严肃性,动真格对带病闯关“放行者 ”实行“连坐制”,即一查到底、问责到人,用制度警戒线和高压线杜绝“带病提拔” 。对于“带病提拔”,执行主体一定要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韧劲和狠劲,否则,放行一个“有病干部 ”,也给终会受到的追究问责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15、” 。4当前,干部“带病提拔 ”、“带病上岗”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干部提拔几个月后即受到查处,甚至一些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弄虚作假,部分违规提拔的干部未被查究。令人愤慨的是,“带病提拔” 的情形早已不是偶然。近年来,问题官员“边腐边升”的怪现象此起彼伏,可谓屡屡突破公众底线,早已透支了国人对“风清气正” 的信心。我们不知道,中央第二轮巡视发现的“带病提拔 ”能不能让涉事官员给公众个 “透明”的说法?我们更不知道,“ 带病提拔”台前幕后的“潜规则之病” 能不能在巡视组的“回马枪 ”中彻底根治。刨根问底,“带病提拔 ”干部不外乎“权”和“ 利”两个“病根” 。一个是权力“私有化 ”。个别用人者把

16、手中的权力视为己有,把自己管辖的地区或部门当作自己的独立王国,肆无忌惮地营造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营自己的自留地,拉自己的小圈子,只要是圈子里的人,尽管有“病” 也能得到提拔。一个是权力“商品化 ”。个别用人者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利用手中掌握的用人权或借掌握有人事权的“圈内人”而大肆 “卖官鬻爵 ”,明知“买官” 者劣迹斑斑、 “病魔缠身”,但只要是交足了“拜门钱 ”、“烧香费”、“捐官款”,就将“乌纱帽”拱手奉送。常言道,头上三尺有神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根治“带病提拔”之“病”,需要“依法治吏” 出重拳下 “猛药”,落实“ 三严”,使其既“不敢 ”、也“不想”、更“ 不能”,杜绝“举荐失察” 、“考察失灵”和“无效表决”。严防失察。切实改变那种“重官轻民 ”、“重内轻外”、“ 重考轻核”的倾向,进行全方位考核。要全面了解干部,还须将考察的触角由干部的“工作圈 ”向他们的“生活圈”、“ 朋友圈”延伸,伸到“八小时以外 ”,听取各种人士方方面面的意见。不仅如此,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