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580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9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专题训练).(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 作用?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诗人通过把眼前白骨遍野的惨象与昔日 长城战中“咸言意气高”的士气作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从而表达了 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暗示主旨。尾联描绘的景象将战争的残酷极其 深刻地揭示出来,表达了诗歌厌战、反战的主旨。 让马喝完水渡过秋水,河水冰冷,寒风吹过来像刀割一样。 一片大漠上太阳还没有落下,昏暗中隐隐约约看到临洮

2、。 昔日长城脚下的战争,都说战士们士气高昂。 自古至今,这里都是黄沙弥漫,没有什么不同,将士们遗下的白骨 散落在蓬蒿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2)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能征善战、声威远震。诗中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 ”,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治军有方、深受爱戴。将士 们的纵情醉舞、感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

3、点; 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 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 醉而降落。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 醉舞军中。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杨子 岑参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2)本诗的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

4、之情,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作者喝得 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尾联写 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友人到达目的地时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 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之情的寄托。 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 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 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

5、裳。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表现作者对自己被搁置多年、才华难申的郁闷和对前途的迷茫。 从首联作者说惭愧多年未报皇恩,不知前路如何遥远漫长可以看出这种情 感。表达作者对家乡旧友的思念。颔联和颈联诗人看到秋雁从万里之 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从而产生了这种感 情。写出作者风餐露宿、漂泊无依的孤苦。尾联写诗人跋涉于深山,天 天露水沾湿衣衫,因而生出了这种感情。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 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 索。 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

6、“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 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 “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 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 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 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 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 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 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

7、“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 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小姑:乐府诗神弦歌清溪小姑曲有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之句。清狂:犹今所谓痴情。 (2)诗的尾联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 用? 表现了主人公虽爱情遇合如梦、身世遭逢不幸,但她没有放弃对爱 情的追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

8、惆怅终身。 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这种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 求,使得诗中的相思之情不流于感伤,深化了自伤不遇的情感。尾联两句 可谓点睛之笔,提升了全诗的意蕴格调。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 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 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

9、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表达了对百姓辛劳贫困的同情和自己不劳而获的惭愧。农民终岁辛 劳却不得温饱,诗人联想到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从事耕种俸禄却来自乡 里,心中顿感惭愧。 作用:升华主旨。通过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 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 动物都被惊醒了。 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 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 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

10、菜了。 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 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 里就觉得很是欢喜。 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 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 感惭愧。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注】九衢: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此指唐代京城长安。 (2)结合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把诗送给歌者的理由。 把诗送给歌者的理由是:把歌者当知音看待,心生敬佩。诗

11、人被哀婉 清怨的歌声撩动,终至不能自已,这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勾起了 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诗人不由得把歌者当知音看待,顿生敬佩之心。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备乐,用歌唱或演奏来劝酒、助兴。这首诗从题目看,当是诗人在一次宴席上赠 给演唱者的。第一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从 下面两句看,这一都市当在北方,有人以为即指唐代京城长安。清歌,清脆悦耳的歌声(亦可指没有 伴奏的独唱)。倒,斟酒。金壶,精致名贵的酒器。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 入的手法。请看: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 都会

12、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画外音,是 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就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 斟酒、敬酒、举杯、言笑。这两句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乃至歌助酒兴的欢悦气 氛都表现出来了。写得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诗的第二联。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结果,歌声更比酒“醉”人。 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妙在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 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鹧鸪,是指当

13、时流行的鹧鸪曲 。据说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曲就“效鹧鸪之声” 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的。诗人竟然未听鹧鸪情已怯了 ,这颇使人寻味。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 “江南客”,就可以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 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郑 重其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诗人把此诗赠给 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

14、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 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心声”的知 音。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2)前人评价此诗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请分析韩诗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与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两句的“同工”之处。 两句诗中都运用了精妙的动词。贾

15、诗中的“悬、浸”,韩诗中的 “横、拥”等动词都凸显出路途的险阻,描绘出环境的凄苦,生动形象,富 有动态感。 两句诗都借景抒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出秦 岭横阻,大雪塞路的贬途图景,体现诗人凄苦的心境;“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通过写道路险阻,处境凄凉,表现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 忧。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

16、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前四句表达了世道艰难,诗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惆怅 与无奈,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乱世,贫寒至极,但仍持道守节,绝 不苟且偷安的坚定信念。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之笔,具体写 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貌似轻松的言语背后,实则难以掩饰 自己沉重悲苦的情绪。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