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平法识图讲义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4519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28.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平法识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平法识图讲义(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平法规则 项目2 基础平法识图 混凝土平法规则 复习 1.某构件抗震等级为 三级,采用C40混凝土, HRB400级钢 筋,钢筋直径为28mm,请问钢 筋 的锚固长度是多少? 2.济南某区,在露天环境中修筑一观光台, C30砼柱,问保护层 厚度是多少? 3.一类环 境中,现修建一个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采用C30混凝土板,问保护层 厚度是多少?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2.4 筏形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2.3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操练 2.1 独立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2.2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2.5 筏板基础的钢筋构造 2.6 梁板式筏形基础钢 筋计算操练 混凝土平法

2、规则 图2-1 独立基础 图2-2 梁板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2.1 独立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建筑物最下 部的承重结构,它 承受建筑物的全部 荷载,并把这些荷 载连同本身的重量 一起传到地基土上。 独立基础的受力特点和钢筋配置 独立基础 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杯形等。 独立基础 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类型基础底板截面形状代号序号 普通独立基础 阶形 DJ J 坡形 DJ P 杯口独立基础 阶形 BJ J 坡形 BJ P 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编号 独立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表2-1

3、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 120是边距离轴线的 距离 混凝土平法规则 1.集中标注: 基础编号(P7:表2.2.1) 截面竖向尺寸(P8:自下而上) 配筋(P9:B代表底板的底部配筋(bottom)X向配筋 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 基础底面标高(P12:选注内容,注写在“()”内) 必要的文字注解(P12:选注内容) 2.原位标注:(P12: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 平面尺寸)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多柱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 多柱独立基础的编号、 几何尺寸和配筋标注方 式与单柱独立基础相同。 当为双柱独立基础且柱 距较小时,通常仅配置 基础底

4、部钢筋;当柱距 较大时,除基础底部配 筋外,尚需在两柱之间 配置基础顶部钢筋或设 置基础梁。 混凝土平法规则 工程实例 混凝土平法规则 2.2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1.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一般构造 独立基础底板双向均要配置钢筋,见P67;要点为: (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钢筋在下,短 向钢筋在上,这与楼层双向板钢筋配置正好相反。 (2)基础底板第一根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步距离为 不大于75mm且不大于s/2(s为钢筋间距),即min (75,s/2)。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2.独立基础底板配筋长度减短10%构造 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

5、mm时,采用钢筋长度减短 10%构造,见图集P70;要点为: (1)最外侧四周的钢筋(四根)不缩减,其他底板钢 筋长度可取相应方向底板长度的0.9倍。 (2)0.9倍底板长度的钢筋交错布置。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当独立基础的边长2.5米时,底板受力钢 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2.3 独立基础钢 筋计算操练 混凝土平法规则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操练 【例】 图2-7是一阶形独立基 础施工图,要求计算 此基础的钢筋工程量。 混凝土平法规则 2.4 筏形基础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

6、凝土平法规则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很差,承载能力小,采 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筏片基础。分为平板筏和梁 筏。 能承受更大荷载,整体性好,造价高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板筏施工方便,厚大体积混凝土(防止水化热)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有基础梁,受力好,施工繁琐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 筏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板式是在地基上做一块钢筋混凝土底板,柱子直接支立在底 板上,是由筏板、柱(或剪力墙)组成。 梁式按梁板的位置不同又分为上梁式和下梁式,是由筏板、 基础梁、柱(或剪力墙)组成。 对筏基而言,近似均布的地基反力来自地下,类似于一个倒 置的楼

7、盖。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混凝土平法规则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平板筏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下梁式 筏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上梁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1.受力特点 平板式筏基为无梁体系 ,传力简捷 ,整体刚度好 ,施工速度快 , 是框架、框剪、纯剪结构常用的基础形式。它类似于一个倒置的 无梁楼盖,每一区格板为四点(柱)支撑,无基础梁,因而板除 了做抗弯计算外,还要做抗剪(冲切)计算,板较厚。 平板筏的受力特点和钢筋配置 混凝土平法规则 2. 钢筋配置 a.平板式筏基板底部和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 b.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 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

8、的双向钢筋网。 平板筏的受力特点和钢筋配置 构件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外伸 基础主梁 (柱下) JL ()或(A)或 (B) 基础次粱JCL ()或(A)或 (B) 梁板式基 础平板 LPB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编号 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编 号如下: 表2-2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的集中标注包括: 基础梁编号、截面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梁 底面标高高差(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一项选注 内容。 (1)注写基础梁编号。 (2)注写基础梁截面尺寸。矩形梁截面尺寸标注

9、bh(其 中b为梁宽,h为梁高)。 (3)注写基础梁配筋。 (4)注写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2.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的原位标注 (1)注写基础梁纵筋。注写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全部 纵筋包括已经集中标注过的贯通纵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2)注写基础梁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 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 (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贯通

10、纵筋的集中标注,注写 编号、板厚、平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先注 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 及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 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贯通纵筋的总长度 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方式 为:()(无外伸)、(A)(一端有外伸)或 (B)(两端有外伸)。 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 (2)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原位标注,主要表达板底 部附加非贯通纵筋。1)原位注写位置及内容。 2)()为横向布置的跨数,(A)为横向布置的跨数 及一端基础梁的外伸

11、部位,(B)为横向布置的跨数及两 端基础梁的外伸部位。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向两边跨内 的伸出长度值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 3)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不受集中 标注贯通纵筋的板区限制。 筏板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板筏平法制图规则 16G101-3:P38-43 1.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P38) 集中标注:编号、板带宽 度、贯通纵筋 原位标注: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 2.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P39) 集中标注:编号、平板厚度、贯通纵筋 原位标注: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

12、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工程实例 混凝土平法规则 工程实例 混凝土平法规则 参考答案: 1、平板式筏基;板厚800mm; 钢筋:T:X&Y: B:X&Y: 20170 20170 板底阳角放射筋:720 2、平板端部等截面外伸:顶部和底部钢筋均应弯12d; 板外边缘应 封边,封边形式(a)(b)(P93),图纸 中采用(b) 混凝土平法规则 2.5 筏板基础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梁JL钢筋构造 1.基础梁纵筋与箍筋构造见图2-8,要点为: (1)顶部贯通纵筋连接区为支座两边ln/4再加柱宽范围,即 (2ln/4+hc);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为本跨跨中的ln

13、i/3范 围;底部非贯通筋向跨内延伸长度为ln/3,其中ln为左右相邻 跨净长的较大值。 (2)当两毗邻跨的底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 一跨的底部贯通纵筋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配置 较小的毗邻跨的跨中连接区进行连接。 (3)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箍筋设置,梁相互交叉范围内的箍 筋按截面高度较大的基础梁设置。同跨箍筋有两种时,按设计 要求设置。 (4)当设计未注明时,基础梁外伸部位按梁端第一种箍筋设 置。 筏板基础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P79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梁JL钢筋构造 2.基础梁端部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 (1)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见图集P81。 (2)端部变截面外伸构

14、造见图集P81 。 (3)端部无外伸构造见图集P81 。 3.基础梁附加钢筋构造基础梁附加钢筋包括附加箍筋和附 加(反扣)吊筋,附加箍筋构造、附加(反扣)吊筋见图 集P79。 4.基础梁侧面钢筋构造见图集P82 。 筏板基础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基础次梁(JCL)钢筋构造 (1)基础次梁纵筋与箍筋构造见图集P85,基础次梁顶部贯通 纵筋连接区为基础主梁两边ln/4再加主梁宽范围,即 (2ln/4+bb);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为本跨跨中的lni/3范围; 底部非贯通筋向跨内延伸长度为ln/3,其中ln为左右相邻跨净长 的较大值。 (2)基础次梁端部无外伸时,基

15、础梁上部钢筋伸入支座12d且 至少到梁中线;下部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5d,并要求满足当设计 按铰接时0.35lab;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0.6lab。 (3)基础次梁端部等截面、变截面外伸构造同基础主梁。 (4)基础次梁箍筋仅在跨内设置,节点区内不设,第一根箍筋 的起步距离为50mm。 (5)当基础次梁外伸时,如果设计未注明,基础次梁外伸部位 按梁端第一种箍筋设置。 筏板基础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P93:端部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 1)筏板端部无外伸(P93一、二) 筏板顶部钢筋:伸入支座12d,且至少到支座中线 筏板底部钢筋:弯锚15d 2)筏板端部等截面外伸(P93)

16、 筏板顶部钢筋:弯锚12d 筏板底部钢筋:弯锚12d 边缘封边:(P93a、b) U形筋:平直段:15d且200mm 底部与顶部钢筋弯钩交错150mm 平板筏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板筏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2.6 梁板式筏形基础钢 筋计算操练 混凝土平法规则 (1)纵筋。 1)端部两端均无外伸时: c:保护层 上、下部贯通筋长度: L=总长 2c15d2绑扎搭接长度 2)端部两端均外伸时: 顶部上排贯通筋长度: L=总长 2c12d2绑扎搭接长度 顶部下排贯通筋长度: L=总长 左外伸净长 -左支座宽-右外伸净长 -右支座宽2la 绑扎搭接长度 底部贯通筋长度: L=总长 2c12d2绑扎搭接长度 基础梁钢筋计算公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2)箍筋。 左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 n=(左外伸净长 左支座宽加密区长c)/加密间距 右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 n=(右外伸净长 右支座宽加密区长c)/加密间距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