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451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试验实例1综述(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年2月,第25卷,第2期,165 168 枸橼酸莫沙必利是新近开发的消化道促动 力药物。本临床试验为了观察莫沙必利用于治 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报告 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新药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 照双盲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经复旦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参加单位包括 上海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青 岛市立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2.病例选择:研究对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 入选标准:年龄1865岁;具有早饱 或上腹胀症状2级或以上并持

2、续时间4周; 试验前4周内经胃镜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消 化性溃疡;B型超声检查排除肝胆道系统疾 病;试验前48小时内停用影响本试验的抗胆 碱药物、解痉药和其他胃动力药物;患者及 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接受本试验。 排除标准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 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 神经官能症患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 ;合并某些疾病不能停用抗胆碱药、解痉药 物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或出现严 重不良反应者按剔除处理。 3.随机化分组及干预: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 以每4例患者为一区组,通过计算机获取随机 数字。患者按进入先后获得编号,接受相应 的药物。试验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片 ,

3、由连云港豪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组 :多潘立酮片,10/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 公司生产。该药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同 ,每天3次,每次1片,餐前口服,疗程4周。 为达到双盲目的,将莫沙必利片做成多 潘立酮相同外观,外包装上仅提供编号,由 一名统计师制定随机区组表,将随机区组表 交给药品管理者,在地区卫生机构监督下, 将莫沙必利和对照组多潘立酮根据随机表上 的分组分别贴上编号。患者和临床医师都不 知道所给药物的分组情况。全部病例完成随 访后,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并核对无误后 破盲。 4.样本量的估计: 根据类新药期临床试验的要求,病例 数不少于200例。考虑到失访和中途可能退出 试验的人数(控

4、制在10%范围内),估计需要 入选病例数216例,其中试验组108例,对照组 108例,由参加本项研究的6家医院完成。 5.资料收集: (1)登记病例的一般资料。试验前记录病例的 消化不良症状,按03级标准记录。0级为无 症状,记0分;1级为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记 1分;2级为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记2分 ;3级为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分 别在治疗后第1、2、3、4周按同样标准记录上 述症状的变化。 (2)病例在入选和治疗结束时进行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并记录。 (3)病例在入选时进行胃排空检查。 胃排空障碍定义为标准餐后4残留率50% ,对存在胃排空障碍患者,治疗后

5、复查。采用标 准试餐加钡条线摄片方法确定患者胃排空情况 。标准餐成分:水400ml,熟泡碗面80g,花生 仁20 g。内含液体400 ml,热量490卡,蛋白质 20 g,脂肪14 g,碳水化合物65.8 g。标志物: 含有10条小钡条的胶囊(北京二龙路医院生产) 。 检查步骤:食用标准试餐前至少禁食10 。检查当天清晨在医院内用标准试餐并在15min 内吃完,随后马上服用含有10条小钡条的胶囊一 粒。在2和4后电透下摄片并记录小钡条在胃 内的数量。如果难以肯定某小钡条在胃内或在近 端十二指肠,则记为仍在胃内。如果4摄片仍 有50%以上小钡条在胃内残留,则加摄6胃片 。 (4)治疗过程中任何新

6、出现的其他症状均需以 不良事件记录,需详细描述出现时间、严重度 、是否影响工作以及是否停药。严重不良反应 需及时与研究负责人员联系并得到相关的处理 意见。 6.疗效评价: (1)症状评价:以早饱和上腹胀为主要评价指标 ,同时结合上腹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 烧心等。痊愈为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治 疗后症状改善2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有效为治 疗后症状改善1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症 状加重或无变化。症状积分评价按全部症状积分 之和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积分下降幅度。 (2)胃排空评价:以标准餐后4残留率为评价 指标。 7.病例的依从性:入选病例均需知情同意,包括 对本试验的意义、目的和

7、方法的了解,以及药 物的性能、药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者尽可能在各方面为病例 提供方便并做详细解释,以增加依从性。因故 未完成治疗、中断治疗者需详细记录。根据药 片返还数确定病例服药依从性(病例实际服药 数占规定服药数的百分比)。 8.统计学分析: 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统计程 序处理资料。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症状疗效(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 和检验(中心效应校正)。残留率资料通过平 方根反正弦转换使资料正态,两组比较采用t检 验。 结 果 1.两组病例入选资料: 自1999年8月15日至10月22日共有231 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功

8、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纳入研究,其中中山医院43例,江苏省人民医 院35例,瑞金医院36例,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 39例,山东省立医院42例,青岛市立医院36例 。入选病例中,男性108例(46.8%),女性 123例(53.2%),破盲后明确莫沙必利试验组 118例(51.1%),多潘立酮对照组113例( 48.9%)。 222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96.1%),7 例患者因失去联系以失访处理(试验组2例,对 照组5例),失访率3.0%。剔除病例2例(试验 组1例,对照组1例),剔除率0.9%,其中试验 组1例治疗1周后出现头痛于2周后改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1例由于效果欠佳患者自行改用其他治 疗。

9、222例完成治疗的病例进行最后统计分析( PP分析),服药依从性均达到90%以上。两组病 例在入选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表1),消化 不良症状分级比例相似。 表1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试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试验组 对照组 值 (=115) (=107) 性别(男/女) 54/61 50/57 0.973 年龄(s,岁) 4412 4313 0.700 吸烟比例(%) 22/115(19.1) 22/107(20.6) 0.789 饮酒比例(%) 28/115(24.3) 25/107(23.4) 0.864 复诊比例(%) 63/115(54.8) 57/107(53.3)

10、0.712 曾用胃动力药比例(%) 63/115(54.8) 57/107(53.3) 0.958 2.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2周两组症状疗效评价 结果显示,试验组对早饱、上腹胀症状的总有 效率分别达到84.5%和90.1%,与对照组(75.9% ,82.2%)相似;对嗳气和烧心感的痊愈比例分 别达到37.1%和63.8%,均高于对照组(23.1%, 42.9%;P0.05)。治疗4周结果显示:在上腹 胀、嗳气两种症状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他症状的疗效相似(表2)。 表2 莫沙必利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 症状疗效 试验组 对照组 值 值 早饱 痊愈 70/103(68.0)

11、53/87(60.9) 显效 7/103(6.80) 9/87(10.3) -1.02 0.307 有效 23/103(22.3) 19/87(21.8) 无效 3/103(2.9) 6/87(6.9) 上腹胀 痊愈 68/111(61.3) 47/101(46.5) 显效 16/111(14.4) 18/101(17.8) -2.16 有效 22/111(19.8) 29/101(28.7) 无效 5/111(4.5) 7/101(6.9) 上腹痛 痊愈 67/81(82.7) 50/69(72.5) 显效 1/81(1.2) 2/69(2.9) -1.40 0.163 有效 6/81(7.

12、4) 10/69(14.5) 无效 7/81(8.6) 7/69(10.1) 0.031 嗳气 痊愈 69/97(71.1) 41/91(45.1) 显效 5/97(5.2) 9/91(9.9) -3.47 0.005 有效 16/97(16.5) 29/91(31.9) 无效 7/97(7.2) 12/91(13.2) 反酸 痊愈 63/69(91.3) 39/44(88.6) 显效 0/69(0.0) 0/44(0.0) -0.45 0.651 有效 2/69(2.9) 2/44(4.5) 无效 4/69(5.8) 3/44(6.8) 烧心感 痊愈 57/68(83.8) 41/49(83

13、.7) 显效 0/68(0.0) 0/49(0.0) -0.06 0.949 有效 4/68(5.9) 2/49(4.1) 无效 7/68(10.3) 6/49(12.2) 注:括号外数据为病例数,其中分母为服药例数;括号内数据为百分比;秩和检验 按照全部症状积分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显示 ,无论试验组或者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总 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在2周和4周时试验 组下降幅度(6.13.6,8.03.9)均明显大 于对照组(4.82.7,=0.003;6.63.4, =0.005)。 3.胃排空疗效评价:207例(93.2%)患者在入选后进行了 胃排空检查,57例(27.5%,其中试验组3

14、1例,29.0% ;对照组26例,26.0%)4残留率 50%,其中14例 (试验组6例,4.7%;对照组8例,8%)2残留率 50%。150例(72.5%,其中试验组77例,71.3%; 对照组73例,73.7%,=0.695)患者在治疗前存在胃 排空障碍(4胃内钡条残留率50%),其中133例( 88.7%)患者进行了复查,试验组65例,对照组58例。 结果显示:胃排空障碍改善的比例在试验组明显高于对 照组(46.2%.25.9%,=0.020)。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胃排空障碍者4残留率(%)比较 试验组(= 65) 对照组(= 58) t值 p 值 治疗前 95.410.0 91.016.7 1.772 0.660 治疗后 49.241.5 67.139.1 -2.446 0.016 差值 46.242.2 24.039.1 3.013 0.003 p值 0.000 0.000 表3显示有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残留率比较 情况,两组在治疗前残留率无明显差异,治疗 后无论试验组或者对照组,残留率均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