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449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综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工程流体力学 1 解决流体 力学问题 的方法 数学分析 实验研究 模型实验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以相似原理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流体力学中的相似原 理,模型实验方法以及量纲分析法。 2 第一节 单位和量纲 物理量一般具有单位,如直径d的单位可以 是m,cm,mm等。 量纲/因次:定义物理量量度的性质和类型为量纲 。如直径表示一种长度,具有长度的量纲。 单位决定度量的数量;量纲表示量度的性质。 基本量纲:流体力学的基本量纲有,长度、质 量和时间。分别以L、M和T表示。与温度 有关时温度的量纲 导出量纲:其它参数的量纲由基本量纲组成, 称为导出量纲。 3 量纲公式:dimx=

2、 当时,为无量纲量。无量纲量数值的大 小与所采用的单位制无关。且可进行超越函数的计算。 对于动力粘度:dim = 即1,1,1 二 量纲和谐原理 凡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物理方程,其各项的量纲都 必须是一致的。因为只有相同类型的物理量才能相加减 。否则无意义。 在量纲和谐的方程式中,其系数和常数也应该是无 量纲的。若为有量纲,则可进一步进行分析。 4 第二节 相似性原理 表征 流动 过程 的物 理量 描述几何形状的 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描述运动状态的 如速度、加速度、体积流量等 描述动力特征的 如质量力、表面力、动量等 按性 质分 几何几何 相似相似 运动运动 相似相似 动力动力 相似相似 流流

3、 动动 相相 似似 应 满 足 的 条 件 5 一 几何相似 熟悉的几何相似,如相似三角形。 相似不是两个数的简单的比较,而是相同类型的 数的比值相同,包括多组数的比。 几何相似指比较的对象具有相同的形状,但大小 不同。 规定:以下角标m表示模型;p表示原型 l 相应部位的长度 特征长度 对应的夹角。 6 长度比率: 面积比率: 体积比率: vp vm 7 二 运动相似 流场内各处速度的方向相同,大小成比例,流场 和流线相似。 速度比率: 特征速度 时间比率: 如流过相似长 度所用的时间 加速度比率: 8 体积流量比率: 或 三 动力相似 受到的同名力,方向相同,大小成比例 对于任一运动的质点

4、,设想在该质点上的惯性力与质 点所受到的各种作用力相平衡(或质点在除了惯性力 的其它作用力下运动),这些力构成一封闭的力多边 形。从这个意义上说,动力相似表征为流体相应点上 的力多边形相似。相应边(即同名力)成比例。 9 F 粘性力; Fp 压力;FG 重力; FI 惯性力; FE 弹性力; F 表面张力力 四 定界条件相似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相似。 对于稳定流动,不需要初始条件。 可把边界条件相似归于几何相似。 10 第三节 相似准则数 一 流动相似 两个流动要实现动力相似,作用在相应质点上的各种 作用力的比率要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 称为相似准则。 作用在流体质点上的力可分为两类

5、:一类是企图维持 原有运动状态的力,如惯性力FI;另一类是企图改变 其运动状态的力,如重力FG、粘性力F、压力Fp等。 流动的变化是这两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惯性力与 其它各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故各种力之间的比 率应以惯性力为一方来相互比较。在两个相似的流动 中,这中比率关系应保持固定关系。 11 惯性力: 惯性力比率: 密度比率 若有某一企图改变运动状态的力F,两个流动 相似,F之比为 据动力相似, 即 或 为无量纲数 12 定义: 牛顿数 此式表明,两个流动相似,牛顿数Ne应相等。这是流动 相似的重要准则,称为牛顿相似准则。 问题(Q):两个流动相似,要求各种企图改变其流动 状态的力和

6、惯性力都维持相同的比率。实际上这很难做 到。 解决(R):仅考虑某一起主导作用的力相似。 相似准则数。 13 二 相似准则数 依据:原型与模型牛顿数Ne相等 几种力的表达式: 压力 重力 粘性力 弹性力Ev 弹性模量,Pa 表面张力 14 (1)欧拉数(Eu) 若总压力起主导作用,则F = Fp 。作为分子代入牛 顿数得 Eu 表示总压力与惯性力的比值。 (2)弗汝德数(Fr) 若重力起主导作用,则F = FG 。作为分母代入牛 顿数得 Fr 表示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 15 (4)马赫数(Ma) 弹性力起主导作用,则F = FE,作为分母代入牛顿 数得 Ma表示惯性力与弹性力的比值 (3)雷诺

7、数(Re) 粘性力起主导作用,则F = F,作为分母代入牛顿 数得 Re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16 (5)韦伯数(We) 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则F = F,作为分母代入牛 顿数得 We表示惯性力与表面张力的比值 讨论: (1)对于某一流动,具有代表性的物理量称为 定性量,或特征物理量; (2)Re、Fr和Eu应用较为广泛; (3)气流速度较大,接近或超过音速时,要考 虑Ma; 17 讨论: (4)流动规模较小,表面张力显著时,要考虑 We; (5)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的恒定流,一般只要 同时考虑满足Re、Fr和Eu,即粘性力、重力、 压力和惯性力所构成的封闭多边形相似; (6)一般情况下,压

8、力为待求量,对应Eu。 因此,惯性力、粘性力和重力相似时,压力自 行相似。所以,Re、Fr为独立准则数,而Eu为 导出准则数,即 18 Re、Fr和Eu的选择 Re:管内流动、绕流; Fr:明渠流动、堰流、孔口出流; Eu:要求流动压差。 Ne:求作用力 19 第四节 近似模型试验 相似性原理的一个目的:模型实验,做实验前先进行上 述分析工作,指导实验。 模型实验:根据相似性原理,将需要进行实验的实际流 动区域作成相似的小比尺的模型,根据模型实验的结果 ,推测原型可能发生的现象。 三个独立的无量纲量:Eu、Re、Fr Eu可由Re、Fr导出。 故,保证Re、Fr相等就可达到动力相似。 事实上,

9、即使只有这两个,也很难做到相等的要求。 20 分析Re和Fr 首先, 由Frm = Frp 得 然后, 21 由Rem = Rep,得 假设为同种流体, 从而, 此时模型与原型尺寸一样,即为原型实验。 因此,模型实验只能做到近似相似。 解决:保证起主导作用力的相似,忽略次要力相似。 22 例 一桥墩宽1.22m,长3.5m,平均水深2.74m,采用模 型比为1/16进行实验。模型中水流速度为0.76m/s时,实 测桥墩模型受水的作用力为4N,求:(1)实际水流速 度;(2)桥墩所受水流作用力。 解:主要作用力为重力和压力,决定性准则数为Fr。 (1)由重力相似有 因 ,故 23 (2)由压力场

10、相似有 Ne 因 ,则 24 用途:量纲的一致性,将方程表示成无量纲形式; 降低变量个数,简化分析。 一 瑞利法 要点:以指数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 量纲和谐原理确定指数。 第五节 量纲分析法 确定分析的问题的核心,找出影响参数, 分析函数关系的形式。 25 例 已知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管内稳定等温流动,其压降 p与流速u,管内径d,管长l,流体密度,流体动力粘 度,管壁粗糙度K等有关。试确定其函数关系。 解:列出全部物理量(题干已给出),写成指数形式 【第一步】 写出量纲关系式【第二步】 据量纲和谐原理得【第三步】 M: L: T: 26 三个方程,6个未知数,得出不定解。 【第三步】

11、代回指数得 将相同指数归纳成无量纲准则数形式 或 27 或 式中,无量纲常数k及指数a3、a5和a6可由实验确定。 28 瑞利法的具体步骤: (1)列出影响物理过程的全部物理量,并写成 指数形式。【要找准影响因素】 无量纲常数 (2)写出量纲关系式 (3)根据量纲和谐原理,比较量纲。 29 (4)列出指数关系式,并确定指数。若有m个 方程则可确定m个指数,将指数回代入上式得到 需要的物理方程。 (5)将得到的物理方程进一步整理成准则数方 程。 上例可看出:基本量纲有3个,物理量有7个,得 到相似准则数有4个。 30 2 定理 定理:在一个物理过程中,如果涉及到n个变量, 并包含有m个基本量纲,

12、则这个物理过程可由用n 个物理量组成的nm个无量纲变量来描述。 这些无量纲变量为: 若物理过程的方程式为 则可写成无量纲方程为 31 具体步骤: (1)找出所有的主要变量(n个),列出函数关系。 或 (2)分析变量的量纲,确定其中包含的基本量纲(m 个),则可构成nm个无量纲变量。 (3)m个基本变量:质量,几何结构和流体运动,如 (4)用这m个基本变量与剩下的(nm)个物理量组 合成无量纲量 (5)由量纲和谐原理确定(nm)个无量纲准则数。 (6)将待求函数关系式写成相似准则数之间的待求关 系式。 32 例 粘性流体宗掠平板时,影响板面粘性切应力w 的因素有:来流速度u,距平板前缘的距离x, 流体密度和动力粘度。试用 定理建立方程。 解:该过程的函数关系为: 五个物理量涉及到3个基本量纲:M、L和 T。即n=5, m=3。 据 定理,可转换成i = n m = 2个彼此独立的 相似准则数: 33 选取u,x作为基本量,与剩下的物理量w和 组 成准则数。 1和2为无量纲数,M、L和T的指数必为0。 故 M: L: T: 解得: 则: 34 M: L: T: 解得: 则: 于是,待求准则数方程为 试验中变量只有1和2 ,减少了3个。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