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367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课件:屈原列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zxxkw 学.科.网 【教学目的】 理解人物的美好形 象和高尚情操; 积累文言实词、虚 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娴xin:熟悉。 帝喾k:黄帝曾孙,五帝之一。 浊秽hi:污浊肮脏。 枯槁:憔悴状。 【字词预习】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这篇传记第一次记载有关屈原的资料。屈原 是战国时代的人,贾谊是西汉初期的人,司 马迁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人编在一起呢?明代陈 仁锡史记考说:“屈贾俱被谤,俱工辞 赋,其事迹相似,故二人同传。”近代李景 星四史评议进一步说:“通篇多用虚笔 ,以抑郁难遏之气,写怀才不遇之感,岂独 屈、贾二人合传,直作屈、贾、司马三人合 传读可也。” 司马迁含泪为屈原立传,抒情 寄愤

2、以浇胸中块垒。 【自读导言】 zxxkw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 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 北秭归)人。政治家、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 之子屈瑕的后代。曾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 为实现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 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国富兵强。后遭上 官大夫靳尚、公子子兰等诬陷排挤,先后被楚 怀王、顷襄王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郢都 ,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政治 的理想。 【作家作品】 zxxkw 学.科.网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 奠基人与最高成就者。有离骚天问九 歌等,离骚

3、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 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辞 作,是他坚持“美政”理想,爱国忧民,与腐朽 楚国贵族集团抗争的实录。他将爱国情怀、理想 追求融入艺术想象圣殿。作品涉及历史传统、神 话故事、文化习俗诸方面。他以鲜花、香木来比 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恶草比喻奸佞误国 的小人。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状貌传神,加上辞藻华美,使善恶、 忠奸、美丑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 强烈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中提到有 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 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 的一首抒情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 人的炽热的爱国感情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他深切

4、关怀人民的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勉励怀王谋求楚国 富强的道路。即使被疏远,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实 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 明知直言诤谏会招来祸患,他决不妥协,坚定地 表示:“宁溘(k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此态也。” 变体 屈原列传不像其他史传文“寓论断于叙 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前 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 一种“变体”。历来认为,司马迁为便于寄寓自 己的“政治幽愤”,行文多有议论。据考证主要 原因还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很 少,仅凭史料来表现屈原的伟大人格是难以实 现的,因而穿插了较多的

5、议论。 【知识卡片】 zxxkw 错简 “楚人既咎子兰顷襄王怒而迁之”几段 的内容很不连贯。有人认为可能是“错简” ,建议作如下调整: “人君无愚此不知人之祸也”是评论 怀王的,应调至第7自然段后; “屈平既嫉之”无下文。“令尹子兰 闻之”一段应插入这里。 第一部分(第13段) 屈原见任 - 屈原被疏 - 屈原为文 第二部分(第410段)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 怀王遭惑,张仪 归秦 -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 怀王 死秦,长子继位 - 子兰使奸,屈原再放 第三部分(第1112段) 江畔问答,屈原沉江 - 屈文流传,楚国 终灭 【整体把握】 【难句解释】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6、 先秦时,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 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谥号得氏的。 楚国王族姓芈(m),屈原先祖瑕,因受封 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仅次于“令尹 ”(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三 闾大夫,是掌管楚王室屈、景、昭三氏事务 的官职。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平不与 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 在情理上说不能,郭沫若提出别解:夺,改动 ;与,同意。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 为也 历来研究者认为这“曰”“以为”两个词 ,必有一个是衍文。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课本注释:约,简约;微,含蓄。似欠 妥帖。离骚文辞并不简约,它反复申说 ;也

7、不含蓄,它淋漓痛切。另解:约,绳子 、缠束,引申有迂曲意;微,深微。整句话 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 表现手法。如: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 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 霓,以为小人。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委质,前人研究 是指另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 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 臣,示必死节。 zxxkw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 之宠姬郑袖。 用事者、臣,均指靳尚,是同位语;设 “诡辩”的主语是靳尚。据史记中张 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

8、国,怀王就把 他囚禁起来。 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 ?”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 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 楚,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 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 而出之。” (史记张仪列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存,关怀;反复之,挽转楚国的局面。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圣君治国,圣明的君主,治平的国家;并 列短语。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 以死 怀沙是屈原投水前的绝笔。怀沙,旧 解作怀抱沙石,即下句的“怀石”。也有人解 释为“怀念长沙”。长沙为楚之先王始封之地

9、。古时长沙地域很广,汨罗也在其内,屈原在 汨罗投水,也就是要归死先王故居之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祖,摹仿、效法的意思。从容辞令,课本 注为“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另一说,从 容,(辞令)委婉蕴藉。 【重点讨论】 怎样理解渔父和屈原的对话?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品 格操守、人生哲学和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 生、对世事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随遇而 安,即文中所谓随流扬波、与世推移。屈原反 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同 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 的人格。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 ,是对屈原伟大人格的景仰,也表露出对黑暗 势力的强

10、烈愤慨和对屈原境遇的深切同情。 【阅读拓展】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 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 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 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 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 失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的史评是否有与上文矛盾的地方? 司马迁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 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 际出发,屈原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 地位决定他难于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了这 样一种爱国思想。作者从社会发展“大一统” 的高度出发,来看待战国历史,觉得屈原事 秦事楚其实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要让贤才 发挥作用。 楚

11、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 外在原因。他自身幽愤难解,自沉以求解放是 内在原因。屈原太爱楚国,致使他不能像孔子 那样周游列国以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另外,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归,屈 原也是相信神灵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 的方式与神圣交流。作为殉道者,屈原留恋生 命,更有香草美人的情结。当现实生命不可能 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才可以将自己拯 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 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 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屈原为何最终选择怀沙沉江? 屈原,名平。他是楚国王族的同姓,任楚怀王 的左徒。学识渊博,记诵极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 理,熟

12、悉外交的辞令。对内同楚王商议国家大事, 来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答诸侯。楚怀王很 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 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原制定国 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 就想改动,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 屈原的坏话:“大王叫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 不知道。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他 的功劳,说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法令。”楚 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译文参考】 屈原痛心怀王耳听不清,谗言谄媚遮蔽了君 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国家,端方正派 的人不被朝廷容纳,所以忧愁深思,写了离骚 。“离骚”也就是遭遇忧

13、愁的意思。上天是人 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 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 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 有不呼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 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 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 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 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 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朝廷的政事 。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兴亡盛衰的 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字简捷,他的言语 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文辞表 达平常的事物,含义却很重大;列

14、举的事例虽近 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 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 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 泥浊水,像蝉蜕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 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 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 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屈平已经被罢免了官职,后来秦国想攻 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很担 心,就指使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给楚王奉献 厚礼,呈献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 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合纵亲善, 如果楚国确实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奉献 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心贪而听 信了张仪的话,就同齐国

15、绝交了,派使者到 秦国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 张仪骗楚使说:“我与楚王约定只割让六 里的地方,没有听说有六百里。”楚国的使者 愤怒地离开秦国,回楚国告诉怀王。怀王很气 愤,便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秦国出兵迎 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 杀了八万人,俘虏楚国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 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全部发动国家的军 队,深入到秦国境内进攻秦军,在蓝田展开了 激战。魏国听到了这个消息,乘机偷袭楚国, 一直到达邓县一带,楚军惧怕,从秦国撤退回 来。而齐国终究因为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国, 楚国处境极为艰难。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 来讲和。楚王说:“不愿意得地方,愿意得到

16、 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 抵当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 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怀 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 候,屈原已被怀王疏远,不再在原来的职位上 ,出使到了齐国;回到楚国以后,进谏怀王说 :“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赶 张仪,没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把楚 国打得大败,杀了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想同怀王会晤。怀王 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 能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 王去,说:“为什么要拒绝秦国的美意呢!”怀 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 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