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线性系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359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与线性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号与线性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线性系统.(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ignals and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阎 鸿 森 使用教材: 信号与线性系统,阎鸿森、王新凤、田惠生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 版 适用专业: 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 72 (包括8学时实验),学分 4.5 。 电子信息工程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绪 论 本课程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与本课程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地位。 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该课程? 绪论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的获取、交换、传输、处理、存储 、再现、控制与利用等。 一切信息活动都离不开系统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特征 用信息科学和计算

2、机技术的理论与手 段来解决科学、工程和社会、经济问题。 信息活动是指 1 .1 信号的概念 1. 消息、信息与信号: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每时每刻 都需要从自然界获取信息。 信息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一种事物形象。只要物 质的形态、特性在时间或空间上发生变化,或者人 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信息。 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渠道是通过人的眼、耳、鼻、 舌、身(即五官)来感知信息。 对接收者来说,消息中所包含的未知的东西(即 消息中的不确定性)被称为信息。消息中包含的不 确定成分越多,该消息所拥有的信息量就越大。 消息是表达信息的某种客观对象。如:语言、文 字、图象、数据、符号、声、光、电等等

3、。 在消息中隐含着信息。 如果一个消息中所包含的内容是接收者已经知道 的,对这个消息的获取、传输等等就将毫无意义。 信号作为消息的载体,也是消息的表现形式。通 常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如:声、光、电、 磁、力等等。在各种信号中,电信号最适合高速度 、远距离、大容量、高可靠性地进行传输、存储与 处理。电信号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电压、电荷 、磁通。 为了便于高速度、远距离、大容量、高可靠性地 传输和有效的处理消息,需要将消息转变成信号。 2 . 信号的分类: n 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 不能用确定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只能用概率统计 的规律来描述的信号称为随机信号。 能够用关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确定

4、的函数关系 来描述的信号称为确知信号。 由于确知信号可以表示成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 ,因此,今后都以函数形式来描述信号。如: 本课程只研究确知信号。 n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 用连续变量的函数表示的信号称为连续时间信号; 用离散变量的函数表示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表示为: 离散时间信号表示为: 离散时间信号本质上就是一组按顺序排列的数值 ,因此也被称为序列(或称离散时间序列)。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根本区别,在于 描述信号的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 散的(即:在实数域取值,还是在整数域取值)。 一维连续时间信号的例子 心电图信号 二维连续时间信号的例子

5、 1929年1月5日1930年1月4日 道.琼斯股票市场指数每周的变化 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 n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确知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 间信号,既包括周期信号,也包括非周期信号。 对连续时间周期信号,要满足 对离散时间周期信号,要满足 其中: 是一个正实数, 是一个正整数。分别称 为信号的周期。 能满足周期性要求的最小正实数 和最小正整 数 被称为信号的基本周期(或基波周期)。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 不满足周期性要求的信号称为非周期信号。 01 1 1 0 颈部核磁共振成像 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 3. 信号的特性: 时间特性表现为信号的波形随时间变

6、化。 频率特性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包含有不同的频率 分量,有不同的频谱和带宽。 能量特性信号的传输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据此,也可将信号区分为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4. 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在 区间的能量定义为: 连续时间信号在 区间的平均功率定义为: 离散时间信号在 区间的能量定义为: 离散时间信号在 区间的平均功率为: 在无限区间上也可定义信号的总能量和平均功率: 对连续时间信号有: 对离散时间信号有: 5. 三类重要的信号: 3. 信号的总能量和平均功率都是无限的。 即: 2. 功率信号信号有无限的总能量,但平均功率 有限。即: 1. 能量信号信号具有有限的总能量, 即: 能

7、量信号非能量、非功率信号 1.2 系统的概念 1.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物组合 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 概念。系统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非物理的。系 统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一个RC电路 是一个系统,一架照相机、电视机、汽车、输变电 网、交通网、计算机网络、通信网、导弹防御控制 系统等都是物理的系统;一个政府的经济决策支持 过程、企业的管理调控体系、国家的司法体系、金 融财政体系也是一个系统,只不过是非物理的系统。 2. 信号传输系统: 变换器 发送系统信道接收系统 变换器 消息信号 信号消息 调制解调 3. 系统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将系

8、统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连续时间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都是连续时 间信号的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都是离散时 间信号的系统。 依据系统自身的特性可将系统划分为: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瞬时系统与动态系统(无记忆系统与记忆系统) 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 可逆系统与不可逆系统 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按照构成系统的参数可分为: 集总参数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 总之,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 n 确知的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包括周期 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n 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LTI系统),既包括连续时间LTI

9、系统, 也包括离散时间LTI系统。 1.3 信号与系统分析 1. 信号分析: 基本目的是:揭示信号自身的特性(如:时间特 性、频率特性),以及信号发生改变时,信号特性 的相应变化。 基本思想是:设法将信号分解成简单基本单元信 号的线性组合。 由于对信号的分解可以在时域、频域、变换域进 行,因而产生了三种相应的信号分析方法: 为了揭示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之间的 联系,还要研究采样理论。 时域分析: 以 或 作为分解信号的基本单元。 频域分析: 以 或 作为分解信号的基本单元。 变换域分析: 以 或 作为分解信号的基本单元。 2. LTI系统分析: 对系统的研究一般包括: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

10、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 求已知系统对给定输入信号所产生的响应。 已知系统的激励与响应,确定系统应有的特性。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 为系统建立数学模型; 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对所得到的解,赋予物理的解释。 LTI系统的数学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输入 输出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与信号的分析方法相对应,LTI系统的分析方法( 即对系统模型的求解方法)也有三种,这就是:时 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变换域分析法。 作为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还 将讨论与信号滤波及通信系统有关的某些问题。 1.4 信号与系统课程 1.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地位: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该 课程

11、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对所有工程类专业都 是很重要的。 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 该课程不仅是工程教育中一门最基本的课程,而且能 够成为工程类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所修课程中最有得 益,而又引人入胜和最有用处的一门课程。 2. 信号与系统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 v电路设计、通信、生物工程、远程医疗等; v 信号处理、图象恢复与增强、噪声抑制等; v 工业控制、化工过程控制、资源遥感、地震 预报、测控、导航与制导、人工智能、高效农 业、交通监控等; v 经济预测、财务统计、股市分析等; 3. 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 析方法,灵活

12、应用所学习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各种相 关的问题。 要做到: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多做多练、融会贯 通。为此,必须认真地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认真 做好相关的教学实验。认真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充 分利用答疑时间,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参考学时分配 第一章:2学时 第二章:6学时 第三章:9学时 第四章: 15学时 第六章:9学时 第七章:9学时 第八章:6学时 习题课:6学时 共72学时,其中:授课56学时,习题课6学时 实验8学时, 总复习2学时 参考书目录 A.V.Oppenheim等著,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 (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 信号与系统 (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管致中、夏恭恪、孟 桥, 信号与线性系统 (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 霞、马春排编著,信号与系统要点与解题,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