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单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4066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地理必修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地理必修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地理必修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地理必修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单元()(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风的成因。 三、大气的运动 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风”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 温馨提示: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三、大气的运动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概念: 2形成:(基本原理 ) 3. 拓展

2、: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2. 判断在不同情况下的风向、风速。 3拓展: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面的判读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概念: 2形成:(基本原理 )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垂直剖面图) 问题: 1.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怎样变化? 2.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怎样变化? 【误区警示】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是: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问题: 3.冬季

3、用的暖气片安装在房屋的上部还是下部? 4.夏季的空调器安装在房屋的上部还是下部?为什么呢? 5.大气运动方式有哪些? 思维提示:气压的形成过程 “气温差异空气密度变化气压变化”的思路: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地面受热均匀地面受热不均? 阅读教材P38文字 。 总结过程(弄清因果关系):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 (与同高度比较)则形成高气压; 冷却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4、,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 (与同高度比较)则形成低气压。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 总结过程(弄清因果关系):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反思归纳 近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垂直气流)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 气压差异: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高空相反 水平运动:(水平气流)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 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 风(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5、几点结论: 气温、气压与气流关系: 反思归纳 等压面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下凹是低压区。遵循“高凸低凹”原则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读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在图中画出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 甲乙丙丁 反思归纳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基本原理 ) 三、大气的运动 3. 拓展: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 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6、 ) C 三、大气的运动 3. 拓展: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 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 B 阅读地图册 P24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 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大陆和海洋之间 冷热不均的原因 ?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阅读地图册 P24 形成: 完成海陆风示

7、意图。 材料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试在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阅读地图册 P26 若为季风环流,此时为我国 季节(冬季或夏季?)夏季 阅读地图册 P26 (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时间尺度不同 空间尺度不同 成因不同 气流性质不同 A B C D D A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2)题。 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 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海风发生在白天,能够把海 上湿润、凉爽的气流带

8、入城 市,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 应”。 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白天: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 夜晚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 古诗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 提示: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 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 火烧上方谷与对流雨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 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

9、懿的命。诸葛亮叹到:“谋事 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诸葛亮虽 然通晓天文地理,但忽略了局部对流雨的因素,否则,他可能会用另 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 凝结而降雨。 就是说,上方谷里下了一场对流雨。 上 方 谷 火烧 火烧上方谷与对流雨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千个温暖的岛屿,称之为“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的存在使城市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 热岛效应从哪些角度开展研究 “热岛效应”的表现; “热岛效应”

10、的成因; “热岛效应”的影响; 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等。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研究思路 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提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热岛效应在地图上的表现: 气温表格、等温线分布图 、某一时刻市中心气温曲 线图、市区效区热力环流 图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工矿企业和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热量; 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物高度集中等。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画出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空气环流模式图 分析热岛效应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

11、生哪些影响? 通过环流将城区大气污染物带到高空和郊区,有利于城市污染物 的扩散,减轻了城区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 画出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空气环流模式图 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 城市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 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 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三、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概念: 2形成:(基本原理 ) 3. 拓展: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12、风的形成原理 2. 风的形成原理的应用 3拓展:等压线图的判读 判断在不同情况下的风向、风速。 等压面的判读 回顾过程(弄清因果关系):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 等压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 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 三

13、、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 如同等高线中的坡 度 风的形成原理: 地转偏向力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作用: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力梯度大。 作用:使风向之间偏离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方向: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作用:减小风速,改变风的方向 方向:与风向相反,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高空:在水

14、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左斜穿等压线)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1020 1012 1004 996 (百帕 )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总结:影响风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三、大气的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原理 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最终

15、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左斜穿等压线) 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数值ac; 由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确定为近地面的风向,因风向向右偏,说明 是在北半球 读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 A B C D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 B C D B B 读问题和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1)从图中可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从问题(1)中可知,所在半球和气压高低。 (3)从问题(2)中可知,所在的大气高度和气压大小。 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_,_, _,_。 (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 其方向是_。 (3)若无,只受与的影响,则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 此时,与的关系是 _。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实际大气中与等压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