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3701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24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和德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差异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界定 1.4.1 体育参与的界定1.4.1 体育参与的界定 在我国根据卢元镇的解释,体育参与主要指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 人们亲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 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直接参与又可划分为经常性参与和偶尔参与的两种方式,经常 性参与者则是体育人口的主题;间接参与指那些虽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 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本文中的体育参与主要研究初 中生除学校体育外主要受家庭影响的体育参与情况,主要包括体育认知层次(对体育的 认识程度即体育的

2、一般知识及常识的掌握程度)、情感倾向层次(对体育的喜好程度)、直 接参与层次(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项目、时间等)、间接参与层次(与体育活动相关 的体育消费、观看体育比赛等)等。另外,近年来电子竞技也作为一种体育项目,但在 本文中不将对这类体育项目的参与作为研究对象。 1.2、关于足球文化概念的界定 足球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从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同时, 足球文化是我们进行足球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项运动能够长期健康 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通过对上面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相关内容研究,我们可以基本 认为足球文化也是一个集合体,它集合了这项运动的参与主体所积累和形成的不

3、一样 的形态特质。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从足球文化和文化的本质来看,足球文化都是存在 于一定的形式和状态之中,主要会表现在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或者可以说,足球文化 是人们从事足球运动时表现在对于外部事物真实存在的价值肯定,其中包含了相关形 态、秩序和法则,也有对价值及功能的肯定。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足球文化是一种 8 多层次、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形态。10 马克思对于文化有过这样的解释:”文化即人化”,从而看出文化创造的主体应该 是人。同时由于足球文化是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足球文化是 指参与主体通过足球这项运动和实践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3、关于体育文化概念

4、的界定 体育文化的概念是对其体育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概括,而体育文化是一种客 观的存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实践的生活之中,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 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并不能划等号。 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应该在人类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因为人类文化和体育文化 可以看作是一个母子系统,体育文化是文化这个母系统中的子系统。在之前对于文化 概念的分析中就发现,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二百多种,词源很多,因此作为文化子系统 的体育文化的概念词源自然同样很多。体育运动词汇一书是由尼古 阿莱克塞博 士进行撰写和出版,本书的作者是国际体育名词委员会的主席,书中对于体育

5、文化的 含义定义为: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领域,借助于人们身体的实践和练习, 从而增强人们精神潜力的相关制度、规律和物质设施的总和。 关于体育文化的概念,由卢元镇教授的一篇文章体育运动的文化学断想所引 发的研究和讨论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自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持续至今。在这篇文 章里,作者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 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其中大 致包括了体育情感和认知、体育价值追求、体育制度规范、体育道德情操、体育理念 和体育物质条件。 体育人类学的作者席焕久,他在著作中对于体育文化进行了相对准确的分析,

6、书中认为,体育从本质上来说就可以称之为文化。更加精确的说法则是,在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体育文化;也可以说”中义文化”存在于侠义和广义文 化之中的文化。关于体育文化,冯胜刚也给出了自身的观点: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从事 体育活动及体育现象中,在精神、价值、情感层面,以及在具体的技能、方法、技术 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有意识的行为方式的合集。 经过综合分析,本文研究中关于体育文化的概念倾向于采用卢元镇教授的观点, 即: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可以将 其分为三个层次: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观念文化。 1.4、教学设计能力定义研究 大多数的对教学设

7、计能力方面的研究都是以描述性定义来概括的。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定义为:”教师在课前根 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23”。IBSTPI(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在 2000 年修订的首个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则认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四个大部分,即专业知识、 计划与分析能力、设计与开发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24。 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 础上,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合的单元教学计划 的能力”25。黎家厚教授则认为:”教学

8、设计能力也就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 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能力26”。 教育部师范司对教学设计也给出了相应定义:”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建立在专业知 识和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能力,包括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运用教材的能力、制定教 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27”。 1.5、能力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是这样的:指有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具体方式, 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心理学领域中把能力定义为:”在人们的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 理条件”20。美国学者盖力和波尔在能力:定义和理

9、论框架一书中给能力下的定 义为:”能力是和自身所担任的职位或工作角色密切相关,它是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 7 的知识、技能、态度、判断力和价值观的综合体”21。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 员会(IBSTPI)将能力定义为”能使个体合乎标准地进行特定职务、岗位的活动的个 体的知识、技能、态度等”22。 以上是从不同专业角度描述的能力定义,我们认为,能力是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一位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小学教师,只有在他进 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出他所具有的能力。同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进 度和质量。比如,一位具有标准流利普通话、思维敏捷、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

10、 教师,就能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则任务完成较差。 1.6、关于体育社团基本概念的研究综述 3 1.4.2.1 体育社团的概念 体育社团概念的界定同其他概念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 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体育社团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 观点: 崔丽丽女士在中国体育社团研究(综述)中,认为体育社团是一种社会组织, 即执行一定的体育职能,完成特定的体育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社 会群体。胡耀华在”长三角”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改革研究中指出,体育社团 则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社会团体,并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合法性、社会活动内容、 服务对象、与政府组织间的关

11、系分为不同的类种。5卢元镇在论中国体育社团中 这样定义体育社团,”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 的互益组织。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顾渊彦学 者在体育社会学中认为,体育社团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 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情感的人们的集合。肖嵘等人在国内外体育社 团研究现状中指出,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体 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组织。6 从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体育社团首先是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团体, 其次这种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同时,这种组织具有共同的行

12、为 规范和情感,是一种互益组织。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体育社团是由具有共同 体育需求的人们,按照体育项目的分类特点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 1.4.2.2 体育社团的特征 体育社团具有的 6 个特征是:(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社会 目标;(3)明确的行为规范;(4)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5)一定的物资设备; (6)适宜的外部环境等。7顾渊彦先生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认为,体育社团具有 以下的一些主要特征:(1)体育社团成员至少 2 人;(2)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感兴趣 的运动内容或目标;(3)具有稳定、持续的相互作用;(4)具有相互认同的成员;(5) 成员经常参加团体的统

13、一活动;(6)团体内存在行为规范并自觉接受规范的制约; (7)体育团体成员间具有一种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统一行动的同伴意识。 综上所述,体育社团的主要特征包括:参加的社员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开设共 同感兴趣的项目,具有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设立明确的行为规范等。 1.4.2.3 体育社团的分类 卢元镇先生在论中国体育社团一文中,从社团性质和构成主体的角度把体 育社团分为五类:(1)竞技运动类社团;(2)社会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 团;(4)体育观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宛丽女士从合法性角度将体育社 4 团分为四类:(1)社会合法性的体育社团;(2)行政合法性的体育社团;(3)政治

14、合 法性的体育社团;(4)法律合法性的体育社团。8顾渊彦先生在体育社会学一书 中,从两种角度对体育社团进行了分类,一是从性质角度将体育社团分为正式团体 和非正式团体;二是从体育社团从事体育活动的性质出发,分为群众体育团体、学 校体育团体和竞技体育团体三种类型。崔丽丽从行政级别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社团 划为全国性体育社团和地方性体育社团。 综上所诉,当前我国对体育社团的分类的研究较多,最常用的分类则是按照其 性质分为群众体育社团、学校体育社团和竞技体育社团。 1.7、体育教师行为失范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即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 教育教学规范要求的行为,包括体

15、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 教师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不利于学生与体育教师身心发展的各种不适当的或不良 的行为。? 1.8、体育特色项目的概念 查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对于体育特色的概念还没有具体明确的解释,建设体育特色 学校本来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新创举,它在我国的开展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 对于”特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16。 张祖夔在关于特色项目的理解中认为”特色项目”要”特”,即是人们常说的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17。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

16、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 属事物独有的18。而对于”特色是指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尤其是本校特有的, 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19。特色应当以优化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 标,使它在达到显著成果的同时,更能发挥一定得而社会影响力。但是,特色项目之”特” 并非是简单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别的学校没有的我就可以拿来充当项目。体育特色 项目的”特”是在有特点,有亮点,与众不同的学习和参与下达到提高和普及。如果我 们对特色的概念理解不清,那么在评定特色项目中就存有一定的异议,其结果只能是为 “特色”而”特色”,而无法真正做到为提高和普及而”特”。所以我们开展的体育特 色项目,应该对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对其参与体育意识的态度具有积极 的作用,才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化体育的思想。其中有些项目已经属于普及类项目,群众 基础广泛,校园活动十分活跃,体育文化建设成果优异,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