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713486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君问归问归 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烛,却话话巴山夜雨时时。”这这是唐代诗诗人李商隐隐身居遥远远的异 乡乡巴蜀写给给在长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绝句。诗诗人用朴 实实无华华的文字,表达了对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亲切有味。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尝试尝试 探究:诗中两次提到的“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夜晚,谷底温度高,气流上升,易成云降雨。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

2、钟小练习 了解 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 掌握 分析水平运动的受力作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应应用 等压面图上气压高低的判断和风向的判读。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一、热热力环环流形成的原理 1 大气运动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不同,并导致水 平方向上各地间的_差异。 2 热热力环环流原因:地面冷热_。 气温气压 不均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4 常见见的热热力环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动 1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

3、是_。 2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下的风向。 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风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 空气沿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合力 的方向运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平行于这三个力合力的方向,风 向与等压线斜交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思考1: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巴山夜雨”的形成与巴蜀的地形有否关系? 提示:谷地地形易形成山谷风热力环流。 思考2: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吗?不考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方向的空气如何运动? 提示: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不考虑地转

4、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教材P48“图图229冷热热不均引起的热热力环环流” 提示:上图显图显 示等压压面都是水平状态态,未产产生弯曲 ,此时时,地面受热热均匀。中图显图显 示,B、C两处处近地面因为为 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气压压增大,形成高 压压,等压压面向高处处凸起,B、C两处处高空因为为空气密度变变小 ,气压压降低,等压压面向低处处弯曲;A处处近地面因为为受热热, 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变小,高空密度变变大,近地面形 成低压压,高空形成高压压,近地面等压压面向低处处弯曲,高空 等压压面向高处

5、处凸起;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于是水平方向上,近地面B、C与A处处形成气压压差异 ,空气由B、C处处流向A处处,高空空气由A处处流向B、C两处处 ,于是形成了热热力环环流。由图图中可知,热热力环环流的形成与 地面冷热热不均有关,冷热热不均导导致近地面空气上升或下沉, 使近地面形成气压压差异,产产生水平运动动,形成简单简单 的热热力 环环流。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公元234年春天,诸诸葛亮驻驻兵祁山,司马马懿在长长安 以西渭水一带带,准备备与诸诸葛亮决战战。诸诸葛亮在察看地形时时 ,在渭河以南发现发现 上

6、方谷这这一特殊地形,立刻想到了来个火 烧烧司马马父子的妙计计。于是,他命士兵们们把干柴、硫磺、火 药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时在谷地两边边高山上埋伏数千精兵,然 后命大将魏延诱敌诱敌 深入。当司马马父子等人追进进上方谷中, 山上士兵便投下无数木头头、石块块堵塞谷口,并丢丢下火把引燃 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马父 子以为为死到临头临头 ,谁谁知,忽然狂风风大作,乌乌云密布,接着 下起大雨,浇灭浇灭 了烈火,司马马父子趁机逃生。诸诸葛亮在山 地看到这这一切,不禁长叹长叹 “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

7、究: 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失算的原因是不懂得山谷风环流的原理。你能说说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2请据热力环流图归纳气压与温度、高度的关系。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例证证1】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_ 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地。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

8、表示郊区的是_地。 (6)在图中画出高空的气压面弯曲状况。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答案:(1)甲 乙 丙 丁 (2)图略(逆时针) (3)乙 阴雨 甲 (4)偏南风(或西南风) (5)甲 (6)图略(等压线弯曲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对对点练习练习 1】读读下图图,完成(1) (2)题。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1)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 )。 A热岛效应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2)图

9、中居住地上空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黑夜 解析 第(1)题,从甲、乙两图中烟尘的飘向可知,该地近地 面晚上吹陆风,白天吹海风。故选B。第(2)题,白天吹海风 ,而居住地位于工厂区的下风向。故选C。 答案 (1)B (2)C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热热力环环流的形成原理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等压压面的形态变态变 化 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等压面也发生了如下图 (abc)的形态变化。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10、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由图中等压面的变化可知: (1)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水平面,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 (3)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几种常见见的热热力环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的 不同,山谷、山坡的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 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2)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

11、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 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3)山谷风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大气的水平运动 新疆著名的“风风城”达坂城就是位于地名为为“三个泉” 的山口北端,常年处处于山口大风风下,那里的居民素有“一年 一场风场风 ,从春刮到冬”的说说法。我国的兰兰新铁铁路就经过经过 达坂 城。兰兰新铁铁路通车车后,在达坂城附近山口处处,火车车多次被 大风风掀翻。1971年1月9日,一列货货运列车车的10节车厢节车厢 一下 子都被大风风刮

12、翻了。 乌鲁乌鲁 木齐齐以东东120公里左右的珍珠泉附近,是全国著名 的“百里风风区”,2007年2月28日,新疆乌鲁乌鲁 木齐齐开往阿克 苏苏的5 807次旅客列车车行至南疆线线珍珠泉至红红山渠间间42公里 处处,13级级大风风造成11节车厢节车厢 脱轨轨,事故中3名旅客死亡, 34名旅客受伤伤。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思考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等压面(线 )图中如何来判断风向、风力的大小? 2等压线图中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的判断。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例证证2】下图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

13、海平面等压线压线 ,图图 中N地气压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 (2)题。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1)N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 N、 P、 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答案 (1)A (2)C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对对点练习练习 2】右图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为等压线压线 , 其气压值压值 分别为别为 PM、PN,M、N之间间的气压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虑水平

14、受力,不计计空气垂直运动时动时 ,O点空气运动动 的可能方向。回答(1) (3)题。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MPN,则O点风向考虑两种 情况,近地面为 ,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 至与等压线平行,即 。(2)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 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 高空为 ,在南半球高空为 。(3)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 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

15、 (1)A (2)C (3)D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等压线图压线图 中风风向、风风力的判读读 (1)风向判断的“三步曲”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 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 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 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 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呈30 45。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2)风速的判断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 梯度力小,风速小。 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究备 课 参 考5分钟小练习 如上图:风力ABCD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