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6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3438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6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6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6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6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6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6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6讲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一、经济政策目标n1.经济政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2.四大目标:p充分就业p物价稳定p经济增长p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p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p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p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w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w经济要适度增长,n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二、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n(1)政府支出:u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移出去。u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2、。l提供公共产品。u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l维持政府系统运行。l直接投资。n(2)政府收入:u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p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2.功能财政w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n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n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p凯恩斯主义思想。u(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l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l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

3、剧通货膨胀。3.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w外债构成真实负担。w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u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增发货币,结果是通货膨胀。p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p引起利率上升。p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导致通货膨胀。p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u向国内外公众借债。w增税。4.自动(内在)稳定器n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u财政工具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1)税收自动变化(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自动变化。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4、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w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w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w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n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n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5.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n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n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n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

5、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u政府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抑制需求。6.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p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w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w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w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p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w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的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w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7.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u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

6、w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w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w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银行体系政府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家庭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供求关系存款创造:v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到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由于乘数的作用而使货币供给增加被称为货币创造;v货币创造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投放的货币量,还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v准备金率越大乘数越小存款人银行存款银行贷款存款准备金(1)(2)=(3)+(4)(3)=(2)x0.8(4)=(2)x0.2甲1008020乙8064

7、16丙6451.212.8合计5004001001.货币政策的机制三、货币政策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n货币政策的n直接目标: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u最终目标: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量增加的效应:p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上升;p长期效应:物价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充分就业水平。p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GDP不变。(1)公开市场业务。u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主要是国库券。(2)贴现政策。u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3)法定准备金。l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2.货币政策基本工具n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n

8、发行后的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间接货币政策l直接货币政策l力度强、见效快3.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n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n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n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u工具: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p工具: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作业w论述1、试述自动稳定器的内容,说明如何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2、试述财政政策及其在需求管理中的运用。3、试述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政策有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税收D减少政府税收2、中央银行

9、购买债券会导致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B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C货币供给增加D货币供给减少3、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B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C提高贴现率D降低贴现率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A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B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C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D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5、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A减税B增税C中央银行出售债券D中央银行买进债6、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导致的结果有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B货币供给增加C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多D货币供给减少7、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B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减

10、少D利息率降低8、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下面哪些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出B消费支出C政府购买D出口斯蒂格利茨:不要对货币政策寄予厚望2010年10月22日07:16东方早报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某些圈子里,如今流行的看法是,货币政策是比财政政策更好的工具更可预测、见效更快,而且没有债务增加带来的负面长期后果。的确,一些拥护者热情洋溢地宣称,他们支持许多欧洲国家最近出台的紧缩举措,他们提出,即使出现意料之外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予以抵消。无论这种立场总体上有何长处,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都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在美国上次的衰退中,美联储降低利率的确刺激了经济,但在某种程度上,其长期效果却是

11、灾难性的。企业没有因低利率而增加投资。货币政策(伴随着监管不足)对经济的刺激主要是通过吹大房地产泡沫,进而引发了消费热潮。人们应该明白,货币政策没有让经济摆脱当前的低迷状况,充其量只是阻止了局势进一步恶化。因此货币当局转而求助于定量宽松政策。就连大多数货币政策的支持者也同意,由此产生的效果是不确定的。然而,他们很少注意到的是潜在的长期成本。美联储买入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和长期债券,当经济复苏时,这些票据的价值将会缩水。w财政政策批评者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是,这对后代不公平。但是货币政策也会产生恶劣程度毫不逊色的跨代效应。在许多国家,通过负债消费,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刺激了经济增长。当然,美国的

12、货币政策过去十年就是这样“发挥效应”的。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可以瞄准教育、科技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实际上,历史记录明确显示,这些投资的回报远远超出了政府的资金成本。当私人部门存在过剩产能时,此类公共投资同时增加了长期和短期的产出和税收收入。如果市场是理智的,这种投资甚至会使一国的借贷成本下降。w鉴于经济体系的复杂性,预测预期将如何改变的难度,以及市场上盛行的非理性,人们无法确知任何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许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能够精确衡量。但这种深度的衰退每隔75年才出现一次。在正常情况下适用的工具,现在可能毫无效果,尤其是在各国央行实施定量宽松等非寻常措施之际。倪金节:加息周期启动将带来哪

13、些变化2010年10月22日07:25新京报w2008年底之后的中国经济出现两个现象:一是令人咋舌的货币投放,二是积重难返的房价泡沫。金融危机之前,宏观调控一直努力纠正流动性泛滥和房价暴涨。但是危机一来,信贷和房价泡沫双双加固,多年的宏观调控止步不前。w如今,中国经济有重回正确发展路径的迹象。依靠天量货币投放、房地产泡沫支撑的“强心剂”式增长逻辑,正在被不断出台的调控政策所摒弃。w近日,央行在9月份高达3.6%的CPI公布之前宣布加息,颇让市场意外,引起海内外一片惊奇。这足以显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将迎来相对中性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投放量或许难以在短期内达到100万亿的规模。w当前,中国宏观形势

14、和2007年初十分相似。那时,经济过热迹象明显,物价进入高增长周期,货币流动性泛滥。不同的是,那时的国际经济环境,相较于现在要简单明晰。如今,虽然官方公布的CPI数字依然看起来不高,但不少产品高达十倍以上的涨幅,早已经把真实通胀拉高。金融危机之后,巨量的货币投放和美元急速贬值的双重叠加,使得国内游资四处流窜,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更让本已失控的物价水平雪上加霜。w因此,在这个时候央行选择加息,更多的是着眼于国内离谱的流动性增长和通胀攀升。虽然由此可能会带来套利热钱的涌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但是在通胀失控面前,收紧货币环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w中国经济和货币环境要想在未来重新回到正常的状态,就必须

15、忍受短暂的经济减速痛苦。如果2011年和2012年新增贷款逐步回到3万亿到5万亿区间,才有可能让资产泡沫和通胀水平双双降温,并且不至于“硬着陆”。而这对应的必然是房价泡沫慢慢泄气,粗放的GDP规模放缓。w中国经济重回正确路径,未来政策领域和宏观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w首先,货币紧缩周期开始,未来两三年内持续加息是趋势。“十二五”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淡化GDP增长指标等战略,表明高层并不担心因为货币流动性紧缩而导致的经济放缓。还有,最迟将在明年底,美欧日央行亦将因为货币的过度投放,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大环境之下,中国的加息周期更为稳固。w其次,房地产的支柱产业色彩减弱,房价泡沫将慢慢泄气。在经历了

16、限购令这样严厉的调控政策之后,如果房价还不能明显回落,甚至大幅反弹,那么进一步的调控政策仍会出台。w第三,鉴于经济增长渐渐疏离房地产,且今年新开工项目减少,投资下滑趋势明显。虽然9月份投资增速依然高达24%,但较之保证GDP增长的一般水平,一旦回落到20%以下,“硬着陆”的可能性就大增。所以,估计未来会放开投资项目的审批。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西部大开发、新疆建设等大型投资领域会带来大量新增投资。w在10月份之前,由于“国十条”效力一般,很多人预计房价将迎来报复性上涨,年内不可能加息。但是当前各种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形势出现新现象,这势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转折性影响。用内需破解加息的两难境地2010年10月25日01:59第一财经日报蒋飞w央行上周对称加息25个基点之后,野村证券预期中国将进一步加息。野村证券新任中国区股票研究部主管吴海峰上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其他一些投行不同的是,该行认为央行将在未来两年内加息7次,从而开启一个活跃并且重要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w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测,因为在另一些投行看来,央行这一次加息主要目的在于管理通胀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