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2862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应对策略 吴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苏教师201239号。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生态化”概念也逐渐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国际贸易开展带来了不少挑战。基于贸易与环境保护愈来愈密切的关系,贸易规则也更多地转向生态化,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就成为我国政府和外贸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 传统国际贸易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价值追求,其目标是通过贸易获取高额的市场利润。基

2、于这一价值导向,国际贸易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资源配置和供给,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各种危机,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能源枯竭、社会贫富悬殊等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72年6月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步入千年转折后,国际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开始超越环境保护而传导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国际社会开始把生态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与人类的贸易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了国际贸易要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纳入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在国际贸易的各个

3、领域和每个环节都考虑环境保护,包括发展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逐渐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由此在一些环保类的非政府组织及相关产业联盟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在实践中率先开始基于环保理念,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嵌入环保目标。例如,1995年WTO的“美国汽油标准案”中,美国政府就基于清洁空气法,大幅提高进口汽油的标准,并有效限制了委内瑞拉等国的汽油进口;又如2012年初,欧盟基于二氧化碳减排需要,规定所有使用欧盟机场的飞机都必须支付碳排放费,虽然后期由于国际社会的强烈抵制,欧盟在实践中做出了变通,但是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趋势由此可见一斑。总体而言,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在实践中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

4、方面。 第一,国际环境条约中对国际贸易实施环境控制的规则大量涌现。例如,全球近200项国际环境公约和协定中,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的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国际化学品贸易道德准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公约或协定,对相关商品的国际贸易规范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国际贸易条约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贸易规则与日俱增。例如,GATT94中就有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环境税费条款以及环境数量限制条款等专门条款就环境问题作了约定,并且WTO还专门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具体研

5、究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大量的区域或者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中,也存在大量的环境条款,例如NAFTA的环境附属协定就被认为是最为“生态化”的贸易协定。目前正在谈判中的TPP和TTIP等贸易投资协定也包含了大量的环境条款。 第三,国际环境标准规则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和限制作用越发明显。近年来,围绕全球生态与环境保护,形成了一大批国际环境标准规则,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此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内法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规则,如前述的“美国汽油标准案”、欧盟碳排放费风波,直接以其国内法标准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外国生产者和提供者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四,无

6、论是在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层面,国际贸易规则中不但出现了与商品本身的环保标准相关的规则,而且与商品的生产方法、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的贸易规则也层出不穷。例如,在WTO中发生过的“金枪鱼海豚案”以及“海虾海龟案”,就与商品的生产方法(PPMs)可能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后果直接相关。2007年6月正式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则对汽车、纺织品等货物的出口设定了较高的环境质量标准,使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制约。 总之,随着实践中环境贸易政策的不断翻新,国际贸易规则生态化的表现也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以生态和环境保护为幌子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正在恣意滋生,由此引发的国

7、际贸易纠纷也与日俱增,从而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国际贸易规则生态化转向的现实影响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已经越来越深地渗透到各国社会之中。国际贸易的生态化转向使得国际环境和生态理念逐渐侵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法律规则。有学者提出,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趋势已经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带来了挑战。可见,国际贸易规则的生态化在实践中已经对传统的国际贸易规则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巨大冲击。 (一)贸易规则的人文关怀凸显 传统的贸易规则以促进贸易双方的市场交易为基础,规则设定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商品和货物的跨国流动,规则的制定大多针对地是如何降低和取消关税、消除补贴确保公平贸易等问题

8、。而国际贸易生态化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贸易规则所关注的价值理念也随之转变,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生态平衡和环保理念逐渐开始深入人心。基于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保护造成的“逆向效果”,贸易规则开始将生态理念纳入其中。贸易规则中反映环境保护需求的规则日渐增多,国际贸易与投资协定中关于生态保护的“碳关税”、“环保标志”、“环境技术标准”条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际社会围绕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的争端也日益增加,争论的焦点则在于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

9、和人类生命健康之间的价值冲突。因此,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创设体现出国际社会对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关切。 (二) 贸易规则涉及的领域逐步拓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也在快速拓展,产业之间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态势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全球市场对贸易自由化的需求也愈发突出。国际社会在贸易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市场份额、技术标准等领域的竞争日也趋激烈。而传统的以WTO主导的全球贸易体制在应对贸易生态化的冲击时显得力不从心。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全力推动下,当代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边境管理措施”,开始向“边境后措施”延生,并且有望在更宽泛的领域和更高的标准上打造新时期

10、的国际贸易规则。而这些规则大都集中在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贸易便利化等关涉市场开放程度的边境内贸易管制措施,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规则更多地向传统上由国内政策管辖的领域延生。实践中,关于此类规则的国际贸易争端也是此起彼伏,争议焦点大都围绕这些建立在“生态化”基础上的贸易措施是否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这些措施又是否成为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借口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构成新型的贸易壁垒等方面。总之,在贸易生态化的驱使下,当代国际贸易规则所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不少内容已经在实践中逐渐演化为当今多边贸易谈判的新议题。 (三)贸易规则上的南北冲突加剧 从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历史来看,规则的形成往往并非平等协商的结果

11、,而是“由大国主导,再集合有相同利益诉求的发达国家为核心集团的支持,并逐渐吸引发展中国家加入,最终扩展成全球性的多边规则”。当前贸易规则规范领域的扩张趋势也不例外,同样是由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虽然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积极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国际贸易多边规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如前所述,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核心是推进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打开国家之间“边境内措施”的贸易管制壁垒。欧美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的先发优势,掌握了经济和技术上的主动权。他们在谈判议题的设置、技术标准的设定以及政策措施的制定等方面都拥有着体制机制上的明显优势。例如,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生态导向”的标准如管

12、理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等大多是由发达国家或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掌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企业市场化水平以及技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全球贸易关系的调整和规则的重塑方面,面临着明显的竞争劣势。例如在环境标准的制定与环境产品的研发上,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及发达国家。因此,随着新科技、新标准和新产品在“生态化”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上的不对等加剧,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四)WTO的主导地位遭遇挑战 二战以后,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主

13、导下成立了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目标的GATT,并在1995年发展为正式的国际组织WTO。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美发达国家对WTO的主导权受到了严重制约。在贸易生态化背景下,围绕现有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日益突出。而“国际经济秩序调整涉及既定游戏规则的变更优化,更触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重新分配,本质上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博弈,从而国际经济秩序调整往往非常困难。”基于各自谈判焦点和利益重心的分歧,发达国家成员方与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在WTO现存的谈判模式和谈判机制下,想要在旧规则的改善和新规则的制定上达成“协商一致”已经相当困难。而如前所述,发达成员方在贸易

14、规则的生态化发展方面拥有发展中成员方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在新兴的环保产业方面也享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因此,在WTO领导的世界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发达成员方开始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区域经贸合作协定,试图在WTO之外为国际贸易的生态化转向制定新的贸易规则。今天,以TPP和TTIP为代表的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即是明证。因此,这种以区域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发展和创设新贸易规则的模式,进一步损害了WTO框架下的贸易谈判,更是削弱了WTO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得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碎片化”的风险。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生态化转向的策略选择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国。虽然,贸易生态化所带来

15、的规则发展使我们面临的外贸环境更趋复杂,也给我们对外经贸的合作与竞争带来了挑战与制约。但另一方面贸易生态化也为我们促进国内改革、提升在全球贸易治理结构中的影响力提供了机遇。因此,面对国际贸易生态化的现实,在现存规则的变革和创新中如何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就需要我们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生态理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进一步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友好的发展导向,是我们融入世界市场和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

16、标准,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国际环境标准的研究力度,并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国内环境标准制度,如环境标签制度、碳足迹(标签)制度等。通过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逐步构建起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外贸行业企业也应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在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直至流通和回收利用等方面,严格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理念与国际环境保护的准则,尤其要在实践中加强对ISO14000等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的学习和利用,从而打造自身产品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的生态理念优势。 (二)加强技术研发,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为“环境贸易壁垒”,是在贸易规则的“生态化”转向后,部分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理由,以实施严苛的环保标准为手段,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