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254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哲学导论(第三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讲、技术本质与技术结构 一、现代技术变革及其基本特征 二、技术本质与技术要素 三、技术结构及其演化机理 二、现代技术变革及其基本特征 1.“二战”以后,几乎每10年就发生一次重大技术变革 (1)1945 1955,原子能技术革命;(2)1955 1965,空间技术革命; (3)1965 1975,生物技术革命; (4)1975 1985,计算机技术革命; (5)1985 1995,信息技术革命; 2.当代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 (1)当代技术的加速化 1)量的指数增长; 2)质的更新加快; (2)当代技术的整体化 1)技术之间的融合交叉,促进一系列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形成; 2)技术

2、群体化发展,如传统技术群、高技术群; 3)技术与科学同步发展(与历史上不同); (3)当代技术的社会化 1)技术活动社会化:人员经费扩大化;技术管理体制化;技术活动全球化; 2)技术成果社会化:从自然技术变为社会技术; (4)当代技术的人文化 1)技术发展的外因:全球性问题的高度综合性,需要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2)技术发展的内因:技术新兴学科的产生(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技术史) (5)当代技术的产业化 传统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化; 二、技术本质与技术要素 费雷(Ferre): 技术哲学领域的语言包含了一系列的重叠和冲突,这在技术 本质的问题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1. 追问技术的基本原则:历史

3、与逻辑的统一 (1) 关于技术本质的追问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逻辑分析,需要理性思辩。 (2) 技术追问的客观基础是技术的历史客观展现,不能仅限于主观座架。 2. 追问技术本质的历史性回顾 (1) 古代思想家的追问技术是人类活动的技能(亚里士多德等)。 (2) 近代哲学家的思考技术是工具、机器和设备(卡普等)。 (3) 近、现代学者的论述技术也包括知识(贝克曼等)。 3. 关于技术本质的理解 技术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 (1)它展现了人作为技术主体的地位,指出了人与动物活动方式的不同。 (2)它趋同于后现代哲学的技术转向(“我思故我在”-“我造物故我在”), 强调了技术存

4、在于改造自然的劳动活动过程之中。 (3)它体现了马克思“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技术作为 中介手段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活动方式。 4. 技术本质与技术要素 (1)技术本质与技术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1)技术本质属于本体论范畴,它概括说明技术是什么 (What is the Technology?) 2)技术要素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范畴,它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How is the Technology?) (2)技术要素与技术因素的区别 1) 因素凡是能够影响技术发展的原因,都可以称之为技术因素。 2)要素只有能够成为技术基本结构或技术子系统中独立成分的因素

5、, 才能成为技术的要素。 (3)技术要素的分类原则 1)在总体上,要符合技术的本质特征。 2)在纵向上,要能够说明技术的历史发展。 3)在横向上,要能够形成技术的基本结构。 5.技术要素的表现形态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1)古代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2)近代以机器操作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3)现代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1)死技术与活技术,以活技术为主; 2)古代实体形态的手工工具; 3)近代实体形态的机械设备; 4)现代实体形态的自控机器;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6、: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客化技术要素。 1)什么是技术知识?(罗素:知识是一个认识程度上的问题。) 2)古代技术经验知识:是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规范性的描述或记载。 3)现代技术理论知识:是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机制原理的规律性阐述。 4)近代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 6.技术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独立性与相关性 1)技术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技术要素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2)互补性与主导性 1)技术要素的互补性; 2)技术要素的主导性; (3)自稳性与变异性 1)技术要素的自稳性; 2)技术要素的变异性。 三、技术结构及其演化机理 (一)、技术结构及其类型 1.如何理

7、解技术结构? (1)技术结构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不同形态的技术要素组成、并具有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技术结构都是由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的 技术要素所组成。 (3)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技术要素相互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结构。 2.技术结构的类型 (1)经验型技术结构(见图一) 它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组成, 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2)实体型技术结构(见图二) 它是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要素 组成,而且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3)知识型技术结构(见图三) 它是由理

8、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要素组成, 而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图一、经验型技术结构 手工性经验技能 手工工具 经验知识 图二、实体型技术结构 机械性经验技能 机器 半经验、半理论 技术知识 图三、知识型技术结构 知识性 经验技能 自控 装置 理论知识 (二)、技术结构的功能、相位和模式 1. 技术结构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技术结构及其组合形成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技术基础。 2. 技术结构的相位 每一种技术结构在社会技术基础中,都是一个功能结构单元, 我们称之为结构相位。 3.技术结构的模式(见图四) (1)古代的单相技术结构模式 1)古代的单相技术结构只包含一个功能结构单元(结

9、构相位) 即经验型技术结构。 2)经验型技术结构三要素的分析 A.实体技术没有摆脱手工工具的形态。 B.经验技能发挥主导作用。 C.古代技术包含许多经验知识(20%左右)。 图四、技术结构的模式 经验型技术结构 知识型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 (2)近代的双相技术结构模式 1)近代的双相技术结构模式:包含两个功能结构单元(结构相位和 结构相位) 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和实体型技术结构。 2)实体型技术结构三要素分析 A. 工业革命导致了新的实体技术问世 机器。 B. 经验技能转变了形式 出现了机械性经验技能。 C. 知识形态 半经验、半理论。 3)经验型技术结构 仍然存在于近代的双相技术

10、结构之中。 (3)现代的三相技术结构模式 1)现代的技术结构模式: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单元(结构相位、结构相位、 结构相位),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知识型技术结构。 2)知识型技术结构的三要素分析 A. 突出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地位。 B. 导致了更加独立于人的自控机器的产生。 C. 自控机器又引起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性经验技能的产生 。 3)现代社会中 实体型技术结构和经验型技术结构仍然存在。 三相技术结构并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1.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了技术结构的转变。 (1)在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生产方式中,经验型技术结构与其要素是 互

11、相匹配、和谐一致,它们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2)14、15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出现,集体性的分工协作劳动使技术结构中的 三种要素发生了变化。 (3)纺织工具机等机器的诞生,标志着经验型技术结构中的实体技术要素 形式上的变化,打破了原有三要素和结构间的平衡,导致了主体技术要素 的转移,从而实现了技术结构由经验型向实体型的演化。 (4)与此相类似,在现代技术变革中,新的技术知识也是造成近代实体型技术 结构向现代知识型技术结构演化的主导要素。 2.技术结构与社会技术基础的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 (1)主体技术结构在社会技术基础中,各个相位的技术结构功能不同, 我们把其中的主体部分叫做主体

12、技术结构。 (2)经验型技术结构的功能是古代社会技术基础(农业小生产方式中)的 主体技术结构。 (3)实体型技术结构的功能是近代社会技术基础(工业大机器生产方式 中)的主体技术结构。 (4)知识型技术结构的功能是现代社会技术基础(后工业信息化生产方式 中)的主体技术结构。 (5)工业化过程实质是主体技术结构由经验型向实体型转化的过程; 后工业化过程实质是主体技术结构由实体型向知识型转化的过程。 (6)在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过程中 新的技术结构与原有的社会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起着制约作用。 3.社会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影响技术结构变异的时机和速度。 (1)矛盾影响技术结构变异的时机 (如:近代英国主体技术结构的转变; 近代我国主体技术结构的稳定) (2)矛盾加速技术结构变异的速度 (如:苏联的重工业化与实体型技术结构 的建立。) 四、技术原理的解读 n1. 技术的有效性原理 -技术科学家的技术价值观 n2. 技术的实用性原理 -工程师的技术价值观 n3. 技术的经济性原理 -企业家的技术价值观 结 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