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2455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经济河南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模式及路径 文/闫俊周 【摘要】在创新型经济发展背景下,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一个区域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在对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多元化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区域创新;模式;路径;河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201);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244,2014247);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CJJ079);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

2、41049)。 【作者简介】闫俊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创新工程管理。 一、引言 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要“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必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以创新驱动型和内需拉动型为主转变,推动区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制约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创新。河南省存在创新资源分散、创新

3、体系不健全、创新绩效低、创新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难以形成具有河南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因此,结合河南区域创新发展实际,通过对其发展优势、问题的分析,探索适合河南省自身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对于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南区域创新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重视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创新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支撑条件。 (一) 创新环境逐步改善 河南省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较强的居民消费能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等,为区域创新发展奠

4、定了良好的硬环境。根据201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从创新的环境看,河南省2011 年位居第12 位。其中,在基础建设上,公路拥有量为242314 公里,居全国第2 位;国际互联网用户、三种交通方式货邮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5位,且三种交通方式货邮吞吐量仍在高速增长,增长率高居全国首位;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差额以及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居全国第6位、第6位和第3位;居民消费能力有所上升,增长率为12.42%,居第8位;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居第10位。河南省自主创新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2013年,河南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55.3亿元,增幅为14.3,投入强度(研发占GDP 比重) 达到1.1

5、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有力提升了河南省的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为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创造了财力条件。 (二) 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颁布了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6、的意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以提供政策支持。省财政还设立了扶持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自2006 年以来,已先后安排2.44亿元,对76个企业自主创新项目进行了扶持,累计带动企业研发投入97.52 亿元;2010年7月省财政下达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全省13 个重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所得税减免政策,仅2009年一年就减免税收10.7 亿元。以上创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2012年出台的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方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自主创新方面的支

7、持做了详细规定,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上述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继制定,为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三) 创新资源较为丰富 河南省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拥有在河南或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且创新资源较为集中。2011年,河南省有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龙头的84所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专科和一批全省重点学科。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7万人,长期在豫工作的“两院”院士17人,涵盖自然、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等不同领域,初步形成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较为系统完整的学科布局。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有国

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4 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重点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省级以上研发中心。 (四) 创新的产业基础较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发挥优势,培养了一批创新企业和创新产业,大大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1年河南省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6大高成长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1万亿元;打造了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等4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3 万亿元;并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4 个先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 亿

9、元。同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力争到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500 亿元,占GDP 比重达6左右。形成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7大新兴产业。二是产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2010年以来,河南省已确立180个产业集聚区,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 万亿元,实现就业180万人,集聚区集群规模超30亿元的达42个,超亿元的达388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 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 万人,产业集群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带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省有5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高新技

10、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河南省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步伐,结合国外和东部企业产业转移机遇,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富士康、格力电器、中铁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机、华晨汽车、福建恒安等583个项目开工建设,对产业集聚区产业和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河南区域创新发展的问

11、题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创新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区域创新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创新的绩效低,能源消耗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11年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7位,比2010年下降2位,低于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和安徽三省。从创新的绩效来看,位居全国第21位,其中,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全国排第21 位,产业结构在全国排第26 位,与河南GDP 居全国第5 位的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同时,在河南省许多城镇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业

12、转型升级困难,资金和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在创新发展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二) 创新意识薄弱,投入不足 2013 年, 河南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55.3 亿元,增幅为14.3,投入强度(研发占GDP 比重) 达到1.11 , 远低于全国2.08%的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先进省(市) 相比差距较大,在中部6省排名末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47%,居全国第23位。据2011年经济日报中国自主创新年会显示,河南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基础指标在全国排名滞后于经济与人口规模地位,每万人研发人员数、研发资金、研发机构数、在校高校学生数等指标均居全国20位

13、之后;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全国排24位,在中部6 省位居第4 位。以上表明,河南省在创新的关键衡量指标研发投入上还远远不够,即使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创新氛围有待提升。 (三) 创新主体发展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2011年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8位,创新主体发展水平低,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仅为5.92%,居全国第12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47%,仅居全国的24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为3.7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39

14、%,分别居全国第27、23位。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竞争力较弱,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同时,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在全国排24位,在中部6省中位居第5,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原始性创新和自主性创新较少,科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够,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尚不完善。 四、河南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优势和问题的形成,既有国情省情、经济发展阶段、历史等客观因素,也有政策导向、制度设计、创新意识、社会氛围等主观因素。河南省在区域创新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认真面对当前区域创新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现实条件,深入分析创新发展问题所形成的成因,进而选择适

15、合自身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总的来说,河南在区域创新发展上不应拘泥于某一现有的创新模式,而应选择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模式,原因如下。 第一,河南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河南省地域广阔,省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整体上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其实尚不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条件。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关创新的风险投资、担保等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小企业和沿海地区相比,发展水平还较低。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即使发展水平较高的郑州、洛阳等城市也不可能像美国的硅谷那样,完全靠自主创新模式带动经济发展。河南省在区域创新上,要根据梯度经济转移规律和中部地区具有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供给、能源资源等比较优势,充分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区位、人口和资源等优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通过产业承接,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进而通过模仿创新和有意识的自主创新,带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当然,对于省内某些创新条件较好、产业基础较好的产业,要积极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增强国内外竞争力。对于某些产业条件较好、创新基础较好的产业园区、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要进一步通过政府推动,使其尽快产生集聚效应,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