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2264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经济河北省家庭农场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文/范光年 李强 刘秀来 郝丽霞 李强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6 个设区市的14 个家庭农场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河北省家庭农场在运行中所体现的规律性,同时发现了农场经营模式不明确、资金流转困难、土地流转机制不灵活、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和经营种类多但缺乏规划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土地确权、规范经营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保险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创建联合组织、建立培训机制等七条建议,为推动河北省家庭农场有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家庭农场;调查分析;发展建议 【基金

2、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课题。 【作者简介】范光年,河北科技报社总编,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农村科普和“三农”工作;李强,河北科技报社副总编,高级编辑;刘秀来,河北科技报社主任,主任编辑;郝丽霞,河北科技报社副主任,高级编辑;李强,河北科技报社副主任,主任编辑。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决议的指导下,衡水、保定、秦皇岛、石家庄等4个设区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

3、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家庭农场应具备的条件,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目前,河北省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有1515家。 一、家庭农场调查的基本情况 1.家庭农场的基本类型。依照经营种类划分,家庭农场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种植业类型。在调查中,种植业型家庭农场占78.57%。这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又可细分为:粮油作物种植型(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葵等农作物为主,占42.85%);果蔬种植型(以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为主,通常采用设施大棚种植方式,占21.43%);特色种植型(种植黑小麦、绿小麦、黑玉米、黑花生、紫薯等特色农作物,以及苗木、草坪等,占14.29%)。二是养殖业类型。该类型家

4、庭农场占调查总数的7.14%,主要是生猪养殖。三是种养结合类型。有的在同一块地搞林下养殖,有的是不在一起搞,种植农田兼顾养殖。这种类型立足发展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占调查总数的14.29%,如图1所示。 我们对14 个家庭农场基本信息进行了归纳(表1)。从表1中看出,家庭农场主年龄多在40岁以上,学历普遍较低;家庭劳动力在16 个之间,而有的农场由于土地经营规模较大或经营用工较多的项目,农场需要长期雇佣较多的劳动力;在土地流转方面,农场之间土地流转面积差异较大,流转年限也不同,最短的5年,最长的50年,多数在10年左右,而且承包土地的费用不等。 2.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14个家庭农场经营的耕地面

5、积为63160亩,平均为741.14亩,其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中,主要以5001000亩的农场较多,占35.72%;1000亩以上的农场占21.43%;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占到85.72%。这些大规模的耕地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种植,适宜农业机械作业。耕地面积50亩以下的家庭农场占7.14%。 3.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在所调查的农场中,以种植粮油作物的家庭农场单位面积种植效益最低。6个经营粮油作物生产的家庭农场呈现随着经营土地规模的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见表2。 他们靠扩大经营土地规模实现较高的家庭年收入。调查的农场中最低年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有的在50万元以上

6、。 调查发现,养殖业类型的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最大,满城县全涛家庭农场养殖母猪50头,每年生猪出栏量500头,但仅防疫、饲料费一年就需投入100多万元,另外,电费、人工费、设备维修费每月总和也需数千元。20072008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500头猪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最多时年收入30万40万元,但是近一两年行情不好,养猪反而赔钱。按2014年春季的市场价格,一头猪赔200元左右。 4.家庭农场的主要特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农场有很多共性之处,总结为以下特点:一是农场主多有一技之长。从调研情况看,与当地普通农民相比,家庭农场主的群体素质相对较高,他们是农村的致富能人,带动和影响力较大。在14个

7、家庭农场经营者中,有10人(占71%) 有打工、经商、在国营企业上班的经历,他们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投资农业;有4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丰富的种养经验,靠滚雪球式发展不断扩大种养规模。从农场主的文化水平看, 大学文化占14.29%,中专文化占7.14%,高中文化占28.57%,初中文化占28.57%,小学文化占21.43%。 二是农场大多雇佣劳动力。在14个家庭农场中,家庭劳动力平均为3.57个,最多的6个,最少的1个。其中,12个农场有长期雇工,平均每个农场雇佣长期工7.16个,以种植蔬菜大棚、设施葡萄的农场雇工最多,达到20个;种植大田作物或苗木的农场长期雇工为36人。85.7%的农场有

8、临时性雇工,平均雇工27.8人。饶阳县万峰家庭农场从事蔬菜育苗和种植,农忙时每天雇佣7080个劳动力,最多时超过100人,如图3。满城县全涛家庭农场从事养猪业,只需雇用2个长期工,不需临时性雇工。 三是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8个家庭农场为例,有5个农场从耕种到收获所需的农机具基本齐全,其中赵县乐活农场、赵县姚兴隆农场和献县俊太农场的农业机械投资分别达到120万元、140万元、200万元。3个农场此前都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目前除了耕种自己农场的土地外,还对外提供农机服务。乐活家庭农场对周边村子2000亩土地实行托管,全程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农场还购置了无人植保飞行器。姚兴隆家

9、庭农场的农机具除了自己使用外,还负责全村1093亩耕地的耕种和收获。 当然,有的家庭农场无力购买大型机械,使用时靠租赁。平乡县弘神农场虽然耕种面积达1860亩,但只投资10万元购买了12马力拖拉机3台、8马力喷药机2台、播种机2台、耙地机1台,大型农业机械如大型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靠租用。平乡县陈强农场耕种面积520亩,只有小型播种机、旋耕机和拖拉机,但农场主反映,收获季节很难租到大型收割机,因此迫切需要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四是农场收入渠道多样化。满城县大山家庭农场的李文山,除经营家庭农场外,还经营一家化肥厂、一个加油站和一个停车场,其营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0%;献县爱民家庭农场的谷爱民,还经

10、营着一家农资经销店,经销店的年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沙河市惠农家庭农场也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农产品经销店,主要销售自己农场生产、加工的农产品。 5.家庭农场的运行规律。在对家庭农场运行的调查中发现,无论家庭农场开办得成功与否,在运行上都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一是经营规模决定种植结构。调查结果表明,经营规模小,虽然土地生产率高,但是经营风险性大。所以,生产和市场要素决定了经营规模必须与种植结构放在一起考虑,才能实现家庭农场理想的经济收入。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机械操作。实践证明,规模经营与农户零散土地经营的差别主要是通过机械化运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土地流转促进设施改善。土地流

11、转使耕地经营规模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耕种的零散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改善农田基本设施。四是土地产出在于科技投入。调查结果证实,土地规模经营涉及到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这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的提高又受科技的制约。一方面生产上实施机械化和自动化,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实现田间信息化,肥、水、种、施药科学化,管理标准化,将明显提高土地生产率。 二、家庭农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家庭农场的认识还不足,发展相对缓慢,家庭农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造成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省家庭农场还存在以下问题。

12、 1.农场经营模式不明确。目前,有浙江宁波工商注册登记公司模式、上海松江村集体承租模式、湖北武汉连片开发模式、吉林延边经济组织模式和安徽郎溪示范家庭模式等。从调研结果看,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较为混乱,不同区域的家庭农场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方急于求成,贪多求快,用行政手段推进家庭农场“全覆盖”,个别地方一哄而起的苗头已露端倪。同时,又有个别地区过于保守,担心建设家庭农场给政府带来技术指导、市场引导等棘手难题,迟迟不敢行动。 2.家庭农场资金难支撑。发展家庭农场前期投入较大,需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农资费用及人工费用等,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土地权属不清,不允许抵押,很难得到贷款支持。加之农业

13、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尤其在春种和秋播时节,流转资金季节性缺乏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平乡县弘神农场经营土地1860 亩,秋收前后交地租、种子和肥料等费用,一下子需要投入160多万元,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 3.土地流转机制不灵活。目前,河北省各地都建立了土地流转程序、规范了流转合同文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偏短(以510年居多) 的问题。多数家庭农场对灌溉设施、地力培肥等事关长期发展项目不愿意也不敢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流转模式上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农场,由农场支付给农户租金,收

14、获的农产品归农场所有;另一种是农场利用与农资企业的合作关系,将统一农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户,土地仍由农户耕种,收获的农产品归农户所有,最后由农场统一销售。第一种方式很多农户不要租金要粮食,第二种方式农场利润很低,风险较大。 4.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证明,家庭农场发展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密切相关。日本有农业振兴管理中心、综合农协、专业农协,还有社区性质的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需要什么服务就能提供什么服务。国内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吉林等省市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河北省对家庭农场的服务仅限于一些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单一服务上,难以满足现代家庭农场经营活动需要。

15、平乡县陈强农场耕种520亩土地,自己购买大型农机具,投资大但使用率却不高,而在收获季节又很难租到大型收割机。 5.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在调查的14个家庭农场中,有9个农场经常得到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林业局或县科协技术方面的指导,有的农场主定期参加技术培训班。这些部门对家庭农场多数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只是对农场主参加技术培训时每天给予20元的补助。而江苏、浙江等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促进了快速发展。如江苏徐州对经营稳定、推广应用新技术且平均效益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3万5万元的奖励。年销售实绩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实际销售收入1%的奖励。对经营家庭农场所申请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扶持。每个贴息对象年贴息最高额度为5万元,可连续享受。江苏阜宁对被认定为县级、市级、省级的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补助5万元、10万元、20万元。河北省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还缺乏具体的扶持机制。 6.经营种类多但缺乏规划。家庭农场的经营种类繁多,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油葵、棉花等粮棉油作物,蔬菜、林果、草坪、中草药及苗木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项目,涉及面较广、用工较多、生产风险较大。就单个家庭农场而言,多数农场并非单一经营,由于种粮效益普遍较低,他们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有的还种植油葵、蔬菜、苗木、西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