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12200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2002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初级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次级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1.太阳能:占 99% 以上 2.自然辅助能 (natural a uxiliary energy ) :如 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占 1% 3. 人工辅助能 (artificial auxiliary energy) :人 畜 力、燃料、电力、肥料、农药等农业生 态景观 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的任何状态的变化,都伴随着吸热、放 热和做功,而系统的总能量并不增加或减少,它是守恒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由于总有一部分能

2、量散发为不能再利用的热能, 能量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效率,总不可能是百分之百。 自由能是系统中可用于做功的那一部分能量。自由能做功后即衰变 为不能利用的无用能,通常是分散的热能。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世界上一切有序的结构、格局、安排都会自然地趋向于无序。要 使系统维持有序状态,只有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潜能以做功。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 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无序状态,维持 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为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服从热力学 第二定律。 1 能流是单向流动 2 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

3、物链 (food chain) 和食物网 (food web 净初级生产量 = 总初级生产量 - 呼吸量 作物生产力估算的重要意义在于: 1.提供作物的理论产量,定量表达在一定的气候、土壤 和农业技术水平下作物可能达到的生产能 力,预示农 业的发展前景;2.为国家或地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确 定投资方向及有关农业政策的依据;3.是估算土地人口 承载能力的基础;4.是揭示作物生育规律、产量形成与 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机制,对定量分析资源利用程度、 生产、潜力、产量限制因素等的有效的手段。 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 射能,增加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通量,增强系统 的稳定性。 2、适

4、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3、改善植物品质特 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加强生 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水分制约。 5、改进 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 栽培管理技术。 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 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 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 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次级生产者:大农业中的 畜牧水产业和虫、菌业生产都属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 ,改善食物构成。3.

5、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 统功能。4.提高经济价值。 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 1.次级生产依赖初级生产。2.合理的次级生产促 进初级生产。3.过度放牧破坏初级生产,使草 原退化。 次级生产的改善途径 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 - 经 - 饲三元结构 2. 培育、改良、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 3.将分散经 营适度集约化养殖 4.大力开发饲料,进行科学 喂养 5.改善次级生产构成:发展草食动物、水 产 业,发展腐生食物链,利用分解能等 生态系统的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对农业增产的意义 1.辅助能输入的作用是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条件,解除环境中一些 限制因子的制约,促进农作物对日光能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6、2.总的来说,随着人工辅助能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工业辅助能 投入量的增加,产量明显提高。3.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增加也带 来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等问题。今后应优化辅助 能投入,提高辅助能的利用效率。未来农业更多的是应该更多 地投入科学技术和信息,替代工业辅助能的直接投入。 1.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比较 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自然辅助能。 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能量的大量 输入输出。 2.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比较不同历史发展时期: 原始农业( primitive agriculture) :辅助能投入少,生 产力低 传统农业( traditional agricultu

7、re) :辅助能投入多, 生产力相对高 现代农业 (modern agriculture) :辅助能投入更多,生 产力大大提高 、次 级生产的改善途径 生态系统的能流路径 1.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成为生态系 统能量的主要来源。2.以植物有机物质形式贮存起来 的化学潜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驱动生态系统 完成物质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3.化学潜能贮存在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内,或者随着产品等输出,离开 生态系统。4.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有机体通过呼吸作 用释放热能,并散失。5.辅助能对以太阳辐射能为始 点,以食物链为主线的能量流动起辅助作用。 1.生态效率: 即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

8、量转化效率 2.生态金字塔 是指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 于前一个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或 所含能量就呈现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3.林德曼的十分 之一定律: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 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 一左右。 生态效率和生态金字塔 1.重视初级生产,扩大绿色植物面积,提高光能利用 效率,为稳定环境和扩大能流规模奠定基础。2.调整 生物组合,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3.开发农村新能源,提高生物能的利用效率。 4.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技术。5.优化人工辅助能投入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6.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信息产 业。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