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218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摘要:在对鄞州公园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植物造景的特色进行挖掘, 就目前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对今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鄞州公园 植物配置 宁波 正文: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创造景观,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形成美丽动人的画面, 供人们观赏。绿地植物造景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休闲的空间,满足人们休闲赏景的需要。1.

2、宁波气候环境介绍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三江交汇处,是浙江省东北部海滨。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 cc,年平均日照时间2070h,无霜期230-240d。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300-1500mm,雨量相对集中于春夏季节。宁波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 eyeri)、木荷(Schima superba)地区,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地区。主要高等植物有215科、660属、1350余种,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银杏(Ginkgo biloba)等7种,三类保护的有浙江楠(Phoebe che

3、kiangensis)等4种。宁波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丛、草丛等5个植被类型组,1 3个植被型,38个群系。2.鄞州公园概况鄞州公园位于鄞州中心城区的主轴线终端,北靠首南南路,与文化广场、鄞州新行政中心遥相呼应;南临宁三路;东濒天童南路,西接宁南南路,占地25.6公顷,是一个集旅游、健身、娱乐、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鄞州新城区“一心、二轴、三环、四河、三十六点”绿地体系的中心。 鄞州公园由法国PA建筑师事务所汇总该所和德国TMT景观建筑咨询公司两个方案设计而成。由宁波星荷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有色冶金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宁波创维园林景观工作室负责扩初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于20

4、03年3月12日奠基开工,2005年10月竣工,工程建设历时二年半,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整个公园绿地占1.58公顷,水面5.85公顷,假山0.18公顷,园路1.42公顷,铺装2.05公顷,建筑0.32公顷,桥、栈道0.10公顷。 鄞州公园设计充分运用微山水的造园理念和手法,挖湖堆山,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传统理水观念。水体将陆地自然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并在湖中布置若干生态小岛。岸线迂回曲折、变化丰富,以达到水面“幽、远、深”的意境。强调自然的重现,力图师法自然,让公园与城市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3.鄞州公园植物配置现状分析3.1鄞州公园主要植物种类 根据资料显示,全园共种植乔木

5、60个种类,74个规格,5千余株;大灌木25个种类,30个规格,3千余株;小灌木40个种类,45万8千余株,占地2万2千平方米;草本地被植物28个种类, 82万5千株,占地3万2千平方米;水生植物12个种类,1万7千余丛;竹5个种类,5千余株;草坪3个品种,10万6千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7.8% 根据实习当天现场调查记录结果,园中主要植物种类有以下(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将所有种类调查完整):乔木:对结白蜡 、杜英、女贞、银杏、红枫、鸡爪槭、枸蓇、龙爪槐、小叶榔榆、金丝桃、日本五针松、雪松、桂花、锦带花、池衫、无患子、石榴、金钟、木槿、枫香、紫叶李、金钱树、广玉兰、刺槐、香樟、柘树、罗汉松、含

6、笑。灌木:苏铁、大叶黄杨、毛杜鹃、南天竹、八角金盘、火棘、金叶女贞、海桐、栀子花、狭叶十大功劳、凤尾兰、绣线菊、迎春、紫荆、撒金桃叶珊瑚、红花继木、夹竹桃、红叶石楠、龟甲冬青、芭蕉。水生:香蒲、再力花、水葱、菖蒲、水杉、梭鱼草、荷花、睡莲地被:铺地柏、紫萼、美人蕉、吉祥草、麦冬3.2鄞州公园植物配置优缺点分析3.2.1鄞州公园植物造景优势(1)突显生态型公园内涵鄞州公园植物造景突出生态主题, 强调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在植物布局上, 强调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合, 突出生态效益。鄞州公园的建设严格控制了建筑用地比例, 保留足够的绿化用地, 同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促进公园生态的均衡协调发展。

7、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 使用宁波乡土植物, 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科学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 使管理和养护成本降至最低。此外, 水生湿生植物强调自然式配置, 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成一体, 形成颇具山林野趣的自然小环境。同时注意水体与植物在色彩、线条、构图等多方面的搭配组合, 充分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及形成的倒影, 加强水体的美感, 丰富景观层次。(2)注重植物色、香、姿、韵的搭配, 丰富公园景观。植物是公园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其自身四季的形态、色彩变化是大众最能直接感受的美。在鄞州公园中, 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绿化布置采用孤植、群植和片植等多种形式, 无论树

8、种、花期、姿态经过组合均能营造出不一样的美感, 体现 春花、秋色、夏阴、冬韵, 达到宋朝欧阳修诗曰: 深红浅白宜相间, 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赏, 莫叫一日不花开”的“红白相间”、“ 次第花开”的艺术效果, 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生态型、花园式公园环境景观。(3)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塑造宜人舒适的环境。在植物设计中结合宁波历史文化以乡土树种为主, 绿化面积大, 密度大, 树种种类丰富。许多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成片栽植, 气势很大, 符合大园林中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目前上层植物造景非常美观, 与中下层的植物形成多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 塑造了环境的可容性、围合性、领域感、依托感

9、, 形成一定围合、隐蔽、安静的具有空间独立性的场所环境, 使游人在充满温馨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交流。(4)大规格苗木数量多,稀有品种占一定比例,提高了植配档次。在公园植配中,我们配置了大规格苗木,(胸径在30cm以上至90cm的苗木)达300余株,稀有品种占一定比例,这在一般公园中是不多见的。这些苗木的配置,提高了公园的科技含量,成为大中专院校植物分类,植物鉴别,认识植物的课堂,是个寓教于游的活的植物教育基地。3.3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3.3.1地被凌乱, 局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部分林阴处可以规划成休闲的空间, 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同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使绿地分布更合理, 满

10、足多种功能。为避免公园局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可以在规划时保留上、中、下层次比较完善的原生态林, 如香樟、银杏、枫香、水杉林等, 将生态优先、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体现得更充分。此外在公园的后期建设中尽量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应用适宜植物群落的科学手段创建逐渐修复和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利用增加绿地, 形成生态小气候等手段达到生态平衡。充分考虑公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 力求达到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 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3.3.2乔灌木搭配的比例问题 宁波是亚热带北缘,其植被属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有丰富的上层、中层

11、及下层地被植物。因此在建造人工群落时,学习和领会自然群落结构的同时,努力创造人工群落以便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根据资料显示,从宁波1 4个主要公园总体植物种植情况分析,同时结合宁波公园植物景观效果实际,乔灌木的比例应在1:45-60之间,如进一步使用地被植物,可以适当降低比例。3.3.3关于乔灌木种类与数量问题 乔木在公园应用除了基调树种以外,一般来说宜控制在30-50种为佳,为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宜采用每公顷150- 250株之间。灌木应尽可能提高种类的数量和质量,减少色块的使用,增加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景观效果,平均种植密度应为2-3株1平米。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应为

12、3:2,落叶灌木应提高与常绿灌木的比例,宜控制在5-6:1的比例。 3.3.4花卉应用不多 草本花卉在鄞州公园中的应用较少,且主要是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应用更少。一方面由于其即时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大量的乔木的使用导致开花花卉景观效果不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建立,生态理念的深入,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宿根花卉以及花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更显现出其重要性。4.鄞州公园植物配置合理化建议与反思通过对宁波主要公园的比较与分析,为了更好地在今后园林建设中体现园林植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作用,建议如下:4.1树立园林是一项长期工作的观念 一个好的或成功的园林须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断

13、耕耘,才能在艺术性、生态性上发挥优势,真正体现出园林之美。因此建议在重视新公园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现有公园的升级和改造工作。4.2克服重方案轻施工图的做法 方案设计自上而下均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经过专案的评审,可以说干锤百炼。但是施工图会审则流于形式,造成了设计方案较佳,而实际效果较差的局面。方面是由于重方案轻旋工图,即几乎每个方案在设计原则上均提到“以生态为原则”,但施工图上可以说几乎“忘记”了该原则。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设计人员对植物尤其园林植物不熟悉,可以说半路出家,尽管有好的思路,但要落到实处有些难度。因此建议加强对施工图的会窜力度,有必要的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审。4.3制定一系列有关

14、政策、法规及规范来约束设计者 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功能定位不清、生态流于纸面、风格杂乱及拼凑明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制订有关行业标准及政府政策,来约束设计者的设计行为。44强调以人为本 植物造景要适合市民的需求, 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市民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 城市公园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 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城市公园用绿地做隔离带, 却忽视了人们游览的方便, 原本两分钟的路程需要走上十几分钟; 有的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 还有的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

15、城市公园绿化设计要做到 以人为本!, 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市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设计, 满足市民活动、遮阴、赏景和提高环境质量等功能要求。在每个细节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总之, 植物造景与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的最高境界。5.结语在公园绿地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充分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把植物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要把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结合,创造出景色迷人的休闲空间。一个完美的园林植物造景应该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统一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合理配置植物, 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稳定的植物群落, 并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 寓情于景, 创造丰富自然的园林空间, 给人以美的享受。参考文献:1.王彭伟 龙骏 戎宝根. 宁波主要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分析2.陈尚玲.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之挖掘与探讨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3.童锦秋. 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造景模式探讨与表现4.满国杰. 浅议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5.王胜永 ,张冬青. 融于环境回归自然 论景观大道的植物造景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