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2167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检查 现场安全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 性的过程。 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 载体 有害物质 危险源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 第一类危险源举例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驶车辆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激光的光能; 高温作业及剧烈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危险源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的各种 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致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第二类危险源注

2、释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 超出了允许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为物的故障。故障(含缺陷 )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 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 )的现象。 (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迟早都会发生;故障的发 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 机事件。) 危险源辨识方法 经验分析法 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 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人 员分析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 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

3、因素 进行分析的方法。 类比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 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类类推、 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分 析 法 毒性 物理性质 燃烧/爆炸特性 作业条件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方法 (格雷厄姆法) 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 小的: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 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 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 允许范围。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

4、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危险性分值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风 险措 施 可忽略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 可容许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 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 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 维持。 中度应努力降低风险 ,但应仔细测 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 定时间 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 措施。 在中度风险 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 行进一步的 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 制措施。 重大直至风险 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 有时必须配备大 量资源。当风险 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不可容 许 只有当风险 已

5、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 工作。如果无限的资 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 ,就必须禁止工作。 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选用原则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选用原则 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 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 局限危害 工程技术控制 管理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降低风险 消除风险 危险源辨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危险源初步识别 危险源识别工作的主体人员:各工序组长、班长、车间主 管、维修工和片区工程师 识别的依据:按照安全室所发相关资料要求; 识别区域和范围:以工序为单位,对所在区域的热能、电 能、化学能、噪声、有害物质、高空作业、 操作环节不安全的行为、不安全的设备、设施

6、等所有风险进行识 别; 识别要求:采取头脑风暴法,每人提报30条风险问题(填 写进附表); 第二阶段:危险源筛选、评估、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确定 危险源筛选、评估和等级确定主体人员:各车间主管、维修 班长、片区工程师、安全员、安全主管 危险源识别确认:对汇总的识别清单进行核实、增补,按照 LEC标准打分评估、制定防范措施 交叉检查:安排不同区域的代表对其它区域的危险源进行交 叉检查,补充新的危险源; 主导部门:总厂安全室、各制造部 第三阶段:危险源知识宣贯、培训、实施防范措施 宣贯:对各岗位人员按照班组进行宣贯; 实施防范措施:根据LEC分级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防 范 a、按照危险级别进行标

7、识控制,明确告知风险 b、对重要的危险源进行锁控,对需要规范的操作行为进 行整改 c、对制度和文件缺失的危险源进行文件化处理、实施管 控 d、对需要进行机械防护、劳保防护的危险源,确定预算 报公司批准和整改 人员培训、考核:安排各车间培训、考核 评比和奖励 安全目视化管理: 1、安全帽佩戴不规范,都未系好安全帽帽带; 2、喷涂料女工头发须盘入安全帽内,须带口罩; 3、衣物穿戴须符合标准; 4、所有人员未佩戴入厂许可证; 头 发 口 罩 工 服挽裤腿 ? 安全目视化管理: 5、压缩气瓶无状态标签 安全目视化管理: 6、各种气瓶的色标符合标准(氧气瓶天蓝色、黑字,乙 炔瓶白色、红字,氢气瓶绿色、红

8、字,液化气瓶银灰色、 红字等等; 7、氧气、乙炔瓶距离过近,不得低于5米; 8、氧气瓶放到,随气瓶未配备防倾倒设施; 9、气瓶未配置齐全防碰胶圈和可卸式瓶帽; 天蓝色、黑 字 白色、红字 瓶距过 近 安全目视化管理: 10、未设置隔离区域 工作场所内如可能存在下列情况,就必须用围绳( 安全专用隔离带)或围栏隔离出不同工作区域,如维修作 业区域、承包商作业区域、临时物品存放区域、走道区域 等危险区域,并挂上标签以明确隔离相关信息。 a)对行人或车辆交通安全存在危险(风险)的任何地点 或作业区域,如坑、高处有东西会掉落、高温、腐蚀液飞 溅和泄漏地方等等。 b)维修工作具有危险性。 c)施工、高危作

9、业等易发生事故的情况。 吊装作业: 使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汽车吊、升降机等起吊设备进行的作业。 11、禁止在悬吊的货物下有人工作、通过或者站立。 12、没有安全插销和舌片的吊钩; 13、吊装只有一根钢丝绳,吊装物易掉落; 14、货物本体须固定绑牢; 15、货物长度不一,货物的重心不稳定,建议该次吊装分 货物长短进行分批吊装; 禁止通过 禁止在吊装物下 工作 舌 片 货物本体绑扎 不牢固 货物长短不 一 只有一根钢丝绳 通用安全: 16、杂物阻塞消防通道 ; 17、杂物阻塞安全通道; 18、推车阻塞施工通道; 19、箱式消防栓不能落地,距地应1.1米,便于操作; 20、安全门

10、应使用便于打开的门销装置; 21、非紧急情况,不要跑步; 22、堆放物品过高,不整齐,有倒塌风险; 阻塞 消防 通道 阻塞 安全 通道 不应上 锁 堆放过 高不整 齐 非紧 急不 要跑 阻塞 施工 通道 高 度 不 足 通用安全: 23、柜的顶部不应堆放材料和物品; 24、物品应存放整齐有序 ,存放物品时应遵循“低重轻高 ”的原则 ,柜高应便于拿放物品; 25、通道盖板未放平; 26、应用合理的方式和姿势搬运重物 ; 27、玻璃破损应及时修复; 28、灭火器位置被电焊机占用; 盖 板 起 伏 不许放 物 柜子过 高 杂 乱 合理方 式搬运 物品 破 损 灭火器移 位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是在坠

11、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位置 进行的作业。 29、高处作业现场缺少监护人,缺少安全警示标识; 30、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 灵便,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安全带的各种部件不得任 意拆除。 31、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 ; 32、安全平台没有护栏; 33、安全平台未安装防护网, 监护人 抛 物 安全 带 安全网 护 栏 高处作业: 梯子使用的相关要求 I、直梯和延伸梯应伸出搭接点1米 ; II、直梯或延伸梯的立梯坡度以6070度为宜。梯脚应有防滑套,并放置牢 固、水平,尤其是在地面较滑情况下 ; III、在梯子上工作且双手离梯、双脚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时,

12、应系安全带; IV、在容易滑偏的构件上靠梯时,梯子上端应用绳绑在上方牢固构件上,如 果梯子上部没有固定,下方必须有人护梯。 V、禁止踏在梯子顶端工作,用直梯时人脚距梯子顶端不得少于四步,用人字 梯时不得少于二步,直梯的高度如超过6m,应在中间设支撑加固。 34、图中人员下梯应面向梯子,双手扶梯; 35、直梯旁无人护梯; 动火作业: 36、无动火作业监护人(电焊、打磨); 37、电焊机应放在动火隔离区域内; 38、电焊操作左手须持专门的护目装备,配备专用焊工帽; 39、电焊枪回路应夹在工件上; 40、打磨操作应配备专门的护目装备; 41、打磨操作应佩戴专用手套; 42、动火作业须配备灭火器; 移至隔离 区域 临时用电: 43、移动工具、手持工具等用电设备应有各自的电源开关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 制二台或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 44、在必须横跨道路或有重物挤压危险的路段,需将相应 线路穿硬管保护,硬管必须固定;当位于交通繁忙区域 或重型设备经过的区域时,应用混凝土件对其进行保护 ,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45、电缆走向会被打磨发出的火花损坏; 46、电焊线交叉; 穿越保 护 一 机 一 闸 电 缆 走 向 电 缆 交 叉 其它: 47、喷涂料、电焊、打磨交叉作业,须有效隔离开; 交叉作 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