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1989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汇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肿瘤样病变 影像诊断 孤立性骨囊肿 l又称单纯性骨囊肿、青年性骨囊肿 l病理: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内为棕黄略带血 红色的液体,有时可为血液 l临床:较常见,多见于1120岁,好发于股骨、 肱骨上端及胫骨之干骺端,扁骨、短骨也可发。 病程23个月,仅轻微疼痛、压痛,多数于病理 骨折后才发现。 lX线: l分期:活动期(靠近骨骺板),静止期(移向骨干)。 l鉴别:骨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 瘤、嗜酸细胞肉芽肿、单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l多为单房, 也可多房,呈 中心型椭圆形 溶骨性破坏, 膨胀不显著, 边缘骨硬化。 多房.扁骨.短骨 为皂泡状或蜂 窝状透光区。 常合并病理骨 折。 孤

2、立性骨囊肿X线表现 CT MRI表现 巨大 多发 骨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 l骨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在病因、临床及 形成胆脂瘤上相似,仅病理上皮样囊肿囊 壁上有皮肤附属器。 l少见,多位于颅骨、手指。 l均可形成胆脂瘤(乳突部常见) 骨皮样囊肿 l病因:胚胎期遗留于组织内的外胚层所形成,偶 可由外伤、手术所致。 l病理:囊壁与皮肤相似(鳞状上皮皮肤附属器) ,囊内为黄白色半固体物质(白细胞.胆固醇结晶. 类脂质.细菌) l临床:少见,多见于青年.颅骨颅骨外罕见。一般 无症状。 lX线:单发类圆形或分叶状局限性骨质缺损,可 有骨性间隔,边缘锐利有硬化环,切线位呈火山 口状。 l鉴别:脑膜脑彭出、蛛

3、网膜囊肿、嗜酸性肉芽肿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髓瘤、转移瘤。 骨外伤性上皮样囊肿 l又称外伤性骨骺部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植入性 上皮囊肿/类上皮样囊肿 l病因:穿刺伤.挤压伤.手术.内生爪甲致表皮碎片.毛 囊.腺体上皮植入软组织.松质骨内 l病理:囊壁为薄层鳞状上皮角化层向内,囊内为 脱落的过度角化上皮细胞呈灰白色 l临床:少见,多在指掌足骨。病程慢,局部疼痛 、肿胀。 lX线:骨囊肿指骨远端膨胀性囊状透光区。骨 皮质可部分破坏。软组织囊肿指骨压迹样骨缺 损,边缘硬化。 l鉴别:内生软骨瘤(指骨近段、有钙化) 动脉瘤样骨囊肿 l又称骨膜下巨细胞瘤、骨化性骨膜下血肿、良性动脉瘤、出血 性囊肿

4、l病理:囊壁为一层反应性囊状薄骨壳,囊内为分房血腔,腔内 为暗红色血液含血凝块 l临床:少见,好发于1130岁,四肢长骨好发。病程较缓慢, 局部不适疼痛肿胀。 lX线:部位和时期不同表现各异。 长骨干骺端或骨干、脊柱扁骨。 l血管造影:粗大血管进入囊内,囊内斑片状影保持到静脉期终 了。可有动静脉瘘。 l分期:溶骨期、膨胀期、稳定或成熟期、愈合或钙化骨化期。 l鉴别:孤立性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粘 液样纤维瘤、骨血管瘤、骨母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脊椎附 件结核 膨胀性吹气球 样透光区,内 有骨小梁或骨 嵴间隔。 手术后 膨胀性透亮区 男51岁右髂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l又称骨纤

5、维结构不良 l病理: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致骨内纤维组织异常 增生。纤维结缔组织、新生骨、出血囊变等,可恶 性变(骨肉瘤骨、骨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和复发。 l临床:常见,1130岁多见,股骨胫骨颌骨最常见 ,病程缓慢,数年数十年。单骨型常无症状;多骨 型有各种畸形(同侧);Albrights阿布瑞特综合征 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区域性皮肤色素沉着 性早熟。 lX线:躯干及四肢、颅面骨 l鉴别: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孤立性骨囊 肿、内生软骨瘤、畸形性骨炎、甲旁亢。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表现 躯干及四肢 单或多囊状 膨胀、磨玻 璃样改变、 丝瓜瓤样改 变、虫蚀样 改变、病理 骨折,无骨 质疏松

6、、骨 膜反应。 躯干及四肢2 颅面骨: 囊型囊型( (板障板障) )、硬化型、硬化型( ( 膨胀性骨质增生硬化膨胀性骨质增生硬化 ,颜面骨及颅顶骨,颜面骨及颅顶骨) ) 、混合型。、混合型。 上述各表现大多呈混上述各表现大多呈混 合状出现。合状出现。 畸形性骨炎 l又称Pagets病,病因不明,可能为矿物质代谢障碍 的慢性进行性骨病;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活跃,以 增生为主,但新生骨结构紊乱,易畸形和骨折,可 恶变。 l病理:骨质吸收与新生交替进行,骨小梁增厚,不 规则哈氏系统排列紊乱。 l临床:国外常见,国内少见,平均44.5岁,骨盆最 好发。病程慢,症状悬殊AKP增高。 lX线: l鉴别:骨纤

7、维异常增殖症、骨转移瘤、甲旁亢、脊 椎血管瘤 畸形性骨炎X线表现 l早期局限性骨质疏松 及V形线。 l三型:海绵型:少 见,以骨破坏为主; 硬化型:少见,以 骨修复为主;混合 型:最多见,破坏与 修复共存。 l各骨特征性表现: 长骨:颅骨: 骨盆:脊椎: 长骨 l弯曲畸形、骨骼增 粗、密度增高、内 夹杂透亮区 颅骨 l颅骨增厚 l外板疏松 l内板硬化 骨盆:呈三角畸形 脊椎 l压缩变扁而宽,骨 纹模糊,椎体四周 密度增高呈白框状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l过去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 l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包括骨嗜酸细胞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韩-薛-柯氏病 (

8、Hand-Schuller-Christeins disease)和勒-雪氏病 (Letterer-Siwes disease )。 l病理:三者常难以区分,其特征为广泛的网状组织 细胞增生,并有不同数目的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常见坏死区 有含脂肪的泡沫细胞。有人认为三者为同一病变不 同病期的临床表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互相转化。 部分病变能自行修复。 骨嗜酸性肉芽肿 l又称骨肉芽肿、骨孤立性肉芽肿、骨非特异性肉 芽肿、骨嗜伊红肉芽肿、骨嗜酸性肉芽肿 l临床: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之颅骨、股骨、脊柱, 20岁以下居多。临床症状轻微,发展缓慢、病程 长,预后良好,部分病

9、例不经任何治疗可自行修 复。 lX线: 扁骨;长骨;椎体 l鉴别:尤文肉瘤、骨结核、骨髓炎、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扁平椎 扁骨穿凿样溶骨性破坏 长骨骨干和干骺端中心 性溶骨性破坏,骨皮质 膨胀变薄,可有平行或 葱皮样骨膜反应 l椎体压缩变扁呈楔 形或薄板状。 韩-薛-柯氏病 l又称黄色瘤病、黄脂瘤病、黄脂质肉芽肿 、慢性型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l临床:幼儿慢性型,好发于5岁以下男性儿 童,颅骨最好发。具突眼、尿崩和颅骨缺 损三大特征,但三者可只出现二项或一项 。少数可自行修复。 l X线:颅骨。长骨 颅骨最常见且典型,边清穿凿样或地图样 骨质缺损,内可有残留骨片 长骨多位于两端, 边缘锐利骨破坏

10、, 骨皮质膨胀变薄 勒-雪氏病 l又称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婴幼儿组织细 胞增生症 l临床:发生于1岁之内婴幼儿,一般不超过3岁。 起病急,发热、咳嗽、腹泄、贫血、肝脾及全身 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发展迅速,预后不良。抗感 染力差,多于发病后数月内、一般不超过一年死 于感染。 lX线: 颅骨、肋骨、四肢长骨多发性溶骨性破坏 ,边缘可锐利或模糊。颅骨呈地图样,肋骨呈多 囊状,长骨可累及骨干和骨骺。肺粟粒状影、小 肺囊肿、蜂窝状、肺气肿、肺不张、胸腺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l又称囊性纤维性骨炎、泛发性纤维囊性骨 炎、广泛性纤维骨炎 l多因甲状腺腺瘤引起,女多,3060岁多 见,好发于四肢长骨、手足短骨、头颅、 骨盆、牙槽骨。血钙增高。 lX线: l鉴别: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肾性骨病、畸 形性骨炎、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X线表现 全身骨质疏松,牙槽骨、手指 骨膜下骨质吸收,骨囊性变。 可有病理性骨折及异位钙化。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