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1946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工艺__热氧化薄膜技术解析(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电子工艺学 Microelectronic Processing 第三章 热氧化和薄膜制备技术 张道礼 教授 Email: zhang-daoli Voice: 87542894 在微电子器件中广泛使用着各种薄膜,这些薄膜可以粗 略地分为五大类:热氧化薄膜、电介质薄膜、外延薄 膜、多晶硅薄膜以及金属薄膜。其特点是: 一、在微电子器件中用途各异,例如: 热氧化薄膜和电介质薄膜 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扩散 和离子注入的掩模,防止掺杂杂质损失而覆盖在掺杂 膜上的覆盖膜或钝化膜; 外延薄膜 器件工作区; 多晶硅薄膜 MOS 器件中的栅级材料,多层金属化的 导电材料以及浅结器件的接触材料; 金属膜和金属

2、硅化物薄膜 形成低电阻内连、欧姆接触 及用来调整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势垒。 3.1 概述 二、用于制备薄膜的材料种类繁多,例如: 硅和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 金和铝等金属材料; 二氧化硅、磷硅玻璃、氮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绝缘材料; 多晶硅和非晶硅等无机半绝缘材料; 钼、钨等难熔金属硅化物及重掺杂多晶硅等非金属低阻材料; 聚亚酰胺类有机绝缘树脂材料等等。 正因为如此,微电子工艺中的薄膜制备方法千差万别,特点各异。 薄膜淀积技术一直在飞速进步,发展出了很多种类,已经成为一门 独立的工艺技术学科,相应的理论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从经典 的热力学理论到建立在原子级观测的成核理论,几乎涉及到薄膜 科学的每个方面

3、。 3.1 概述 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结晶形和非结晶形(无定形)二氧化硅都是SiO正四 面体结构组成的。这些四面体通过各种不同的桥键氧 原子连接起来,形成各种不同状态和结构的二氧化硅 。微电子工艺中采用的二氧化硅薄膜是由热氧化法生 长的无定形结构(长程无序但短程有序)。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桥键氧原子:位于四面体之间, 为两个硅原子所共有的氧原子称桥 键氧原子。 非桥键氧原子:只与一个四面体 (硅原子)相连的氧原子称非桥键 氧原子。它还能接受一个电子以维 持八电子稳定结构。 桥键氧越少,非桥键氧越多,二氧化 硅网络就越疏松。通常的二氧化硅 膜的密度约为2.20g/cm3 3.2 热生

4、长二氧化硅薄膜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网络调节剂:网络调节剂即间隙 式杂质,处于SiO四面体网络 空隙中孔洞位置,主要有Na, K, Pb, Ca, Ba等正离子。其特点是 离子半径较大,多以氧化物形式 掺入SiO2膜。电离后,杂质正离 子占据网络空隙位置,而氧离子 进入网络,使得在一个桥键氧处 出现两个非桥键氧。 网络形成剂:网络形成剂即替位 式杂质,在SiO四面体中可取 代硅原子并形成网络,主要有B, P, Sb,等正离子。其特点是离子 半径较与硅原子半径相近或更小 。 在无定形SiO2网络中,硅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比 氧的扩散系数小几个数量级。在热氧化法制备 的过程中,是氧或水汽

5、等氧化剂穿过SiO2层, 到达Si- SiO2界面,与硅反应生成SiO2 ,而不 是硅向SiO2外表面运动,在表面与氧化剂反应 生成SiO2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密度:密度是SiO2致密程度的标志。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密度一般 为2.21 g/cm3,结晶形SiO2的密度为2.65 g/cm3。 折射率:折射率是表征SiO2薄膜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不同方法 制备的SiO2薄膜由于密度不同,折射率也稍有差别。一般来说 ,密度大的SiO2薄膜具有较大的折射率。波长为550 nm 时, SiO2折射率约为1.46。 电阻率:SiO2电阻率高低与制备方法及所含杂质数量等因素有关

6、 。高温干氧氧化制备的SiO2 ,电阻率高达1017cm以上。 介电强度:当SiO2薄膜被用作绝缘介质时,常用介电强度即用击 穿电压参数来表示耐压能力。SiO2薄膜的介电强度与致密程度 、均匀性、杂质含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106107 V/cm。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表征电容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MOS 电容器,其电容量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为: ,其中 SiO2为SiO2的相对介电常数,其值为3.9。 耐腐蚀性: SiO2膜的化学稳定性极高,不溶于水,除氢氟酸外, 和别的酸不起作用。氢氟酸腐蚀原理如下: 六氟化硅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作为掩蔽膜,微电子工艺中利用 HF光刻出

7、IC 制造中的各种窗口。 SiO2的腐蚀速率与HF的浓度、温度、 SiO2的质量以及所含杂质 数量等因素有关。不同方法制备的SiO2 ,腐蚀速率可能相差很 大。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SiO2可与强碱发生极慢的反应,生成相应硅酸盐。 SiO2在高温下被活泼金属或非金属还原: SiO2与碳放入电炉内加热到1800时,能生成碳化硅 :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掩蔽性质:B、P、As等杂质在SiO2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Si中的 扩散系数。DSi DSiO2 SiO2 膜要有足够的厚度。杂质在一定 的扩散时间、扩散温度下,有一最小厚度。 绝缘性质:SiO2能带宽度约9 eV。 热击穿、电击穿、

8、混合击穿: a.最小击穿电场(非本征)针孔、裂缝、杂质。 b.最大击穿电场(本征)厚度、导热、界面态电荷等;氧化 层越薄、氧化温度越高, 击穿电场越低。 c.介电常数34(3.9)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不同方法制备的SiO2薄膜的物理参数 氧化方法密度(g/cm3 ) 折射率546nm电阻率(cm ) 介电常数介电强度( 108V/cm) 干氧2.24-2.271.46-1.46631015- 21016 3.49 湿氧2.18-2.271.435-1.4583.82 水汽2-2.21.452-1.4621015-10173.26.8-9 高压氧化2.321.45-1.487-9 热分

9、解淀 积 2.09-2.151.43-1.45107-108 外延淀积2.31.46-1.4771014- 81014 3.545-6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二氧化硅层的主要用途 二氧化硅对杂质有掩蔽扩散作用,能实现选择性 定域扩散掺杂 器件表面的保护和电路的钝化膜 器件的电隔离(绝缘)作用 电容的介电材料 作MOS 管的绝缘栅材料 多层互连的层间绝缘介质 缓冲层/热氧化层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1.扩散时的掩蔽层,离子注入的(有时与光刻胶、 Si3N4层一起使用)阻挡层 SiO2对杂质扩散起到掩蔽作用,利用这个性质结合光刻 工艺,就可以进行选择性扩散。 这种掩蔽作用是有条件的。随

10、着温度升高扩散时间延 长,杂质也有可能会扩散穿透SiO2膜层,使掩蔽作用 失效。因此SiO2起掩蔽作用有两个条件(1)厚度足够; (2)所选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要比在硅中的扩 散系数小得多。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2.器件和电路的保护或钝化膜 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SiO2膜,可以保护硅表面 和P-N结的边缘不受外界影响,提高器件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制造工艺流程中,防止 表面或P-N结受到机械损伤和杂质玷污,起到了 保护作用。另外,有了这一层SiO2膜,就可以 将硅片表面和P-N结与外界气氛隔开。降低了外 界气氛对硅的影响,起到钝化作用。但是,钝 化的前提是膜层的质量要好,如果

11、SiO2膜中含 有大量纳离子或针孔,非但不能起到钝化作用 ,反而会造成器件不稳定。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3.某些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MOS管的绝缘栅材料:在 MOS晶体管中,常以SiO2膜 作为栅极,这是因为SiO2层的 电阻率高,介电强度大,几乎 不存在漏电流。但作为绝缘栅 要求极高,因为Si-SiO2界面 十分敏感(指电学性能), SiO2层质量不好,这样的绝缘 栅极就不是良好的半导体器件 。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2)电容器的介质材料: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是以SiO2作介质的, 因为SiO2的介电常数为3-4,击穿耐压较高,电容温度系数下,这 些性能决定了它是一种优质

12、的电容器介质材料。另外,生长SiO2方 法很简单,在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都以SiO2来代替。 4.集成电路中的隔离介质 集成电路中的隔离有P-N隔离和介质隔离两种 ,而介质隔离中的介质就是SiO2 。因为SiO2介 质隔离的漏电流很小,岛与岛之间的隔离电压 较大,寄生电容较小。因此,用SiO2作介质隔 离的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较好。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5.用于电极引线和硅器件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集成电路制备中,电极引线和器件之间, 往往有一种绝缘材料,工艺上大多采用SiO2作 为这一层绝缘材料,使得器件之间,电极引线 之间绝缘。 6.多层互连的层间绝缘介质(ILDIMD) 隔离相邻金属层之

13、间电连接的绝缘材料。金属线 传导信号,介质层则保证信号不受临近金属线 影响。通常采用CVD 方法制备。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7.缓冲层/ 热氧化层 当氮化硅直接沉积在硅衬底上时,界面存在极大 应力和界面态密度,多采用Si3N4/SiO2/Si 结 构。场氧化时,SiO2会有软化现象,可消除氮 化硅与衬底之间的应力。通常采用热氧化生成 ,厚度很薄。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二氧化硅的制备 硅表面形成SiO2的方法很多:热氧化、热分解淀 积、溅射、蒸发等。 由于热氧化的氧化反应发生在Si- SiO2交界 面,接触到的杂质、污染比较少,形成的SiO2 质量也就较高,所以,多采用热氧化法生

14、长氧 化膜。 热氧化法包括干氧、水氧和湿氧三种方法, 通常采用干湿干的氧化模式。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1)干氧氧化 干氧氧化是在高温下,氧分子与硅直接反应 生成SiO2 ,反应为: 氧化温度约为10001200,为了防止外 部气体对氧化的影响,炉内的气压要高于 炉外的气压。干氧生长的氧化膜表面干燥 、结构致密,光刻时与光刻 胶接触良好 、不易产生浮胶,但氧化速率极慢,这是 由于O2 在SiO2中扩散系数通常小于H2O 在SiO2 中的扩散系数。 适用:较薄的氧化层的生长,例如MOS器件 的栅极。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干氧氧化系统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水汽氧化 水汽氧化

15、是指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蒸汽反应生成 SiO2膜,反应式为: 对高纯水加热产生高纯水蒸气,水汽进入氧化炉与 硅片反应生成SiO2膜。水汽氧化氧化速率较快,但膜 层不致密,质量很差,特别是对杂质扩散的掩蔽作用 较差,所以这种方法基本不采用。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原理: Si + 2H2O SiO2 + 2H2 1000度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水氧氧化系统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水汽氧化的示意图 较高的水温只增大通过硅片附近的蒸汽流量,并不改变 水汽的浓度大小。 湿氧氧化 湿氧氧化中,用携带水蒸气的氧气代替干氧 。氧化剂是氧气和水的混合物,反应过程如下 :氧气通过95的高纯水

16、;氧气携带水汽一起 进入氧化炉在高温下与硅反应。 湿氧氧化相当于干氧氧化和水汽氧化的综合 ,其速率也介于两者之间。具体的氧化速率取 决于氧气的流量、水汽的含量。氧气流量越大 ,水温越高,则水汽含量越大,氧化膜的生长 速率和质量越接近于水汽氧化的情况。反之, 就越接近于干氧氧化。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一般湿氧氧化是由携带气体通过水浴后,含有水 汽的氧气进入石英管对硅片进行氧化,而水汽 的多少由水浴的温度控制,同时水浴的质量也 将影响氧化层质量的好坏。 一种新的湿氧氧化方法,它是依靠高纯的氢气和 氧气在石英管中按比例混合燃烧成水,氢和氧 的比例为2:1 时为水汽氧化,小于这比例为湿 氧氧化,当氢气为零时,为干氧氧化。 3.2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 三种氧化方法的比较 速度 均匀重复性 结构 掩蔽性 水温 干氧: 慢 好 致密 好 湿氧: 快 较好 中 基本满足 95 水汽:最快 差 疏松 较差 102 3.2 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