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1851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皇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征求意见稿)秦皇岛市人民政府2011年3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结合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序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心支持下,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

2、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各项教育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还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教育观念、教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不完全适应推行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进入攻坚阶段,知识经济和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更

3、趋多元和多样性,对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市必先强教。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是秦皇岛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秦皇岛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部分 总体发展战略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

4、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为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创新。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

5、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机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内涵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第二章 发展目标(三)总体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十五年普及教育,打造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素质结构更加优化的教育队伍,提供更加公平的普惠性教育,构建更具活力的教育体制与机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市和教育强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入全国先进

6、水平,教育整体水平达到省内一流。(四)具体发展目标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2015年,小学入学率100%,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入学率100%,城市初中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农村初中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2020年,小学入学率100%,年巩固率达到99.5%以上;初中入学率100%,城市初中年巩固率达到99.5%以上,农村初中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7、大体相当。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市域内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2万人;城乡成人继续教育中心建成率达到80%,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都达到80%以上。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市域内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5万人;城乡成人继续教育中心建成率达到100%,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都达到95%以上。第二部分 主要发展任务第三章 学前教育(五)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实施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早期教育,到2020年城市区和县镇

8、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同期交付使用,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三级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改扩建一批公办性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确定教师编制,在国家尚未出台学前教育编制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可暂按“二教一保”的标准配足教师

9、和保育员。严格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所有新进幼儿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并进行公开招聘。中小学在职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岗位。已经调整到幼儿教师岗位上的小学教师原有职称和退休后待遇不变,所占事业编制调整为幼儿教师编制。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定期培训机制,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七)加强幼儿园管理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

10、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保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安全设施和卫生保健的指导和管理。(八)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第四章 义务教育(九)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全面提高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标准化学校建设

11、为载体,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行初中和小学独立建制、独立办学。2015年以前全面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初中控制在45人以内,小学控制在40人以内。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坚持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流入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完善保障机制。2015年,80%的县区基本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均衡发展。2020年

12、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校际间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确保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以农村学区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农村标准化中小学校建设工程;同步抓好管理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和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内涵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县域内学校教师交流机制和校长定期交流与竞争上岗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时间不得超过六年。鼓励选派城市区和知名学校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交流数量每年不低于当年教师总数的5%。以支教或学习形式交流的教师,交流时限最少为一年。全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继

13、续推进中考中招制度改革,落实将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际间的均衡分配。多种模式创建优质学校,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结对协作机制,帮助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明确均衡发展的十项标准:办学物质条件均衡,生源均衡,教师配置均衡,公用经费均衡,班额均衡,课程开出率均衡,课业负担均衡,控辍均衡,教育质量均衡,群众满意度均衡。 (十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配齐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推行

14、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十二)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统筹规划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2015年前,城市区扩建一所较高标准的普通高中,形成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较高水平的外国语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共同发展的格局。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新建学校一般不超过60个班,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所有学校实现标准化,学生都能在优质学校就学。(十三)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办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

15、化发展。适应普通高中学术性和特色性、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性和职业性发展的本质要求,努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性和优质化,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以建设高水平学术性高中为主体,办好外国语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等特色高中,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90%以上普通高中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鼓励各学校在基础设施、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发展综合高中。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办学类型,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办学类型的多样化。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实行“高一后”、“高二后”

16、分流教育,为学生未来就业创造条件,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十四)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第六章 职业教育(十五)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