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1690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35 大小:9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寒假拥抱纳咪实践报告(1.0.4版)(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阿坝州“拥抱纳咪”支教活动实 践 报 告天津大学“拥抱纳咪”实践队带队老师:程超超队 长:汪冉冉12014天津大学“拥抱纳咪”实践队报告目录第一章 前言11、 实践项目简介12、 背景简介13、 实践主题24、 实践方法25、 队员信息及分工26、 实践日程安排37、 实践意义3第二章 实践过程纪实41、 前期准备42、 食宿情况53、 家访64、 支教过程纪实8(1) 队员支教日记节选 8(2) 精品课程介绍12第三章 实践小结 14第四章 实践心得 17第五章 特别感谢 18第六章 附件 18实践新闻报道(摘自天外天新闻网)18第一章 前言1、 实践项目简介拥抱纳咪,温暖人心。201

2、4年2月4日至2月20日,拥抱纳咪实践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大寨乡上纳咪村度过了终身难忘的一段时日。此次拥抱纳咪团队由6名成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天津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6名大学生利用寒假的空余时间,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为儿童教育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前往纳咪村实践这个项目的历史应该追溯到AIESEC TJU(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学生联合会天津大学分会)公益项目部负责人崔源远的2010年的一次环保之行,她作为中国著名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江河雪山考察队员赴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东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进行气候考察,对藏区日益恶化而不为一般人知的气候状况以及当地居民落后的教育条件感到深深痛心

3、,回到学校便成立了WARM温暖明天公益项目组(“拥抱纳咪”的前身)。此次是拥抱纳咪项目组的第六次出行,我们与之前五次一样,均居住在当地唯一一个大学生桑杰家。而我们的实践一方面与前五次相同,暨都进行了维持半个月的支教活动,以及以图片、录像及文字等方式记录居住在上纳咪村的藏族村民的生活。 2、 背景简介本次实践的地点上纳咪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雪山雪宝顶脚下,其自然地理环境使其资源种类极为丰富,包括中药材资源、野生食用苗、野菜、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牧草地、旅游资源等。村民的采集活动多集中在夏季,且已逐渐成为其固定的生产方式。村子里没有学校,上纳咪村现在的学龄儿童基本就读于两

4、所学校:大寨乡中心校和大姓乡中心校。大寨乡中心校位于松潘县城以东15公里的大寨乡水草坝村。大姓乡中心校,位于四川松潘县大姓乡,两所学校距离上纳咪村均在20公里左右。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学生们上学大多采用寄宿的方式。由于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再加上地理上与外界隔绝,上纳咪村的村民长久以来居住在大山之中,与外界交流很少,从而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经济来源大都集中在放牧、采摘藏药、播种庄稼等方式上,因此,当地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同时,闭塞的生活也使得当地特有的藏族的风俗习惯保存较好。3、 实践主题(1)主题:A、了解上纳咪村的教育情况及进行支教活动;B、了解上纳咪村民,暨当地藏族人的日

5、常生活和风俗习惯;C、了解上纳咪村的村民组成情况及教育水平、其本身对当地教育的看法。4、实践方法(1)支教实践:在桑杰家开班教学。(2)逐户拜访调查:在当地人的引见下,采用礼貌轻松的方式逐户访谈,提出一系列问题,获得当地孩子们的具体学习情况,以此展开更有效的教学。(3)小组会议:通过每晚的小组讨论,总结一天的教学或者调研成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原有的课程或者计划安排,优化时间分配,提高效率。(4)在小组会议后,安排具体的日记记录,以此总结教学之缺漏。5、队员信息及分工实践队员信息及分工姓名性别学院年级专业职务及分工桑杰邓真男计算机学院(中央民族大学)2009计算机统筹及联系人汪冉冉女精

6、仪学院研二光学工程队长师鸿英男文法学院2011英语财务章严男求是学部2011机械工程后勤刘宇女化工学院2012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务刘玲玲女文法学院2012法学家访6、实践日程安排日期具体安排2013.12.02开始队员招募工作2013.12.16完成队员招募工作,开会讨论分工2014.01.05第二次开会、确定实践主题、日程等细节问题2014.02.05抵达成都,购买教具2014.02.06途径松潘县城,到达上纳咪村2014.02.07第一次家访,大体了解当地情况2014.02.082014.02.18教学2014.02.19离开纳咪2014.02.222014.03.01实践后期整理7、实践意

7、义:A、发挥奉献精神,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通过我们的支教和调研直接地帮助当地的学生提高文化水平,同时尽可能地改变当地落后的教育观念;B、将当地的藏族风情介绍给外界,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当地的教育、经济状况,以至亲身加入到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队伍中来;C、通过对当地村民各家各户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调查,采访了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深入了解了普遍教育水平低的原因。第二章 实践过程纪实1、前期准备(1)、队员选拔2013年12月2号,赴四川省阿坝州上纳咪村支教项目正式启动开始招募队员。通过本项目新浪微博(拥抱纳咪)、腾讯微博(拥抱纳咪)、人人网主页(HUG四川)以及校内广播等媒体,经过严格筛选,共招募到来自天津

8、大学化工学院、文法学院、精仪学院、求是学部,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的共6名志愿者组成本次“拥抱纳咪”社会实践队,自此,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2)、教学课程设置及人员安排之后经过两次高效的会议讨论,我们确定了相关课程设置以及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人员安排课程主管教师助教1汉语刘宇章严2数学汪冉冉章严3英语师鸿英刘宇刘玲玲4手工汪冉冉师鸿英5地理刘玲玲章严汪冉冉6历史刘玲玲刘宇汪冉冉7美术刘玲玲师鸿英8音乐汪冉冉刘玲玲9体育章严刘玲玲10棋类刘玲玲汪冉冉11毛笔刘玲玲刘宇2月4日,我们各自从自己家出发,奔赴成都。2月5日,我们抵达成都,集合于铁器社国际青年旅舍。于当天在成都购买了本次支教需要的物

9、品包括黑板、粉笔、书本、钢/铅笔、体育用品等;并在当晚我们也对本次实践的具体课程安排作出了详细的规划:12:0012:4514:0014:4514:5515:4015:5016:352月6日家访2月7日开学仪式地理数学(小班)英语2月8日历史数学(大班)语文(小班)书法2月9日英语语文(大班)数学(小班)美工2月10日历史语文(小班)数学(大班)音乐2月11日英语地理数学(小班)书法2月12日英语数学(大班)美工书法2月13日历史数学(小班)语文(大班)音乐2月14日元宵放假 全村欢聚2月15日地理英语语文(小班)讲故事2月16日英语数学(大班)历史音乐2月17日地理数学(小班)语文(大班)美

10、工2月18日历史英语语文(小班)音乐注:实行大小班教学制2月6日凌晨,成都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和学习用品,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前往上纳咪村所在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下午18:00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地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大寨乡上纳咪村。在到达目的地时,透过车窗,我们看见在赛马比赛中获胜归来的藏族青年们。2、食宿情况上纳咪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全村居住的全部是藏族人,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大致包括放牧、采摘藏药等。除此之外,由于地处雪山“雪宝顶”脚下,做登山向导、开家庭旅馆也成为村子中少数人的经济来源。我们此次居住在上纳咪村的唯一一家家庭旅馆中,也是当地唯一的一名

11、大学生桑杰家,三餐由家庭旅馆的女主人代为准备。由于地处高原,所以食物也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有土豆、萝卜、白菜、馒头等。3 、家访2月7日,我们走遍全村,在桑杰的引领下进行了家访,初步了解了这里孩子的教育情况,以及村民的生活情况。除此之外,松潘县电视台记者随行采访了我们。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走访了村子里有学龄儿童的十几户人家。以下是家访过程纪实:室外和孩子们一对一的交流师鸿英:你明天要不要来上姐姐的课呢如妹磋:要!师鸿英:你最想上什么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这些,你最想上什么如妹磋:英语师鸿英:英语,为什么呢如妹磋:因为.喜欢英语师鸿英:英语呀,那你现在几年级呢如妹磋:三年级师鸿英:那你们有没

12、有英语课呢如妹磋:没有师鸿英:那你明天来上姐姐的课好不好如妹磋:好师鸿英起身朝众人说,看见没有,英语课,oh yeah,之后抱了一下如妹磋。另外附上队长汪冉冉通过记者发出来的声音:我们是天津大学赴纳咪的支教队,这次支教我们一共来了七个人,包括五个新队员和两个老队员,我们的支教科目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就是说差不多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所有的科目我们都会有人授课,另外我们还增设了一些兴趣爱好可,比如说书法、音乐,还有体育课。然后我们希望这里的小孩通过我们支教的活动,能够感受到外面的人对他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以后也能像这位桑杰一样,考上大学,去到更远的地方,不仅仅是成都,也可以使我们所在的天津甚至北京。由于村子形状狭长,并且没有学校,而我们住在村子的最边缘,为了方便家住的比较远的孩子上学,我们打算同村长商量继续延用去年的村委会做教室,可是由于村长经常去县城开会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借成村委会,这一点是整个支教过程中最无奈的也是最遗憾的。经过一天的调查走访,我们也初步确定了学生名单,并根据他们的年纪及知识水平进行了简单的分班。学生信息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爱好、特长及备注分班1甲尕保男19高三桑杰的二弟补习2扎西东周男18高二桑杰的三弟3任青让包男16初三喜欢藏文课 大班 4桑机孝男16初二英语比较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