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1672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10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1、相关定义1.1、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2.1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2.1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 对于生命教育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原因很简单,所处的社 会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追求?实践要求等的不同,对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也 会有所不同? 从目前的生命教育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根据学生生命 历程中出现的有关生命成长?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 动? 如有的研究者提出,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 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及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精神,激发他们对于终极信仰 的追求,培养他们的关爱情

2、怀? 1 也有研究者认为,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的正 确认识,全方面恢复人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拉升人的生命本 性,让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展现的过程,成为自我不断开放的过程,从而转 变目前教育存在的工具化和目标的片面化的现象? 2 这两种理解都侧重于对生命伦理和生命价值的教育,但缺少对学生身体和心 理健康的关照? 还有研究者提出,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形成?生命发展的 相关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面对他人的生命时,存有珍惜和 尊重的态度?不仅如此,让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爱心,使 中小学生在道德品格上得到全方位的

3、发展? 3 这一理解兼顾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但还需进一步的概括和提炼? 台湾学者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吴清山?林天佑认为生命 教育是指导个体去了解?体会和实践 爱惜自己?尊重他人 的一种价值活动? 吴清山?林天佑等提出了生命教育内涵有三个层次:(1)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 身体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及知道爱惜他人?自己生命的 方法;(2)实践层次:个体要做到不轻视?践踏?伤害自己与他人,不做伤天害 1张云飞. 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03) 2程红艳.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8) 3王学风. 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

4、途径J.教育评论,2001,(0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13 理的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情愿层次:能具有人文关怀?社会关怀?正义 关怀,并不断自我省思,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孙效智分析了生命教育概念的四大纬度: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之 情意行,发展多元智能与潜能? 徐光兴认为,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成 四生 : (1)生存:生存技能?安全?与自然相处?善待环境,预防灾害,侵犯, 应对危机等; (2)生计:敬业爱岗,工作神圣,经济管理,家务营生,发挥人道精神, 关心弱势族群等; (3)生活:生活态度,性与生殖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健全

5、,健康的生活方 式,学校与社会适应等; (4)生死:生死教育,人的存在意义?价值?伦理,哲学与道德,艺术等 精神层面的问题等? 以上这些生命教育概念的阐述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在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中对生命教育 的定义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 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1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内容: 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学 校生命教育要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次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 指导纲要中认为,中小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应该以健康为立 足点,即健康的身体发育?健康的心理发展

6、?健康的人格发展;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以价值为导向,使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 有正确的认识,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使他们健康地长大成人,身心和谐发展? 其二,生命教育是穿插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的,一个健全的生命离不开社会? 自然?自我这三个元素,健全的生命会在这些环境中吸收养分?获取力量,进而 成长和发展? 指导纲要中认为,生命教育的关注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处理生命历程中的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第 4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14 生命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这三

7、种关系,力求将这三种关系和谐发展?生命教 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形成生命安全的意识和安全技 能,能够对生命成长进行自我反思,能够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开展积极的 探索等等,形成个体生命与自我之间和谐的纽带;生命教育应着眼于帮助学生懂 得个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个人的生命质量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和谐社会? 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去贡献与创造?同时还要积极适应环境,让生命不断顺应变 革的社会,建立生命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生命教育应着眼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护 环境,善待自然,是 可持续人类发展 的重要内容,是让人的生命活得更加健 康与美丽,建立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不同的生命教

8、育理解上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 侧重点?有些研究者把生命教育定义为对生命伦理和生命价值的教育;有些研究 者把生命教育定义为关注学生整个一个成长过程;在台湾地区,有些研究者把生 命教育定义为 爱惜自己?尊重他人 的知情意三者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而有些 研究者将生命教育定义为 四生(即生存?生活?生计?生死) 教育?而在上 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中对生命教育的定义则比 较完善,认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 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1从人与人?人与环境?人 与自身多个角度来诠释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

9、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命教育,是指在与信息科技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 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态环境和平相处的一种教育活动 ? 1.2、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生态道德 生态(ECO-)来源于古希腊OIKOS,最初的意思指”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学”(ecology) 的确切定义最先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eackel, E.)在1866年提出,即生态学是”研 究动物与其无机物和有机物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而今广泛被人接受的解释是”研究 有机体(包括人类)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I8。从生态学的定义,我们可以 得出,”生态”是指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

10、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相 连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愈演愈烈,生态被赋予更 为深远的意义。生态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 系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生态就会呈现平衡、和谐的状态,反之则出现危机。 在我国,道德(morals) 词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的著作-道德经。老子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 之命而常自然。” 19 “ 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2D;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这里的”道”与”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没有

11、“道德” 一词的说法。”道德” 二字合在一起用开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 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只有晓得道理,遵循礼仪等行为规范,才是道德的体现。 在西方,”道德”是从拉丁文(moralis)演变而来的,其原来的意思是风俗习惯、性格等, 后来逐渐引申为法则、规范的意思。总之,无论怎样,东西方的”道德”的基本含义都是 一致的,它既包含规范准则和个人品格修养的意思,也包含社会风俗习俗与道德评价的意 思。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 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 规范和行为活动的的总和。”

12、 21可知,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反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道德关怀的对象范围被逐步扩大。 9 传统的道德往往只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涉及或很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 人们的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更新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这种观念主导下, 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自身的智慧制造工具,运用各种手段对自然进行无限制地开发, 展示人类力量之强大。然而却遭到来自自然的打击报复,产生了种种生态问题。特别20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生态问题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 态道德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于在20世纪产生,是人类反思

13、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产物。 关于生态道德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但没有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生态 道德指的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或者说人们在对待自然环境时应该遵守 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2。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道德是协调人与生态环境和涉及生态问 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其核心是要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 发展”“。虽然上述观点表述存在分歧,但是存在一个相同点就是他们认为生态道德是是 传统道德向自然生态领域延伸和扩展的结果,是只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 综上所诉,本论文认为生态道德就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 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

14、系,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的总和。生态道德将人 与自然的关系放入到道德调整的领域,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界良好的生存状态,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道德的建立,对缓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紧张关 系,有效遏制生态危机21,实现生态文明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生态道德如何转变为 人的内在需求和内心信念并为之行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大家关心的。生态道德教育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的生态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 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引导受教育 者为了

15、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 系统的生态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的教育活动。它有别于传统的”人际道 德教育”,其特点就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增长受教 育者的生态基础知识、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爱护生态的意识,培养受教育者深厚的生态道德 情感,使受教育者自觉养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道德行为。其本质在于要求人们用道 德理念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善待自然和万物,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R益激化的生态矛盾冲突,我们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基 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受教育

16、者树立一种全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 生存观。 1.3、应该提高对民族音乐概念的认识 民族音乐是指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 成,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既包括民歌、民间 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七弦琴音乐、词调音乐、宫廷朝会音乐、 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代、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歌曲、 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音乐作品。 1.4、”教学”与”教育”的现代定义 在中国人百科全1弓一教育中,对”教一育”是这样定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种社会 活动,传授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办法。J义上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并影响 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上讲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阶级)要求,有 日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 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是指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 “教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一1弓一教育中的定义则是:教师的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