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1640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白天时为什么多高楼的城市的温度要比少高 楼的乡村高得多?(热岛效应) 高温52 避暑胜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并且 能够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 、山谷风、城市风。 重难点重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 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学生用15分钟时间完成导学案的自主 学习部分。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2、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 ”“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 “大气还大地大气还大地” ” 大 气 增 温 地面增温 “ “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 ” “ “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 ” “ “大气还大地大气还大地” ” 大气的受热过程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太阳 大气上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散射 1. 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3、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红外线 吸收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云层和较大 尘埃 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3)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等压面 ABC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热力环流的成因: 大气的运动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根 本 原 因 地面 BAC 受热冷却冷却 高 低高高 低低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总结 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近地面空气膨 胀上升在高空 聚集,空气密 度大,形成高 压 高空空气冷却

4、收缩下沉,密 度减少,形成 低压 低空空气向 上流出,使 近地面形成 低压 空气的收缩下 沉造成地面气 压增大 海 洋 白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陆地 海陆风的形成: 夜晚 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陆地 海洋 海陆风的形成 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 因此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低气压, 海洋相对形成高气压;夜间,陆地降温快,海洋降 温慢,因此夜间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陆地上形 成高气压,海洋相对形成低气压。由于风是从高气 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 向陆地(海风);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 够

5、起到降温的作用;夜间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 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 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BBA 城市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的形成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繁荣、交通发达, 生活、生产和交通消耗大量能源,每天有大量 人为热释放,所以形成“热岛效应”。产生的原 因很多,地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混凝土和 柏油所覆盖,绿地和水面越来越少,大气达不 到冷却。白天吸热,夜晚放热。它给城市带来 的影响是要求城市有污染的企业和卫星城应布 局在城市热力环流的范围之外。 局部的热力环流还有山谷风,你能分析 其原因吗? 山谷风 重要知识点: 1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均,

6、造成 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 原因。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重要定义: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 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1010 1008 1006 1004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思考:如果只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 响风向应该怎样?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垂直于风向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大小 地转偏向力 2高空中风的形成: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 向(北半球)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

7、00 风向 水平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3、近地面风的形成: 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 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力 力的方向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 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 低压 决定风向决定风速 地转偏向 力 与风向垂直 影响风向 南左北右 不影响风 速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不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重要知识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重要定义: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 气压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 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

8、高压区流向 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重要知识点: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大 气增温的直接原因地面长波辐射。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均,造成高低纬 度间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均,造成高低纬 度间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重要定义: 1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 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 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 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

9、热不均形成的空 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3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 压梯度。 4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 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 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热 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太阳辐射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同一高度 一般情况 气温高、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凹 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 不同高度 越往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大气中水平运动受到的力 水平气压梯

10、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只影响风向 地面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风的形成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 气 水 平 运 动 受 到 的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一力风向,垂直 于等压线 二力平衡风向 平行于等压下线 三力共同作用, 风向斜穿等压线 1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夜晚气温较阴天高 白天气温较阴天高 气温日变化幅度大 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 B C D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 B 2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的原 因是( ) A完全由太阳辐射决定 B完全由地面

11、辐射决定 C原因之一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原因之一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D 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 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 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地势高,空气 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云层厚 夜 晚大气逆辐射弱 A B C D C A BC Da b 4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 有 _运动,再形成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_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_。 垂直水平 地区间冷热不均

12、 B C D A 课本习题答案课本习题答案 P29 (1)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 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向地面输出热量,对地面 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 存着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发生众多自然现象 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2)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热在 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 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 致上升太高,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 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 传,使大气温度不至于下降太低。更重要的是 大气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 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 面

13、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 月面,使月球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 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 降很快。所以月球昼夜变化比地球强烈的多。 P3331 (1)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 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情况正好相 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 ,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 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 地吹向海洋。 (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 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 较温热干燥,对滨海读区能够起到增温作用。海 陆风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 较小。 甲地气压梯度大,因为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 P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