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1483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 瓜 黄 瓜 黄瓜,别名胡瓜、王瓜、青瓜,葫芦科 甜瓜属一年生攀缘性植物。黄瓜营养丰富, 气味清香,鲜食、熟食均可,还能加工成泡 菜、酱菜等,是世界人民喜食的蔬菜之一, 加之品种类型丰富,适应性较强,所以分布 十分广泛,是全球性的主要蔬菜之一 。 Cucumber 根 茎 叶 根系分布浅,根量少,大部分根群分布在20cm 土层内。根系呼吸能力强,木栓化程度高,再生 能力差,茎基部近地面处有形成不定根的能力。 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67 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茎为无限生长,叶腋 间有分生侧蔓的能力。 子叶对生,长椭圆形。真叶呈掌状五角形,互生 ,叶表面被有刺毛和气孔。叶面积大

2、,蒸腾能力 强。叶腋间着生的卷须是黄瓜的变态器官,具有 攀缘功能。 花 果实 瓠果,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果面光 滑或有棱、瘤、刺,刺色有黑、褐、白之分。 黄瓜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不授粉时也能形成正 常果实。 多为单性花,生产上最常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 株型,植株上只有雌花而无雄花的为雌性型。主 蔓上第1雌花的节位高低与早熟性有很大关系。 种子 种子扁平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千粒重 2242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早 一般第1片真叶展开时,叶芽已分化12节,花芽已分化到第9节,但 花的性型尚未确定;第2片真叶展开时,叶芽已分化1416节,花芽 已分化到第

3、1113节,同时第35节的性型已确定。 花的性型可塑 最初分化出花的原始体,具有雌蕊和雄蕊两性原基。当环境条件适 于雌蕊原基发育时,雄蕊原基退化,雌蕊原基发育,形成雌花;环 境条件适于雄蕊原基发育时,雌蕊原基退化,雄蕊原基发育就形成 雄花。 花芽分化花芽分化 温度和日照长短 通常1315的低夜温和8h左右的短日照有利于 雌花分化,不但雌花数多,着花节位也低; 其它环境条件 较高的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 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均有利于雌花分化; 激素 乙烯多增加雌花,赤霉素多增加雄花。 叶叶 真叶 子叶 花花 雄花 雌花 果 实果 实 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出现(露真)为发芽 期

4、,适宜条件下约5 10d。 幼苗期 从“露真”到植株具有45片真叶(团棵)为幼 苗期,约2030d。 抽蔓期 又称初花期,从植株“团棵”到根瓜坐住为止, 约15 25d。 结果期 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露地夏秋黄瓜 只有40d左右,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长达120150d。 生育周期示意图生育周期示意图 发芽期 幼苗期 伸蔓期结果期 温 典型的喜温植物。 光 水 喜湿怕涝,适宜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8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 肥 喜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 喜肥又不耐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 生育适温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24; 最适地温 2025; 最适气温 25

5、30(日)/1315(夜) 。 喜光,但耐弱光;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 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 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初花期要控制水分, 结果期需水分较多。 品种选择 育 苗 整地定植 定植后的管理 收 获 日光温室冬春茬 黄瓜必须选择耐低温 弱光品种,且具有植 株长势强,不易徒长 ,分枝少,雌花节位 低,节成性好,瓜条 商品性好,高产抗病 等特性。 嫁接育苗是防止土传病 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 的最有效措施。此外,嫁接 苗与自根苗相比,抗逆性增 强,生长旺盛,产量增加, 尤其是在日光温室黄瓜栽培 中地温较低的情况下,增产 效果突出。 1 靠 接 2 插 接 3 劈 接

6、嫁接育苗 插 接 1靠 接 2 插 接 3劈 接 嫁接育苗 劈 接 1 靠 接 2 插 接 3 劈 接 嫁接育苗 n嫁接后13d 相对湿度95%以上,日温 2527,夜温1420,遮荫。 n嫁接后46d 相对湿度90%左右,日温25, 夜温1618,可见弱光。 n嫁接后710d 相对湿度85%左右,不再遮荫。 n嫁接后1015d 大温差管理。去除砧木萌蘖, 靠接者断根。 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kg /667m2 805050 撒施基肥 深翻耙平 开沟施肥造底墒 起垄 1013 单位:cm 开定植沟 摆苗稳坨 株间施肥 浇定植水 整地 定植合垄 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kg /667m2

7、80-10050-6050-60 撒施基肥 深翻耙平 开沟施肥造底墒 起垄 1013 单位:cm 开定植沟 摆苗稳坨 株间施肥浇定植水 整地 定植 中间开沟 覆膜 合垄 20-25 畦作垄作 棚内10cm的地温 稳定在10以上,最 低气温5以上。 缓 苗 蹲 苗 缓苗期密闭保温,尽量给予苗子与先前的环境尽可能相 似的温度、光照、湿度,缓苗期越短对以后的生长越有 利。移栽之后的37天视土壤墒情浇缓苗水。 v蹲苗:从分苗之后以控制水分、适当降低温度、遮光 来改变环境条件,适当造成逆境控制苗子生长的措施。 v蹲苗的具体措施主要是控制水分的供给。 v蹲苗结束的形态学指标:叶片由黄绿变成深绿。而且 叶片

8、明显变厚。群体形态学指标是大部分植株(70 80%)已经坐果。 植 株 调 整 植株调整从缓苗之后开始进行,包括: 支架 人字架 排架 吊架 绑蔓:一绑离地、二绑调整、三绑齐头 封顶、打杈、打老叶 吊 蔓打 杈 摘 心 主蔓结瓜品种主侧蔓结瓜品种 10节 25节 植 株 调 整 水 肥 管 理 临界水:蹲苗结束后的第一水 。 灌水方式: 地表灌水 5060T,需肥量是5060斤尿素 采用滴灌需水量大约在20T,需肥量是57.5 在临界水之后的56天浇第二水 ,隔一天浇一 水,一清水一肥水, 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次用量5/亩。磷肥以根外 追肥为主,用浓度是0.2%的 KH2PO4 ,隔710 天在

9、太阳落山之后进行叶面追肥。 温、湿度管理 生育适温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24; 最适地温 2025; 最适气温 2530(日)/1315(夜) 。 高温管理:较高的温度管理可以促进光和产物的转化,但同时 加速茎、叶的早衰。晴天(光照充足的情况)、CO2浓度很高的环 境条件下,可以采用高温管理,温度比平常高几度,可以使温度达 到3542,如果CO2特别充足的情况下,短时间的50高温对黄 瓜的生长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环境的湿度也必须达到80%以 上。但前提是:壮苗,要高湿、光照充足、CO2含量高,而且要尽 可能缩短下午的放风时间 CO2 施肥 在晴天日出2小时之后,可以 在设施内进行CO2施

10、肥;或者在 下午34点使用CO2,同时保证 使用后的2小时不放风,尽可能使 黄瓜植株制造多的光合产物,并 进行高温管理以促进光合产物的 转运和积累。除进行CO2施肥之 外,还可以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 来补充温室内的CO2含量。 病害种类:猝倒病、霜霉病、疫病、 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 萎病、病毒病等。 防止原则:预防为主,防止为辅。 在保温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降湿。预 防病害发生。 化学防止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病虫害防治 化瓜 根本原因 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 的营养物质而停止发育。 植株营养生长过旺; 黄瓜生长期地温过低,根系发育不良; 连续阴天,低温寡照,光合产物少; 下面瓜

11、不及时采收,竞争养分; 花期喷药不当或有毒气体危害。 防止措施 创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适 时采收和疏花疏果。 化 瓜 花打顶 畸形瓜 苦味瓜 原因 夜温偏低,昼夜温差过大,雌花形成过多 ,对营养生长产生抑制; 地温偏低、土壤过干或过湿、施肥过多造 成黄瓜根系发育差,吸收能力弱。 防止措施 花芽分化阶段夜温不低于13; 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 发育; 对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要及时采收商品 瓜,并疏除一部分雌花。一般健壮植株每 株留12个瓜,弱株上的瓜全部摘掉。 化 瓜 花打顶 畸形瓜 苦味瓜 尖头瓜 弯瓜 原因 授粉受精不良,导致果实发育不均衡; 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

12、质积累少,养分 分配不均。 防止措施 花期辅助授粉; 结果期加大水肥供应。 化 瓜 花打顶 畸形瓜 苦味瓜 原因 苦味素在瓜条中积累过多。 偏施氮肥; 土壤干旱、地温低造成根系发育不良; 温度过高导致植株营养失调; 品种的遗传特性。 防止措施 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素的品种; 配方施肥; 及时灌水,勤中耕; 合理通风降温。 化 瓜 花打顶 畸形瓜 苦味瓜 化 瓜 花打顶 一黄瓜霜霉病 1.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管理 霜霉病的防治 1. 症状: 苗期和结果期都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 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褪色。真叶感病叶缘和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 早晨尤其明显。 病斑扩大

13、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 。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和正面生长出灰黑色霉层,既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 囊。 2.防治对策: 降低大棚相对湿度,措施是早晚两头放风. 药剂防治使用金雷多米尔,苯基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由卵菌纲真菌 引起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内吸性强. 使用剂量: 400-600倍 安全间隔期 3天 二 黄瓜黑星病 黑星病茎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染病初 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略带微黄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 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真叶染病初呈鲜绿色水浸状斑,病斑受叶脉限 制呈多角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溢有乳白色浑浊水

14、珠 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容易穿孔。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 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 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 ,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 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感染,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菌侵入 种子,导致种子带菌。 1。防治:使用铜制剂,如可杀得、铜大师、靠山及抗生素类杀菌剂。 三 黄瓜炭疽病 1.炭疽病 炭疽病防治 1.症状: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 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 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

15、色,逐渐细缩,幼苗折倒。叶 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湿度大时,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 严重时叶片干枯,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 时病斑相连,包围主蔓,植株一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 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 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与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2.防治:世高水分三性颗粒剂800-1000倍,发病开始时即开始喷药 ,间隔期7-10天,连续喷撒两次。最好与达克宁混用。 四 白粉病 白粉病 1.症状: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轻,果实受害少.发 病初期,叶片正面及背面产生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正

16、面较多,后向四周扩散 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及病原菌无性阶段.后 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黄褐色小 粒点,后变黑,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适宜发病温度20- 25度,湿度大时有利于侵染;栽培管理不当,尤其种植过密,通风透光 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衰弱有利于发病。 2.防治: (1)定植前棚内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 (2)发病初期用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10%世 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 次。持效期7-14天。 五 黄瓜灰霉病 灰霉病 1.症状:主要为害幼瓜、茎、叶。病菌从开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