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11289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张晓斌王勤耕陈江力李彪雷迎春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山地分公司 一、引言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的地震地质条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构造的关键部位在地 表一般为巨厚砾石堆积,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表层条件,使激发、接收条件变化剧烈,地震子波一致性差,静校正 问题突出。二是地下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导致地震波场十分复杂,叠加偏移成像困难;主要勘探同的层上覆的 膏盐岩体巨厚且厚度变化大,对地震波能量形成屏蔽作用,主要目的层反射能量弱,速度场剧烈变化,构造形态 的准确落实难度非常大。由于这些地震地质特点,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低,构造主体部位成像

2、不清。 通过连续十几年以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为目标的采集技术攻关研究,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在复杂地表表层 结构精细建模、高速层激发、宽线采集等复杂山地采集技术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有效地提高了单炮记录信噪比, 从而较大幅度地改善地震剖面品质。 二、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1 复杂地表表层结构精细建模技术 A 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 根据工区岩性出露不同划分出不同岩性分布区,同一种岩性分布区风化程度等物性基本接近。首先开展等间距 的高密度表层调查,建立高精度的表层模型作为基值线,然后剔除部分控制点,逐渐降低密度,直到不能建立准 确模型为止,这样就能够得到各种岩性合理的控制点密度和方法。 以库车

3、坳陷阳北构造带2 0 0 4 年施工为例,绘制出不同控制点密度的高速顶模型( 高速层1 8 0 0 m s ) ,以5 0 0 m 间隔模型作为基线开展表层结构控制点密度测试。 在地表变化剧烈的地区,采用表层调查资料内插解释模型方法,相似系数值的选择影响是比较大的,针对不同 的岩性分布区应进行必要的相似系数值测试,才能保证非控制点的结构更趋于合理。 B “循环迭代”法表层结构调查工作流程 针对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为建立高精度的表层结构模型,采用“循环迭代”式的表层结构调查流程。该流 程是以平均密度布设控制点调查建立的初步表层模型为基础,对低降速层厚度突变段、地袭岩性变化段、地形起 伏剧烈地段加

4、密控制点进行循环调查,有效地提高了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 c 采用多种表层结构调查新技术 以小折射、微测井、超深微测井为主,发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实用新技术一微V S P 、层析调查、大炮初至层析 反演等新技术,采用多种有效技术手段提高建模精度。 2 、高速层激发技术 一是逐点设计激发井深,是保证高速层激发的关键。由于不同激发点低、降速层厚度、激发药量可能存在差 异,根据表层结构调查建立的表层模型逐点设计激发井深参数, 二是高速层界面的确定,有潜水面以潜水面作为高速层顶界面,无潜水面的地区以统一一个速度如2 5 0 0 m s 作为高速进行近地表建模确定高速层顶界面,表层结构调查则应尽量保证该速度界

5、面沿地震测线方向的相对稳定 性,以提高地震子波的稳定性和单炮品质的均一性。 激发介质的密度、孔隙度、孔隙填充物、速度等属性是影响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双微测井方法进行不同 速度层品质因素、吸收衰减系数、激发频谱、能量的测试,确定最佳激发速度和激发岩层。 在工区选有代表性的岩层点,利用双微测井进行观测。分别在地面A 点、井中H 0 、H l 、H 2 点激发,另一井 内接收。激发药量相同,闷井方式相同。A 点激发时,对比分析各速度层对地震波的衰减和吸收作用,计算各层 的吸收和衰减系数;井中H 0 、H l 、H 2 点激发时,利用同层接收信号,提取各层激发的近似子波,分析在不同激 发介质中激发子

6、波的频谱变化情况和能量大小,实现建立吸收、衰减模型的研究目的。 3 、宽线采集技术 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地区,采用宽线采集的剖面地震成像效梁明显。宽线采集主 要优点:一是增加有效覆盖次数,宽线炮、检点相对单线纵、横向离散,面元道集内传播路径的差异削弱了干扰 的相干性,提高了对干扰的压制能力。二是宽线通过垂向邻炮、邻道的叠加达到有效压制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 三是多线激发和接收增加了炮点选择范围,有利于优选激发点。还可使用宽线进行二维采集参数的野外测试。 宽线采集主要技术:一是采用三维表层结构建模技术进行宽线精细表层结构建模,对宽线的每一条激发、接收 线进行表层结构调查,用

7、三维静校正方法解释成图。 二是观测系统设计时用三维设计理念,单线有较高覆盖次数( 至少1 0 0 次以上) ,面元以1 2 0 m 1 5 m 或更小, 总的覆盖次数应大于原有单条二维测线的3 倍以上,在巨厚黄土区大于8 0 0 次。可通过一条测线进行参数测试, 确定最佳的采集参数。 三是激发、接收上,以表层调查结果逐点设计激发深度和逐点设计检波器组合高差,组合接收是压制干扰波、 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 三、应用效果 采用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循环迭代”法表层结构调查工作流程,精细地查清了工区低降速带 的分布规律,并建立了该区的低降速带资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逐点设计激发井

8、深( 以保证高速层中激发) 和 组合高差。 图1 、2 是研究地区同一激发点在高速层和降速层内激发的单炮记录,由图可以看出:高速层内的激发效果明 显优于降速层内激发效果。 图1降速层内激发的单炮图2 高速层内激发的单炮 四、结论与认识 在西部地区复杂山地采集技术取得如下进展: ( 1 ) 在复杂山地地区,要搞清地下构造圈闭情况,必须搞清表层结构情况。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标准, 采用“循环迭代”法表层结构调查工作流程,是该区有效的表层结构调查技术。 ( 2 ) 保证高速层激发是该区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双微测井方法进行不同速度层品质因素、 吸收衰减系数、激发频谱、能量的测试,确定最佳激发速度和激发岩层。测试逐点设计激发井深和组合高差是提 高该区原始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技术方法。 ( 3 ) 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地区,采用宽线采集技术使该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 像质量有质的提高,这些技术方法和思路将对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一 1 李亚林等川东南门场高陡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技术试验研究天然气工业2 0 0 4 ,2 4 ( 4 ) 2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 9 9 6 5 6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