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1078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课件(第六章)综述(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 本章小结 6.5 应用实例 6.4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6.2 串联校正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6.3 反馈校正 教学目标: v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及校正的基本规 律; v掌握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方法; v理解控制系统的反馈校正方法的原理; v熟悉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当调整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不能同 时满足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时,就需要在系统中引 入一些参数及特性可按需要改变的附加装置,人为地改 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系统校正”。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1. 串联校

2、正:将校正装置与系统的固有部分相串联。 2. 反馈校正:将校正装置与被控对象进行反馈连接,构成局部负反馈回 路。 3. 复合校正:在反馈控制基础上,引入输入补偿或扰动补偿构成的一种 “复合控制”方式。 按给定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按扰动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6.1.1 校正方式 1.比例(P)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控制器。 比例系数 P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在信号 的变换过程中,只改变信号的大小,而不改变信号的相位。 6.1.2 基本控制规律 (6-1) 2.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D控制器。 (6-2) 比例系数;

3、 微分系数。 PD控制器具有正的相位,幅频特性有正的斜率段。PD控 制器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映误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对于 抑制阶跃响应的超调、缩短调节时间有一定的效果。 3.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控制器。 比例系数 积分时间常数 (6-3) PI控制器具有负的相位,幅频特性有负的斜率段。在控 制工程中,PI控制器主要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提高系 统的控制精度。 4.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D控制器 。 (6-4) PID控制器既有正的相角,又有负的相角。因此,在系 统校正时,要避免将负

4、的相角加在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处 。 6.2.1 串联超前校正 1. 超前校正装置 (1)无源超前校正 采用无源超前校正装置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 增益要下降倍,这将会影响系统的稳态精度,因而需增加一 个放大倍数为的放大环节,则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6.2 串联校正 (6-5) (6-6) 输出信号的相位总超前输入信号的相位,故称其为超前 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装置的相频特性为 由图可知,当 时,超前校正装置有最大超前角 。对 求导并令其为零,可得最大超前角频率为 正好处于频率 和 的几何中心。 最大超前角为 或写为 (6-7) (6-8) (6-10) (6-9) (2)有源超前校正

5、串联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 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具体来 说,只要正确地将校正装置的两个转折频率 和 选在待 校正系统穿越频率的两边,并适当选择参数 和 ,就可以 满足系统动态性能 。 2. 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超前校正装置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系统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 (2)利用求得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 计算出系统相位裕量 (3)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的相位裕度 和实际系统的相 位裕度确定最大超前相位角 ,即 式中, 为附加相移,可取 。用于补偿因超前 校正装置的引入,使系统的穿越频率增大而带来的相位滞 后量。 (

6、4)根据所确定的 ,计算 。 (6-12) (5)确定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超前校正装置 的相位超前角,应使 与 重合。由于在处Lc()的值为 ,故 应选在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处。 (6)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根据选定的 确定校正装置的转折 频率,即有 由此可得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验算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 。若 不满足性能指标,可适当增大附加相移后重复上述设计过程,直到获得满 意的结果。 【例6-1】 已知系统固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 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时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位裕度 ,试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解:(1)根

7、据稳态指标要求确定 。 则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图中, 曲线从 开始以 的斜率与 线相交于 ,则 因为 ,所以 。 于是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3)根据性能指标确定 。 式中, 取 。 (5)超前校正装置在 处的对数幅频值 在未校正系统 曲线上找到 处,选定对应的频率 ,即为 。 (6)计算校正装置的转折频率。 则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4)计算 (7)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相位裕度 ,满足设计性能指标要求。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增大了系统的相位裕度,动态过程的 系统超调量降低。与此同时,系统的穿越频率增大,使系统 的带宽

8、增大,响应速度提高。 1. 滞后校正装置 (1)无源滞后校正 6.2.2 串联滞后校正 (6-13) 输出信号的相位总滞后于 输入信号的相位,故称其为滞 后校正装置。 与超前校正装置类似,最 大滞后角 发生在最大滞后角 频率 处,且正好为 和 的几何中心。 (6-14) (6-15) (2)有源滞后校正 2. 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串联滞后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幅值的高频衰减特性 ,使得系统幅频特性曲线的中频段和高频段降低,穿越频率 减小,从而使系统获得较大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稳定 性,但系统快速性变差。为了基本保持系统的动态性能,可 在引入滞后校正的同时增大系统增益,使得系统的对数幅频 特

9、性曲线向上平移,这样,既保持了相位裕度和穿越频率基 本不变,又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作用。 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稳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 (2)利用确定的开环增益,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 计算其相位裕度。 (3)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 。在未校正系统的 相频特性上选择一点,使得 时,则该点处的相位为 式中, 为系统期望相位裕度。 为附加相移,可取 ,用于补偿滞后校正装置在 处引起的相位滞后。 (6-17) (4)确定滞后校正装置的参数 。为了使校正后系统的幅 频特性曲线穿越频率为 ,必须把未校正系统的 衰减到 零分贝,即 (5)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绘制其伯

10、德图。为避免 最大滞后角 出现在 附近而影响系统的相位裕度,应使校正 装置的转折频率远小于 。一般选取转折频率为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验算校正后系统的相位 裕度 。若不满足性能指标,则需从步骤(3)重新计算。 (6-19) (6-18) 【例6-2】 已知系统固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 求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 , 相位裕度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 。 解:(1)根据稳态性能指标确定 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不满足要求,且系统不稳定。 (3)确定 。由于要求 ,并考虑一定的余量 ,则有 在未校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上找到对应于这个相角的频率为 0.5ra

11、d/s,取其作为 。 (4)由于 ,于是有 求得 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6)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 ,满足设计要求。 (5)确定校正装置的转折频率。 滞后校正使系统的穿越 频率变小,降低了系统的带 宽,因此,它是以快速性为 代价来换取系统的稳定性改 善的;滞后校正没有改变原 系统最低频段的特性,往往 还允许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 ,从而改善系统的稳态精度 。 1.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1)无源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6.2.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6-21) (6-22) (2)有源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例6-3】 已知系统固有部分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 确定滞后-超前校正

12、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位裕度 ,幅值裕度不低于 。 解:(1)根据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可得 则系统开环传传递函数为 (2)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则系统不稳定。 (3)确定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 。选择 ,从 曲线可 知该点相角为 ,则通过超前环节提供相位超前角 是完全可能的 。 (4)确定校正装置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将滞后环节的第二个转折 频率选在穿越频率 的十分之一处,即有 选择 ,则 。 故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5)确定校正装置超前环节的传递函数。通过点( , )画出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由该直线与 线及 的水平线的交点,即可确定校正装置超前环节的转折频率。由

13、图可得, 两个转折频率为 , 。 则超前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由此可得,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6)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为 ,幅值裕 度为 , ,满足设计要求。 【例6-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采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试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1)校正前系统的性能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型系统,故其斜坡响应是有差的。校正前系 统 ,则相角裕度为 可见,系统相位裕度相对较小,稳定性较差。 (2)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分析 若要求系统的斜坡响应是无差的,则应将系统校正为型系统。采 用PI控制器校正,可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但会使系统稳定性变的

14、更差 ,故不能采用。 考虑采用PID校正。设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取 , ,为使校正后系统有足够的相位裕度,取中频段的 宽度为 ,则 。校正后系统开环增益 ,代入参数后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 ,则相角裕度为 (1)低频段,PID控制器的积分环节起主要作用, 的 斜率增加了-20dB/dec,从而明显地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 (2)中频段,PID控制器的微分环节的相位超前作用,增 加了系统的相位裕度,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的增益有所增大,使得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当满足 时,则式 可表示为 6.3 反馈校正 6.3.1 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 (

15、6-24) (6-25) (6-26) (6-25)式表明反馈校正后系统的特性几乎与被反馈校正装 置所包围的系统环节无关。 当满足 时,则式又可表示为 (6-26)式表明校正后系统与未校正系统的特性一致。 1.利用反馈校正改变所包围环节的结构与参数 (1)比例反馈校正 比例负反馈校正可以减小被包围环节的时间常数,提高系 统的快速性。引入比例反馈后会降低等效环节的增益,但这可 以通过其它放大装置的增益进行补偿。 6.3.1 反馈校正的形式 (6-27) (2)微分反馈校正 这种反馈在不改变所包围环节性质的条件下,可以增大 时间常数,也可以用来增加所包围环节的阻尼比,以改善系 统的动态平稳性。 (6-28) 2.利用反馈校正消除固有部分中不希望的特性 工程设计方法是在综合法校正的基础上,将期望特性进 一步规范化和简单化,使系统期望开环对数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