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0226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古诗词七大题材汇编(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了解七大题材 把握内容情感 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 羁旅思乡情 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爱情闺怨诗 一、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 【题材阐释】 (1)题材特征 内 涵 标 志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 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 ”“古迹”“古人名”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

2、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内容情感 内 容 情 感 借怀古叹国家形势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古盛今衰的感慨;对前贤的缅怀 仰慕;壮志难酬的悲叹;借古讽 今,抨击时弊;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 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 , 夜深还过女墙来 。 泊秦淮 杜牧 烟

3、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3)常用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 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 讽喻。 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 (4)方法突破 【典题例证】 【例1】(2015内蒙古兴安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11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

4、席,枫叶落纷纷。 【注】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 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 宏咏史处)。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 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 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 请简析。(6分) 【思维导图】 审要求释含义描景象析作用 鉴赏关 键字及 理解诗 歌内容 “空” 的本义 和语境 义 展开联想, 把“空”放 入诗歌描写 的景象中, 体会妙处 “空”抒 发了诗人 知音难觅 、怀才不

5、遇的感慨 请你组织答案:_ 答案:空:白白地,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 到袁宏乘月泛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 大著。而自己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可遇。“空 ”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阅读选修1第47页长沙 过贾谊宅、过陈琳 墓思考: 诗人是怎样抒发内心的 复杂情感的? 1、长沙过贾谊宅托古寄慨,通过对 贾谊被贬长沙的遭遇,暗含对朝廷不重人 才、自己怀才不遇和贬官异地的不满。 2、过陈琳墓通过在陈琳这位前辈墓 前的追思和遥想,托古讽今、托古寄寓,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悲愤,同时 对陈琳“霸才有主”表示欣羡,寓含对当 时埋没人才的不满。 (2)结合全诗,谈谈尾

6、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5分) 【思维导图】 审要求要求鉴赏尾联的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 点手法根据尾联点明使用的手法 描景象诗歌的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悟感情抒发了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请你组织答案:_ _ 答案: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寓情于景和 以景结情的手法。,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 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 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 【学而思用】 1.(2016东北师大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11分) 荆 卿 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

7、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荆轲山(其二) 清尹礼 豪气无论剑不疏,祗缘生劫一筹迂。 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 (1)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5 分) 答案:“刺”字形象地表现了“乱山”山势的陡峭、 高耸;赋予“乱山”以人性,仿佛它也替荆轲抱憾, 如利剑般刺向秦都;呼应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寄 托了诗人对荆轲的深切同情。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精神和壮举;袁诗赞美中 有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无灵”;尹诗赞美 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 的。 2.

8、(2016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2)题。(11分)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刘子翚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唯见断冰流。 【注】刘子翚(hu):历经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 的诗人,其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 死。梁主:梁太祖朱温。朱温定都汴京后,大兴土 木,苦心经营,使汴京日趋繁华。 (1)第二句中的“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 分析。(5分) 答案:“休”字写出了朱温苦心经营的汴京传留给宋 朝后好景不再的状况,(2分)流露出作者的感伤情绪, (1分)蕴含了作者对断送祖宗基业的统治者的愤慨和对 金国的憎恨。(2分) (

9、2)全诗是怎样表现汴河景象的?诗人这样写用意何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诗通过昔日汴河船只联翩而来的繁华(1分)与 今日汴河春水裹挟着断冰无语流过的破败(1分)形成对 比(1分),融情于景,(1分)写出了北宋由盛而亡的历 史,揭示了国事沧桑的主题。(2分) 二、新松恨不高千尺咏物言志诗 【题材阐释】 (1)题材特征 内 涵 标 志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 思想感情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 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2)内

10、容情感 内容 情感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寓理 、托物讽世 高尚情操的表白;理想抱负的寄托; 怀才不遇的悲叹;命途多舛的伤感; 年华易逝的哀愁;理想破灭的感慨; 悠闲舒适的心境;托物讽世的针砭 (3)常用技法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 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 、象征、拟人和对比。 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4)方法突破 步骤一:抓特征 抓住物的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 神品格等),如青松的挺、直;梅花的洁白。 步骤二: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寄托作者的情态。如对于青松,我们可读出青松的“ 坚贞不屈,傲岸高洁”

11、,对于梅花,我们可以读出梅 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 作者品质的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步骤三:借技巧 借助咏物诗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 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悟感情 把握领悟“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典题例证】 【例2】(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 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 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 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 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思

12、维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4分) 【思维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驳 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阅读选修1第44页子规 、葡萄、小松思考 :各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态,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赏牡丹思考:作者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 ? 1、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 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 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 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 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 2、葡萄咏物与言志融为

13、一体,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適后的 希冀。面对前途迷茫,一切都要随着 命运的安排而沉浮的人生,诗人谨慎 小心,意在借此诗委婉表达自己希望 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当 然,此诗还从侧面说明一个道理:丰 收的果实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小松托物讽喻,借松些人,寓 意深长。小松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 的写照。诗人出身寒微,青年时才华 毕露,但是由于“帝里无相识”,以 致屡试不中,穷困潦倒。而世俗之人 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诗 人以此诗抒发自己对不平社会的不满 。 4、诗人将芍药和芙蕖这两 种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 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 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 为了突出牡丹

14、,是侧面烘托 的手法。 【学而思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 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松 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注】相传秦始皇登泰山避雨于这株松树下, 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 (1)这两首诗都以“松树”为吟咏对象,简析两首诗中 的“松树”有何不同。(6分) 答案:杜诗中的松树是一棵青翠挺拔、超凡脱俗、卓 尔不群的松树苗;(3分)成诗中的松树是一棵枝虬干曲 、孤傲坚贞、声名显赫的古松。(3分)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15、 样的人生感悟?(5分) 答案:杜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松 树的喜爱之情以及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人 生感悟。(2分)成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表 达了诗人不为虚浮的名利所累,清闲自在,保持本真 自我的人格理想。(1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 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 缴,孤飞 自可疑。 【注】崔涂,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 楚、河南、秦陇等地。 (zng):短箭。缴(zhu): 系箭的丝绳。 (1)请简要赏析“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5 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诗句内容,辨析手 法,品味字词,并考虑该句在表情达意和结构方面的 作用。“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紧承颔联, 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 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 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 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 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答案: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 ,伴随着它的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