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0076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七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七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柴油 发火性:十六烷值,十六烷值越高, 发火性越好。 蒸发性:蒸发性越好,越有利于燃烧 。 凝点:表明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1.作用与组成 (1)作用:贮存、滤清柴油,并按柴油机不同的工况 要求,以规定的工作顺序,定时、定量、定压地, 并以一定的喷油质量将柴油喷入燃烧室,使其与空 气迅速混合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弃排入大气 (2)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 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一、概述 课题一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与燃烧室 2.工作原理 低压油路:油压

2、是由输油泵建立的,而输油泵的 出油 压力一般为01503MPa,故这段油路称 为低压油路,只用以向喷油泵供给滤清的燃油。 油箱 粗滤器 输油泵 细滤器 高压油路:油压是由喷油泵建立的,一般在10MPa 以上,故称此段油路为高压油路。 喷油泵 喷油器 喷油(回油 ) 高压油管 二、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室 1.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1)形成特点:时间短、混合气不均匀、燃烧不均匀 (2)形成方式: 空间雾化混合油膜蒸发混合复合式 过程 柴油喷到燃烧 室空间,混合 不均匀 柴油喷到室壁上,5 先形成混合气燃 烧,再促使油膜形 成混合气 两种方式混 合使用,以 空间雾化为 主 提高方 法 1.喷油束

3、与室 形状相适应 2.室内空气运 动,促进混合 燃烧室形状应有利 于形成旋转气流 2.混合气的燃烧 高温压缩空气 雾状柴油 燃烧 喷射 物理化学变化 持续喷射 雾状柴油 喷射 (1)主要特点是: 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是在燃烧室(气缸内)进行的。 混合与燃烧的时间很短0.00170.004秒(气缸内) 柴油粘度大,不易挥发,必须以雾状喷入。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是同时,连续重叠进行 的,即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 (2)燃烧过程 备燃期 (滞燃期) 从喷油开始开始着火燃烧为 止 速燃期 从燃烧开始气缸内出现 时为止 缓燃期 从出现 出现 为止 后燃期 缓燃期以后的燃烧 2、燃烧室 分类: 统一

4、式燃烧室 (直喷式) 型 球型 涡流室式燃烧室 预燃室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由凹顶 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 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 ,几乎全部容积都在 活塞顶面上。 U型 分隔式燃烧室 两个空间,一个在 缸盖中(副燃烧室 ),一个在活塞顶 (主燃烧室),两 部分间有孔道相连 。 统一式燃烧室 型燃烧室:形状简 单、易于加工;结构 紧凑;热效率高;工 作粗暴;要求喷油压 力高。 球型燃烧室:靠 油膜蒸发混合, 工作柔和,起动 困难。喷油压力 高 U型燃烧室: 混合气形成方式 属于复合式;采 用单孔轴针式喷 油器;起动性好 。 燃烧室类 型 型 球型 四角型 U型 剖面形状纵剖面 型 纵剖面大半 圆形 纵

5、剖面近似 型 纵剖面U形 混合气形 成 空间雾化混合 油膜蒸发混 合 空间雾化混 合 复合式 喷油器类 型 孔式(压力高,多 孔) 孔式(少孔 ) 孔式(多孔 ) 孔式 进气道类 型 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螺旋进气道扭切进气道 优点 起动性能好、经济 性好,形状简单易 加工,结构紧凑 工作平稳、 柔和,燃烧 彻底 较高的经济 性和动力性 控制了Nox的 生成 起动性、动 力性、经济 性好 适应对象中小型高速柴油机应用不广高速柴油机应用较广 缺点工作粗暴,孔易堵 起动性差, 工况适应性 差 分隔式燃烧室 预热室式燃烧室 涡流室式燃烧室 特点:油压要求不高;故障少; 工作较平稳;散热面积大;油耗 高

6、;起动性差。 两种类型 涡流室式预燃室式 组成 副燃烧室体积大,5080 上半部直接铸出,下半部耐 热钢做成,镶入气缸 副燃烧室镶入气缸盖, 体积占2545 混合气形成 空间雾化混合空间雾化混合 涡流运动 副室中强烈的涡流运动副室中无规则的紊流运 动 喷油器类型 轴针式喷油器轴针式喷油器 燃烧特点 大部分在副室中燃烧,燃烧 完全 大部分在主室中燃烧, 燃烧完全 优点 工作柔和,高速适应性好, 噪声小,排污少 同前 缺点 起动性差,经济性差,热效 率地 同前 课题二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主要零部件 1.功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柴油,以一定的压力 ,呈雾状喷入燃烧室。 2.要求:雾化均匀;喷射干脆利

7、落;无后滴 现象;油束形状与方向,适应燃烧室 3.型式:开式和闭式。目前采用的喷油器都是闭式 喷油器,有孔式和轴针式两种。孔式多用于统一 式燃烧室,轴针式主要用于分隔式燃烧室。 一、喷油器 (1)孔式喷油器 应用: 直接喷射燃烧室,孔 数18个,孔径0.2 0.8mm 特点: (1)喷孔的位置和方向 与燃烧室形状相适应 ,以保证油雾直接喷 射在球形燃烧室壁上 。 (2)喷射压力较高。 (3)喷油头细长,喷孔 小,加工精度高。 4.结构与工作原理 (2)轴针式喷油器 特点: (1)不喷油时针阀关闭喷孔 ,使高压油腔与燃烧室隔开 ,燃烧气体不致冲入油腔内 引起积炭堵塞。 (2)喷孔直径较大,便于加

8、 工且不易堵塞。 (3)针阀在油压达到一定压 力时开启,供油停止时,又 在弹簧作用下立即关闭,因 此,喷油开始和停止都干脆 利落,没有滴油现象。 (4)不能满足对喷油质量有 特殊要求的燃烧室的需要 与孔式相比,喷孔只有一个、较大,不 易堵塞、易加工,喷油压力较低,轴针较 复杂,具有自洁作用。 二、喷油泵 1.功用: 使燃油通过喷油泵的工作变成高压,并按照柴油 机各种不同工作工况的要求,定时、定量地将高压 燃油送至喷油器,然后喷入燃烧室中。 2.对多缸柴油机的要求 各缸的供油次序符合所要求的发动机发火次序; 各缸供油量均匀,不均匀度在标定工况下不大于3 4; 各缸供油提前角一致,相差不大于0.5

9、度曲轴转角; 为避免喷油器的滴漏现象,喷油泵还必须保证供油停 止迅速。 3.类型: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 喷油器、转子分配 式喷油泵 柱塞式喷油泵的泵油原理 柱塞副的构造: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 对精密偶件,经配对 研磨后不能互换,要 求有高的精度和光洁 度和好的耐磨性,其 径向间隙为0.002 0.003mm 柱塞 柱塞套 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凸轮与柱塞弹簧的 作用下,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完 成泵油任务,泵油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进油过程 供油过程 回油过程 原理 进油 柱塞下行,进油孔开 压油 柱塞上行,进油孔关 回油 柱塞上行,回油孔开 三、调速器 1.

10、功用: 调速器是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油 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用来防止柴油机飞车(转速过高)和熄火(转速过低) 2.分类: 按功能分有两极调速器、全程调速器、单速调速器和 综合调速器 按转速传感分有气动式调速器、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和 复合式调速器 类型 单速式(定速):发动机转速几乎不变,通常 用来限制最高转速(飞车)。一般用于小型工业 柴油机。 两极式:限制最低(熄火)和最高转速(飞车 )。中间转速不起作用。用于部分汽车。 全程式:可控制从最低到最高转速间任一转速 的供油量,即使发动机在任一转速下稳定工作。 应用广泛,车用较多。 综合式:兼具两速和全程的功

11、能,不同发动机 工况,互换使用 四、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1.喷油提前角:指喷油开始时,活塞距离压缩终了上 止点的曲轴转角。 2.喷油提前角大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过大 喷油提前角过大时,由于喷油时缸内空气温度较低, 混合气形成条件较差,备燃期较长,将导致发动机工 作粗暴。 过小 喷油提前角过小时,将使燃烧过程延后过多,所能达 到的最高压力较低,热效率也显著下降,且排气管中 常有白烟冒出。 3.最佳喷油提前角 最佳喷油提前角是在转速和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能 获得最大功率及最小燃油消耗率的喷油提前角。 应当指出,对任何一台柴油仉,最佳喷油提前角都不 是常数,而是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变化的。供油量愈

12、大,转速愈高,则最佳喷油提前角也愈大 喷油提前角实际上是由喷油泵供油提前角保证的。而 调节整个喷油泵供油提前角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曲轴 与喷油泵凸轮轴的相对角位置为满足最佳喷油提前角 随转速升高而增大的要求。 五、辅助装置 1.输油泵 (1)作用:保证柴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够 数量及一定的柴油给喷油泵。 (2)类型:活塞式、膜片式、齿轮式和叶片式 (3)活塞式 由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偏心轮驱动,活塞将内腔隔 为两部分,上为压油腔,下为吸油腔(两油腔间有旁 通油道连接)。活塞上下运动,两油腔体积变化,压 力变化,从而出油和吸油。 2.柴油滤清器 作用:用以滤去柴油中的机械杂质和水分。通常有 粗滤器和细滤器。 滤芯多用纸质,也有金属丝、毛毡、绸布等材料。 两级滤清器:一级纸滤芯,二级毛毡、绸布滤芯。 滤清效果好。 3.起动电热塞 作用:通过加热空气改变气缸内温度,提高柴油机 起动性能的装置。 作业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作用?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分 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