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三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09996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三峡》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修订《三峡》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修订《三峡》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修订《三峡》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修订《三峡》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订《三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三峡》(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者简作者简 介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地 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 )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 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 撰成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 的专书,水经注则详细介绍了一千多 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是我国古代最全 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夏水襄( )陵 乘奔御( )风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属( )引凄异 林寒涧( )肃 绝 ( ) 长啸 ( ) qu zhng x xing s tun yn xio zh jin y 一读,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1.重(

2、 )岩叠嶂( ) 2.沿溯( )阻绝 3.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 5. 绝yn ( )多生怪柏 6.飞漱( )其间 7.属( )引凄异 chngzhng bn tun 1 s zh sh 字正腔圆语音美 借助语感 读清句读节奏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

3、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 二读,读出层次 读准句读 节奏与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 ;则/素 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语速与声调: 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之景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文气沉重、弛缓、凄清、悲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

4、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 两 岸 群 山 连 绵, 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自:在,从 略无:毫无。略:完全, 全部。阙:通“缺”,缺口 嶂:高耸险 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 曦:日光,这是指太阳

5、。 课文翻译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 它们之中间相距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觉得得快啊。 至于:到了的时候。 襄陵:漫上山陵。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 :断 或:有时 虽:即使 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以:认为 ,觉得。 课文翻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6、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 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时:季节 湍:湍急的水 潭:深水 绝巘: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急流冲荡 其:它们,指怪柏 良:的确,实在 课文翻译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

7、异,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 课文翻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寂静。 属引:连续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响:回声 转:同“啭”,声音曲折 绝:消失 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亭午: 素湍: 传响: 略无: 襄陵: 属引: 沿溯: 清荣峻茂: 完全没有。 漫上山陵。 连续不断。 正午。 白色的急流。 传来回声。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考考你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释下列句子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释绿色的字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 ,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太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飞奔的马 5.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献 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 2.重岩叠嶂 如果 山 6.绝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品读文章 分析

9、内容景物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 )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品读文章 分析内容景物美 至于( ),( )。或王 命急宣,有时( ),( ),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理解文意,把握景物特点。 2.诵读美文,体验文中美景。 品读文章 分析内容景物美 春冬之时,则 (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1.理解文意,把握景物特点。 2.诵读美文,体验文中美景。 品读文章 分析内容景物美 每至( ) ,( ),常有(

10、 ),( ),( ),(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1.理解文意,把握景物特点。 2.诵读美文,体验文中美景。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11、泪沾裳!” 诵读美文 了解句式音韵美 走近作者 品读语情情感美 创读文章 读出自己收获美 素湍绿潭 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 睛初霜旦 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 用生动的语言把郦道元笔下的 三峡给大家解说出来,可以加 上自己的想象。 秋季天刚放晴的时候或有霜的早晨,林涧之间,清冷肃穆, 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到处充满凄清肃穆的气氛 ,水枯气寒,山谷空旷。猿猴啼叫,空谷传响。悲哀凄凉,使人 想起“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使人想起“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三峡吆,秋 天,又多了一份萧瑟与寂寥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 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

12、让滔滔江 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 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 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 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 消受不住这三峡 余秋雨三峡 两岸巨岩,倒影如墨 ;中间江面,碎 光荡漾 ;近处江面,绿如翡翠 ;远方群 山,如红宝石闪光 ;有时,碧波雪浪, 海鸥翩飞;有时水天柔和,江船宁静 刘白羽 长江三峡 课外查找有关资料,探究:三峡大坝建 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会有哪些变 化?(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又会增加哪些 景观?) 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 峡课文写三峡 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照春夏 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

13、夹水的地方,有山 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中有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 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 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最 后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巫 一、文章的思路 先写七百里山势(山高江窄) 接着写夏水迅猛(江水暴涨)继 写春冬美景(风平浪静)末写寒秋 肃杀(水枯谷空)。 总结:文章的思路 二、写作特点 描写动静结合 全文: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文气沉重、弛缓、凄 清、悲凉 总结:写作特点(一)动静 从部分看:第三层 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动 静 静 动 总结:写作特点

14、(二)动静 至于( ),( )。或王命急 宣,有时( ),( ),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 )。 绝巘多生怪柏,( ),( ),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 ) ,( ),常有( ),( ),( ),( )。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 )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背诵全文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他是 我国杰出的家、家,他所 著的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 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包括、。 水经注疏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散文学 水经注 瞿塘峡 巫 峡 西陵峡 一词多义: 绝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谳多生怪柏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隔绝 消失 极 从、在 如果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 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 象。 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 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雄奇险峻,为下文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 下文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