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9977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综述(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催 化 剂 有 限 公 司 电气仪表防爆技术交流材料 2014年10月 u 爆炸概述 u 防爆基础知识 u 电气设备防爆技术标准化现状 u 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u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与使用 u 电气节能技术 一、爆炸概述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 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1、爆炸的分类 1)按爆炸能量来源分 a.物理爆炸 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 象。 b.化学性爆炸 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 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 化。 一、爆炸概述 2)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分 (1)轻

2、爆 爆炸时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 (2)爆炸 爆炸时燃烧速度为每秒数十几米至数百米,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 ,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 (3)爆轰 爆炸的燃烧速度为每秒10007000m。爆轰时突然引起极高压力, 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 一、爆炸概述 2、化学性爆炸物质 依照爆炸时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化学性爆炸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 1)简单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在爆炸时分解为元素,并在分解为元素的反应过程中产 生热量。 2)复杂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包括各种含氧炸药,其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的爆炸物稍小 。含氧炸药在发生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的氧由物质本身分 解

3、供给。如苦味酸、TNT、烟花爆竹等都属于此类。 3)可燃性混合物 是指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物质。所有可燃气体、蒸 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组成的混合物均属此类。 一、爆炸概述 3、常见爆炸类型 (1)气体爆炸 纯组元气体分解爆炸 具有分解爆炸特性的气体分解时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热量。 混合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而后点燃,在这样的条件下, 气体的燃烧就有可能达到爆炸的程度。这时的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 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2)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 (3)熔盐池爆炸 大多是由于管理和操作人员对熔盐池的潜在危险疏于认识引起的。机

4、械 故障、人员失误、或者两者的复合作用,都有可能导致熔盐池爆炸。 一、爆炸概述 爆炸性危险区域划分的主要标准依据 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3836.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 第14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 爆炸性危险区域主要以爆炸性危险物质出现的频 繁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划分依据。 二、防爆基础知识 影响危险区域划分的主要因素: 存在危险物质的可能性; 危险物质的释放量; 危险物质的特性(气体的密度等); 环境条件(气压、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情况等) ; 远离释放源的距离; 危险物质泄漏监控设施设置情况; 爆炸后果的严重性; 二、防爆基础知识

5、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定义 危险场所:任何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场所。 在石油、化工、煤炭等生产领域将不可避免地形成 爆炸性危险环境: l 在煤矿井下,三分之二的场所属于爆炸性危险场所 ; l 在石油开采现场和精炼厂约有6080属于爆炸性 危险场所; l 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属于爆炸 性危险场所。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方式 中国防爆标准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爆炸一致,对于爆炸 性气体危险场所划分为3个区域,即0区、1区和2区。定义如下: 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 所; 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

6、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或即使出现 也只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对于粉尘场所,与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划分相对应同样划分为 3个区域,即20、21和22区。 二、防爆基础知识 危险区分级实例危险区分级实例 堤坝堤坝 可燃液体可燃液体 危险源持续危险源持续 存在的地区存在的地区 0 0区区 通风口通风口 通风不良的通风不良的 储油槽区储油槽区 1 1区区 2 2区区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极限的定义 实验表明,当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浓度介于爆炸极 限范围内时,遇点火源就会产生爆炸。 爆炸下限(LEL) 爆炸上限(UEL) 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各不相同。 丙烷2.0,9

7、.5 乙烯2.7,3.4 氢气4.0,75.6 二、防爆基础知识 防爆基本原理 产生爆炸的基本原理 (爆炸三角形原理) 爆炸性物质; 空气(氧气); 点火源(电火花等)。 能量源(火花、热表面等)能量源(火花、热表面等) 空气(氧气)空气(氧气)可燃物可燃物 二、防爆基础知识 防止爆炸发生的基本方法 避免形成爆炸性环境理想的方法(很难实现); 排除、消除可能的点火源实际的方法; 限制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都可以达到防爆要求。如制造正压、爆炸 气体浓度监控、限制点燃源(主要手段)。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性危险物质点燃特征 电气设备的电火花和温度是产生爆炸的主要点燃源。 不同爆炸性物质的电火花和温

8、度点燃特性各不相同。 为了使采取的防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爆炸性物质分类 、分级、分组以及对爆炸性危险区域分区。 物质点燃特性丙烷乙烯氢气 电火花MIE, uJ1806020 温度AIT,466(T1)425(T2)560(T1)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性危险物质分类 我国将爆炸性危险物质分为三类: I类:矿井甲烷; 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汽、薄雾); III类:爆炸性粉尘和纤维。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级 典型气体 中国 IEC 北美爆炸 (GROUP ) 点燃特性 甲烷ID难 易 丙烷IIA 乙烯IIBC 氢气 IIC B 乙炔A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

9、小点燃电流(MIC)分级 二、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级 中国 IEC气体易燃温度t()点燃特性 T1450难 易 T2450t300 T3300t200 T4200t135 T5135t100 T6100t85 引燃温度(AIT)分组 二、防爆基础知识 中国主要防爆技术标准 中国颁布的主要防爆技术标准有: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3836.3-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 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

10、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 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 GB3836.5-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5部分 正压型电气设备“p” GB3836.6-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6部分 充油型电气设备“o” GB3836.7-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7部分 充砂型电气设备“q” GB3836.8-20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8部分 n型电气设备“n” GB3836.9-199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9部分 浇封型电气设备“m” GB3836.10-199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0部分 气密型电气设备“h”(作废) GB12476.

11、1-200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 气设备 第1节 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DIP A/B” 三、电气防爆技术标准现状 中国颁布的其他配套防爆技术标准有: GB3836.11-199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1部分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定方法; GB3836.12-199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 气体或蒸汽混合物按其最小试验安 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的分级; GB3836.13-199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3部分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检修; GB3836.14-199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12、 GB3836.15-199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5部分 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 GB/T2900.35-1998 电工术语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 GB/T15604-1995 粉尘防爆术语; GB1444-1987 防爆灯具专用螺口式灯座。 三、电气防爆技术标准现状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级、组 按设备适用的环境,分为三类: I类:矿井用Mining Industry II类:工厂用Surface Industry III类:爆炸性粉尘和纤维环境用 II类设备分级分组:和爆炸性气体分级、分组相同。 分级:分为A、B、C三级(仅指隔爆、本安设备) 分组:分为T1T6六组。与爆

13、炸性气体温度组别不同是指设备最 高表面温度,且它的确定与防爆型式有关。 I类和III类设备不分级分组,但III类设备分为A/B型设备。 三、电气防爆技术标准现状 主要防爆技术隔爆型Exd 设备依据标准:GB3836.1-2000/GB3836.2-2000 隔爆外壳定义: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能阻止 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I区防爆技术)。 “W” “L”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间隙防爆技术,依靠间隙、啮合长度来达 到降温、熄火效果。 强度设计:至少为参考压力的1.5倍。通常IIB 为1MPa,IIC为1.5MPa。 隔爆接合面定义为阻止内部爆

14、炸向外壳周围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传播。隔爆外壳各个部件相 对表面配合在一起的接合面,称为隔爆接合面 。 主要防爆技术隔爆型Exd 接合面结构形式与要求: 平面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啮合宽度、间隙 圆筒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啮合宽度、间隙 止口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啮合宽度、间隙 螺纹接合面:啮合精度、啮合扣数、螺距大于0.7mm 防锈措施:电镀、磷化、涂防锈油、不准涂刷油漆。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隔爆型隔爆型Ex“d“Ex“d“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 “包容型包容型“ “ 封装 必须能承受爆炸的压力 塑料材料只允许小容积 (3 dm3) 连接和开口要做得很精密并且 根据气体组分而定 缺点 并

15、非所有人都了解其工作原理 封装大而重,对电缆也有特殊要求(导管, 衬垫, 封装等) 不允许带电开盖操作 打开封装需要特殊工具 安装和维护的错误会导致危险的情况 不允许在不允许在0 0区使用区使用 连接宽度连接宽度 开口开口 优点: 多年使用证明的优良方法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隔爆型常用电气设备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主要防爆技术增安型Exe 设备依据标准:GB3836.1-2000/GB3836.3-2000 定义: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不会产生电弧或火花的电气设备 采取进一步措 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电气设备产 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电火花的可能性的型式(I区防爆技 术)。 要求设备在正常

16、工作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温 度、电弧和危险温度。 增安型技术是一种德国技术。原则上可以适用于1区场所, 但国际间或行业间认可程度略有不同。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主要防爆技术增安型Exe 主要技术措施:接线端子放松、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外壳防护 等级、绕组绝缘、温度保护等。 外壳不要求具有承受内部爆炸的强度、但至少应能承受规定的 机械冲击,且具有IP54的外壳防护等级。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典型应用 接线盒、电磁线圈(阀)、照明灯具、变压器和无刷电机等。自 动化仪表通常存在调零/调满度的电位器或选择开关,即认为正常 情况下会产生电火花,因此一般不设计为Exe。 主要防爆技术增安型Exe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简介 主要防爆技术本质安全型Exi 设备依据标准:GB3836.1-2000/GB3836.4-2000 定义:在标准规定的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 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