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9904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5.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15.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在前面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总是假定一般价 格水平是固定不变的。本章的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 模型)假定一般价格水平可以变动, 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量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2、和国外需求构 成。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 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 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下 降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图15-1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财富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消费者财 富水平,从而改变消费者消费量。 (2)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影响利率,从 而改变企业投资量。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15-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结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 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3、方移动;反之,则 向左方移动。 图15-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表15-1 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序号因素及其变化总需求曲线的 变化 1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 (如减税、股市高涨) 向右方移动 2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 (如企业乐观情绪增加) 向右方移动 3政府购买增加 (如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 向右方移动 4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 (如国外经济繁荣) 向右方移动 5货币供给增加向右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 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 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1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在此仅

4、 研究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为: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 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 济中就业量的函数。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 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图15-4 宏观生产函数 2劳动市场 总就业水平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 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劳动供给函数 向右上方倾斜。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 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 量或潜在产量。 图15-5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三节 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 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图15

5、-6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垂直,是因为: (1)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 迅速或自动调节,使得实际工资( )总处于充 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从而使产量也总处于充分 就业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2)古典学派一般研究长期状态,而在长期 中,即使W 和P 不能迅速调整,也具有充分的时 间来进行调整,实际工资( )最终将达到充 分就业水平。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明,增加需求的政 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 导致通货膨胀。 图15-7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 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6、。 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 济社会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 国民收入。 图15-8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水平,是因为: (1)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刚性,即完 全不能进行调整。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由于时间 很短,W和P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只要国民 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 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 就业状态。 图15-9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的图形 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经济的短期总供 给曲线如图15-

7、10的CC线所示。 图15-10 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2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黏性价格模型) 黏性价格模型强调了企业不能迅速地根据需 求变动调整它们索取的价格。由于长期合约,或 调整成本过高,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价格,对应的 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 企业合意的价格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物价总水平P。物价总水平越高,企业定价越高; 总收入水平y。总收入越高,需求越大,企业定价 越高。因此,企业的合意价格表示为: 假设有两种类型的企业,一些企业的价格有 伸缩性(所占比例为1-b),另一些企业的价格是 黏性的(所占比例为b)。 价格黏性企业的定价公式为: 假设企业预期产出处于其自然率水平,则该

8、 类企业的定价公式为: 因此,常规总供给曲线方程为: 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可得到的劳动量。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人们通过教育、 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4)技术知识进步。 表15-2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序号因素及其变化总供给曲线的变化 1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 (劳动市场相对宽松) 向右方移动 2资本增加向右方移动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向右方移动 4技术进步向右方移动 5预期价格水平下降向右方移动 6投入品价格下降向右方移动 7名义工资下降向右方移动 第五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当总需求曲线和

9、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确定的 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 图15-11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图15-12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图15-1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不仅能解释经济波动, 还可以说明当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时,政府可以运 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稳定经济的意图。 图15-14 政府运用需求管理政策稳定经济 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有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15.1】简要说明简

10、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 模型和 模型各 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辽宁大学2005研 答:(1)收入-支出模型、 模型和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 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 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 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 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 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 进行分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

11、均衡 的模型,用来确定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与简单 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 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 水平的影响。 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 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 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 此外, 模型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 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 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 平的关系。另外,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 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模型 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 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

12、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 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 需求分析,而且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 模型)、 模型和 模型之间存在着内在 的联系。取消投资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 假定, 模型中的 曲线可以根据简单的凯恩 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予以推导;取消价 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 模型中的 曲线 可以根据 予以推导。 【例15.2】请说明微观 和宏观 模 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 济学2008研 答:微观 和宏观 模型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 有相同点也有一

13、定的差异。 (1)两者的相同点 微观 和宏观 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形式”上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 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 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 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的为供给曲线。 (2)两者的不同点 微观 和宏观 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 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

14、供 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 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 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 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 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 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 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 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 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 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 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 模型在说明 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 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 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