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靶向治疗.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9713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癌的靶向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肾癌的靶向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肾癌的靶向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肾癌的靶向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肾癌的靶向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癌的靶向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癌的靶向治疗.(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田晓军 o1.晚期肾癌的治疗现状 o2.靶向治疗的药理基础 o3.靶向治疗的用药方案 o4.靶向治疗药物的副反应 o5.靶向药物治疗的实例 o局限性肾细胞癌(T1,2N0M0,临床期 ,早期) o局部进展性肾细胞癌(临床期,局部晚 期) o转移性肾细胞癌(临床期, 包括 T4N0M0):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 科手术为辅助性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o肾原发病灶 1.切除肾脏原发灶可提高干扰素和白介素的 疗效 2.缓解疼痛、血尿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o转移病灶 对孤立性转移灶,身体状况好时可同期或 分期手术 内科治疗 o干扰素为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

2、癌的基本 用药 o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二线治疗 o免疫治疗 干扰素 高剂量白介素-2 o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Wilhelm 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靶向治疗药物作用机理 双通道 微血管形成 RAS 内皮细胞或周围细胞 增殖 转移 血管生成: PDGF-VEGF VEGFR-2 分化 线粒体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PDGF VEGF EGF 增殖 存活 线粒体 EGF HIF-2 细胞核 VHL 自分泌环 细胞凋亡 ERK RA S MEK RAF 细胞核 ERK MEK

3、 RAF PDGFR- 抗肿瘤增殖抗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增殖选择性信号通路及在肿瘤发生中的 作用 o信号通路是确保组织中不同类型细胞正确活动的重要机制 o信号途径出现突变,异常信号将导致细胞获得恶性生长特性 o肿瘤细胞涉及的的信号途径的作用有 增加肿瘤的血供 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存活及凋亡 o具体信号途径包括:VEGF、PDGF、EGF、KIT、RET、FLT3、 Ras和Raf 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 路 oVEGF信号通路是形成新生血管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 o此通路激活触发介导细胞生长、迁移及脱离原脉管系统存活并控制血管 渗透性 相关配体VEGF-A、B、C、D、

4、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 6种,与癌相 关的是 VEGF-A是血管生成的重要蛋白质,参与许多正常的和病 理过程 VEGF-C和VEGF-D可能对肿瘤生长中的新生血管形成有 作用 VEGF配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VEGFR-1、VEGFR-2、VEGFR-3作用 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VEGFR-2是重要受体,可刺激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增殖、 迁移和生存 VEGFR-3可刺激淋巴系统中的内皮细胞发生增殖、迁移 和生存 oVEGF和肿瘤已越来越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焦点 肾细胞癌、胃、胰腺、乳腺、前列腺、肺癌和黑素瘤中VEGF过度表 达 肿瘤细胞增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 通路 oPDGF信号通路潜在

5、的癌症治疗领域 与胚胎发育、结缔组织形成、创伤愈合及血管生成相 关 oPDGF配体与酪氨酸激酶和受体结合产生相互作用 oPDGF受体与肿瘤 脑脊膜瘤、黑素瘤、神经内分泌瘤、卵巢、胰腺、胃 肠道和前列腺肿瘤中PDGF有表达 癌细胞会利用多个PDGF信号途径的组合转导信号。如 PDGFR-使周围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在肿瘤脉管系统形成 中非常重要 肿瘤细胞增殖上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途径 o本途径影响有丝分裂、细胞活力、蛋白质分泌和细胞分化多个过程 o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受体家族中研究最多 o配体EGF和转化生长因子-与erbB受体结合 正常激活可介导组织中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异常激活参与凋亡、细胞周期调

6、节、相关血管生成的肿瘤细胞浸 润 erbB家族包括erbB1、erbB2、erbB3和erbB4 oEGFR受体与肿瘤 乳腺、卵巢、头颈部、膀胱、结肠、 食管、子宫颈、前列腺和肺 癌EGFR信号转导失调 肿瘤细胞增殖其它信号途径1 oKIT属RTK中的PDGFR家族,即由PDGF激活 正常时可调节细胞增殖 突变时引起配体和受体的过度表达,使染色体易位,受体连续激 活 胃肠道间质瘤、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出现KIT表 达 抑制此受体的治疗药是格列卫(伊马替尼) oRET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 RET酪氨酸激酶配体 可加速肾和周围神经元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诱导生长停滞及相

7、关凋 亡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有RET表达 舒尼替尼获准适应症: RCC,GIST 组织获准时间适应症 2006年1月 晚期RCC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疾病进展或不耐 受的GIST 澳大利亚药品评估委员 会 (ADEC) 2006年8月 晚期RCC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 欧盟委员会2007年1月 晚期或转移性RCC 因耐药或不耐受导致的伊马替尼治疗 失败 的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恶性 GIST 欧洲肿瘤协会指南 (EAU) 2007年 推荐舒尼替尼作为晚期和/或转移性 RCC的一线治疗方案 晚期肾癌的治疗流程 SFDA批准在中国上市治疗肾癌的靶向药物仅有索拉非尼 和舒尼替尼 国内学者们对索

8、拉非尼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索拉非尼推荐剂量(400 mg, bid)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 均能使部分肾癌患者获益; 接受索拉非尼增量(600 mg800 mg, bid)或索拉非尼 联合IFN 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的有效率 绝大多数中国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中国治疗经验 索拉非尼:2006年9月中国SFDA批准上市 舒尼替尼:2008年5月中国SFDA批准上市 治疗方案 o常规剂量 o剂量递增治疗 o联合治疗 o序贯治疗 常规 索拉非尼 400mg 口服 bid o索拉非尼增量600 mg, bid 800 mg, bid o索拉非尼联合IFN 索拉非尼联合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 mRC

9、C -前瞻性随机II 期临床试验 (Randomized prospective phase II trial of two schedules of sorafenib daily and interferon-2a (IFN)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APSODY) RAPSODY Phase II Sorafenib + IFN: 3 级药物相关毒副反应 Drug-Related Side Effects (Grades 3) Arm A (Sorafenib + IFN 9 MU tiw) (%) Arm B (Sorafenib +

10、IFN 3 MU fiw) (%) 疲乏153 厌厌食82 手足皮肤反应应146 皮疹62 脱发发2 口炎62 腹泻35 白细细胞减少35 中性粒细细胞减少23 贫贫血2- 血小板减少3- 低磷血症1514 淀粉酶增加53 脂肪酶增加52 Adapted from Bracarda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Annual Meeting; June 1-5, 2007; Chicago, IL. 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干扰素可有效治疗mRCC, 总体应答 率可达 33.7%,肿瘤控制率达 68.4%,均高于单药 治疗 索拉非尼与低剂量干扰素联合也可达到良好的疗 效及安全

11、性(肿瘤控制率=75.0%), 使这一疗法的抗 血管生成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验证. 该研究提示索拉非尼联合干扰素在治疗晚期肾癌 中的良好前景. Adapted from Bracarda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Annual Meeting; June 1-5, 2007; Chicago, IL. 序贯治疗 o序贯研究1(IGR研究) 一项来自法国的90例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序贯 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o序贯研究2(UnMn研究) 一项来自美国和波兰的50例索拉非尼/舒尼替 尼序贯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序贯治疗研究 o序贯研究1(IGR研究) 一项来自法国的90例索拉非尼

12、/舒尼替尼序贯 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o序贯研究2(UnMn研究) 一项来自美国和波兰的50例索拉非尼/舒尼替 尼序贯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序贯治疗研究 IGR研究:研究设计 N=90 法国的4个中心 扩大纳入方案中 的RCC患者 回顾性研究 mRCC MSKCC 转移灶数目 指标 OS PFS 最好应答 安全性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n=68 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n=22 分子靶向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肾癌的回顾性研究 Sablin MP, et al. ASCO 2007, Chicago, IL, USA IGR研究: PFS o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总体PFS = 51周 o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总体PFS

13、 = 39周 索拉非尼, 26 周舒尼替尼, 25周 索拉非尼,17周舒尼替尼,22周 Sablin MP, et al. ASCO 2007, Chicago, IL, USA v首先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 可获得较长的总体PFS o序贯研究1(IGR研究) 一项来自法国的90例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序贯 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o序贯研究2(UnMn研究) 一项来自美国和波兰的50例索拉非尼/舒尼替 尼序贯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序贯治疗研究 UnMn研究:研究设计 分子靶向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肾癌的回顾性研究 Arkadiusz Z. Dudek, et al. Cancer 2009;115:61-7 N

14、=49 美国和波兰 各1中心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n=29 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n=20 观察指标 疗效 安全性 A组B组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N=29N=20 中位TTP 78周36.7周 SD中位时间 (范围) 20 (2-82)周9.5(1-56)周 中位OS 102周45周 中位随访时间 86.9周43.9周 (RR 3.0; P=0.016) Arkadiusz Z. Dudek, et al. Cancer 2009;115:61-7. UnMn研究:结果 v首先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 可获得较长的总体TTP和OS TTP: time to progress 至疾病进展时

15、间 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序贯治疗患者 总PFS荟萃分析 1.Richeter S, et al.Onkologie 2008; 31:234, abstr V684. 2.Choueiri TK, et al. ESMO 2008; abstr 593. 3.Dudek AZ, et al. Cancer 2009; 115:61-7. 4.Sablin MP, et al. ASCO 2007,abstr 5038. 5.Eichelberg C, et al. Eur Urol 2007;54:1373-78.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17.7 13.4 21 8.6 18.2

16、9 11.8 19 Richter1 Choueiri2 Dudek3 Sablin4 Eichlberg5 0510152025 17.4 索舒PFS = 17.57月 舒索PFS = 12.1月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的治疗排序 会获得更长的总体PFS和OS 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排序 多项序贯治疗的结果均提示 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o皮肤毒性 (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o胃肠道毒性 o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毒性 o血液毒性 o疲乏 如何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手足皮肤反应 (HFSR) o影响手和足的一些症状 o特征: 感觉迟钝、感觉异常、红斑、水肿、过度角化、皮 肤 干燥或皲裂、硬结样水疱、脱皮 o主要发生于受压区域 oIII期研究中的发生率: sunitinib 为 20%;3 索拉非尼 为 30%;4 bevacizumab 和 temsirol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