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709706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二、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2)文艺表现手法 三、篇章结构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感受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情 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 、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 、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

2、、赋比兴、虚实相生、动静相衬 、景情理合一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 、悬念、铺垫、卒章显志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 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 诗

3、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 。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 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 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

4、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 中多重忠义。 表达方式分类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创作分类创作分类 文人诗 民间诗 形式分类形式分类 诗词曲 古体诗 近体诗 题材分类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时间分类时间分类 古代诗 现代诗 诗的诗的 分类分类 格律诗 自由体诗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 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 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立功业的心情

5、,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 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 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 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 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 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 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 生活的向往。谈禅说理诗,诗诗人把自己类类似禅宗的顿顿悟或事 理的体察诉诉之于笔下,这类诗这类诗 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间烟火的空 灵之境。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6、 。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 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 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 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 式的作用。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 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 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 达了什么的追求)。 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7、。 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 ,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 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 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形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诗 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 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 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什么形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 物象

8、、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什么图景;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 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 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 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表达技巧类 “表达

9、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 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 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 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 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 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 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 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 点评妙处。 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 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

10、抒情、议论) 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 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语言炼字类 “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词句含义(色彩、情味)手 法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 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 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在原句中描 述的景象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古诗的主要类别 1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 思念 2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

11、缅怀之情,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感叹 3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 的向往 4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 的牵挂 5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 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 高洁品质 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 1 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 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 小人的丑行 2 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 、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 质的对比 3 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 、以悲衬喜、以虚衬实 4 比拟:或拟人、或拟物 三、 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1)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

12、的词语:直接抒 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反映诗人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 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 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闲适恬淡 之情 3. 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炼、简 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 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 感染力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对仗工整 、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5.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 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 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 、秀美、恬淡等 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 、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 近旨远 三、 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