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963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赫玛托娃的幅素描像生命的史前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赫玛托娃的16幅素描像 生命的史前史关键字:阿赫,阿赫玛托娃,16,素描,生命,命,史前,史前史 阿赫玛托娃的16幅素描像 生命的史前史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莫迪里阿尼与阿赫玛托娃的交集始于1910年,终于1911年夏天。相遇之时,26岁的画家和21岁的诗人,一个尚未在先锋艺术的浪潮中看清方向,一个刚跟着丈夫踏进彼得堡的诗歌圈。仅凭着两颗年轻灵魂的简单直觉,他们有了一场短暂的相遇。莫迪里阿尼为阿赫玛托娃画了16幅素描;而阿赫玛托娃在去世前两年写下的回忆录中,将这段流淌着灵感的巴黎邂逅称为“我们生命的史前史”。 为“俄罗斯的月亮”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画过肖像的画家不计其数。用她的门生

2、布罗茨基的话说:“从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开始,在整整半个世纪里,众多的艺术家都在素描、油画、塑像、雕刻和相片中留下了她的身影。”莫迪里阿尼是第一位为阿赫玛托娃画像的画家,阿赫玛托娃则是他生命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缪斯。 1965年,历尽坎坷终于重获诗歌话语权的阿赫玛托娃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光阴飞逝。她在自己的众多肖像中,选择了54年前莫迪里阿尼画的铅笔素描作为诗集封面。一年后,阿赫玛托娃在莫斯科去世,这幅小小的素描一直挂在她家中壁炉上方,是诗人手中关于那个巴黎夏日仅存的纪念品。 “你对我,犹如魔力” 1910年5月18日,巴黎的咖啡馆里流动着一个神秘的话题:每76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将在这一天掠过巴黎上

3、空,这一年的慧尾格外接近地球,在天空中停留了六小时之久,街头巷尾的小报都将此解释为世界末日的不祥之兆。 旅居巴黎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前一年刚从蒙马特搬到河对岸的蒙帕纳斯,将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蒙帕纳斯大道和拉斯帕伊大道交汇处的多摩咖啡馆和圆顶咖啡馆。圆顶咖啡馆的老板热衷于招待艺术家,允许莫迪里阿尼这样穷困的画家偷吃篮子里的面包,拿一文不值的画作抵饭钱。莫迪里阿尼的闲暇时间都在这些咖啡馆里与朋友们一同打发时间,在彗星即将降临的日子里,他给自己的资助人和保护人保罗亚历山大写了一封充满讽刺口气的信:“亲爱的。彗星还没到(到六点差十分为止)。太可怕了。我周五绝对还能见到你当然是在死了之后了。” “一战

4、”前的巴黎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伏特加味道。俄国人自彼得大帝以来对西方,尤其是对巴黎的热忱,在这个多灾世纪的开头,与狂热的革命念头搅和在一起,升腾成一团热烘烘的情绪,将巴黎居民裹挟在内。当个有俄国范儿的巴黎人成了件时髦事:法国人忙着翻译上个世纪的俄国巨匠的小说,从果戈理到契诃夫;在巴黎留学的列宁和托洛茨基们,用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家的姿态碾过大大小小的咖啡馆;1905年,安纳图勒法朗士为被关进监狱的高尔基公开发声,颇有点俄国人的好q之风;1909年,剧团经理谢尔盖达基列夫将俄国芭蕾舞剧团带到巴黎,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火鸟彼得鲁什卡和天方夜谭组曲点燃了巴黎的剧院。 这个5月,新婚燕尔的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

5、托娃也在巴黎。4月,她随丈夫古米廖夫来到巴黎度蜜月,目睹了俄国芭蕾舞剧的热潮,在异国他乡欣赏了几场本国剧团的表演。但这段时长两个月的蜜月并不甜蜜。苦苦追求了阿赫玛托娃7年的古米廖夫称不上一个合意的爱人,她最终接受古米廖夫,可能只是因为外省的贫困生活让这个11岁就开始写诗的天才少女感到如同久居牢笼,而已经颇有名气的诗人古米廖夫于她来说,无异于通向圣彼得堡文学圈、巴黎和更多神秘远方的钥匙。1909年底,在古米廖夫动身前往东非考察之前,阿赫玛托娃突然答应了他的求婚,而到了次年结婚时,阿赫玛托娃自己也承认,可能因为订婚时间太久,古米廖夫已经对自己失去了热情。 巴黎的蜜月对这对诗人夫妻来说是一场同床异梦

6、的旅行,他们仍然能在卢浮宫、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里找到一种文艺青年圣地打卡般的乐趣,但除此之外,情感上的共鸣微乎其微。阿赫玛托娃在诗里讲得很清楚了:“他不喜欢孩子的哭泣,不喜欢马林果泡的茶,和女人的歇斯底里而我是他的妻子。” 前往巴黎的车票是古米廖夫买的,但关于巴黎的梦,阿赫玛托娃留给了莫迪里阿尼。晚年她回忆起这段短暂的巴黎蜜月时,莫迪里阿尼几乎是其中最瞩目的一个关键词。这只能理解为一种隐约可以归因于爱情的注意力,尽管阿赫玛托娃从未将莫迪里阿尼定义为“恋人”。 没有人真正找到“俄罗斯的月亮”和“意大利的太阳”相遇的准确时间。1910年阿赫玛托娃仅在巴黎停留了两个月。5月,她与莫迪里阿尼可能通过某

7、一位俄国友人在聚会上偶然相识,也可能因为两人都在东欧犹太人聚集的法吉艾尔公寓有工作室而结识。两人相交不深,只有过几面之缘,但莫迪里阿尼迅速迷上了这个灰眼睛、高鼻梁、爱拿第一人称写爱情诗的女人。 6月末阿赫玛托娃回到俄国,莫迪里阿尼开始不断给她写信。从秋天到冬天,雪花样的信件从巴黎不断飞向彼得堡,莫迪里阿尼惊讶于阿赫玛托娃洞悉人心的秉性,反复写道:“噢,传达思想,这只有您才做得到。”晚年阿赫玛托娃回忆起这些信件时,还能记得其中一句,她将其翻译为:“你对我,犹如魔力。” 1911年的初夏,阿赫玛托娃独身一人重返巴黎,有整整两周时间都与莫迪里阿尼共同度过。每当莫迪里阿尼夜里在巴黎街头漫步时,阿赫玛托

8、娃能感受到他的脚步:“常常,每当我听到他在梦一般宁静的街道上的脚步声时,我便走向窗台,透过软百叶追随他的身影在我的窗下缓行。” 莫迪里阿尼的贫穷显而易见,阿赫玛托娃“知道他一贫如洗,却不知道他何以维生”。而婚后刚刚告别赤贫的外省生活的阿赫玛托娃,仅有的财产就是古米廖夫结婚时为了示爱转到她名下的2000卢布。两人常在拉丁区的卢森堡公园散步,但莫迪里阿尼是那样的穷,以致他们在公园内总是挑长凳坐,而不是按惯例坐到须付钱的椅子上。 巴黎是多雨的城市。下雨天,莫迪里阿尼便会撑起一把很大很旧的黑雨伞。那时正是巴黎的夏天,雨水暖暖的,他们便撑着这把伞坐在免费长凳上。在阿赫玛托娃激情澎湃的爱情史中,少见这样温

9、吞吞的时刻。没有拥吻、缠绵、踉跄的脚步或苍白的泪珠,只有左近“一座意大利风格的宫殿在打盹”。 布罗茨基将画家与诗人的暧昧恋情比作“两个皇室成员演出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其中流淌着一种充满画面感的诗意。一次阿赫玛托娃去找莫迪里阿尼,也许是没约好时间,莫迪里阿尼不在家。她手拿一束红玫瑰,决定等上几分钟。无所事事中看见工作室的门锁着,门上的窗子却是洞开的,阿赫玛托娃便随手将花束扔进了窗子,不等莫迪里阿尼回来就离开了。下次见面时,莫迪里阿尼莫名其妙地问阿赫玛托娃,她没有钥匙,房间又上了锁,是如何进入工作室的?阿赫玛托娃将事情对他解释了一遍,莫迪里阿尼惊叹:“不可能花束摆得那么美” 两人都非合群之人。尽管

10、生活在艺术家云集的拉丁区,但莫迪里阿尼不属于任何艺术团体,阿赫玛托娃发现他几乎没有朋友,“被孤独的圈子紧紧地箍住”。走在拉丁区的街道上,他从没有向什么人打过招呼,也不曾提及一个熟人、朋友或画家的名字。而这在拉丁区是有些匪夷所思的“那儿的人程度不等地都互相认识。”阿赫玛托娃在巴黎没有太多朋友,也不去理会丈夫风流韵事的传闻,更享受与莫迪里阿尼度过的宁静时光。他们在巴黎街头漫步,己在巴黎居住了五年的莫迪里阿尼带着阿赫玛托娃在月色下参观先贤祠后边的老巴黎,有时他竟忘了塞纳河中间还有个岛,两人便迷路了,阿赫玛托娃仍欣喜地觉得,“是他引导我看到了真正的巴黎”。 莫迪里阿尼不懂俄语,读不懂阿赫玛托娃的诗,但

11、他们都对当时时髦的象征派诗人亨利德雷尼埃或者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无动于衷,更偏爱19世纪下半期的诗人保罗魏尔兰,也一起读朱尔拉弗格、斯蒂芬马拉美和夏尔波德莱尔。当他们撑着伞坐在公园长凳上,滚瓜烂熟地背出同一首诗时,便欣喜得像对上了暗号的年轻情侣:“她懂我/也只有她,只有她的哭泣/能抚慰我湿冷苍白的前额/她的凝视,仿佛雕像的凝视/她的声音,遥远,平静,冷峻/就像没入虚无的你挚爱的声音。” 来自俄国的埃及女王 有趣的是,今天当我们借着这段暧昧感情的遗物来考证诗人与画家的心境,会发现意大利人莫迪里阿尼和俄国人阿赫玛托娃互相都用一种欣赏古代异国人的眼光打量彼此的相貌。 阿赫玛托娃在晚年的笔记中形容这位意

12、大利青年“长着安提诺依(罗马美男子)的脑袋和闪着金色火花的眼睛”,而沉迷于埃及壁画上那些脖颈颀长的女人的莫迪里阿尼则用类似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阿赫玛托娃身体的迷醉一一他画中的女诗人伸展着修长的身体,手臂和腰肢漫长得几乎要伸出画面,小小的头部用寥寥几笔勾勒,但我们能清楚地看见那对抢眼的半圆形眼窝和高高跃出的挺拔鼻梁。 根据阿赫玛托娃的回忆,莫迪里阿尼共送给她16幅铅笔素描,她还将其中三幅印在随身携带的布书包上。回到彼得堡后,这些珍贵的手稿在革命初期毁于她皇村的居所中,最后剩下的一幅被她裱在相框染心留存,始终挂在她寓所的墙上。 莫迪里阿尼1906年来到巴黎时,塞尚刚刚去世,野兽派画家们在马蒂斯的引领

13、下举办了一次重大的展览,毕加索则在创作他那幅令人震惊的阿维尼翁的姑娘们。尽管曾生活在20世纪初的蒙马特尔,莫迪里阿尼却不属于任何一个艺术派别。他吸收了那一时期在巴黎交汇的大多数前卫艺术的精华:塞尚人物像的迥异面部结构、高更异国情调的裸体画、野兽派的丰富色彩、立体派的破碎平面,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的矛盾心理。在每一场运动中他都既置身事外,又将其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化为己用。 莫迪里阿尼拒绝签署1909年马蒂斯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因为觉得要禁止裸体画、破坏美术馆的未来主义非常可笑。他同意毕加索对古希腊、古埃及美学的赞赏,却又不屑于毕加索那套“立体主义的小把戏”,相信是立体主义的流行让他失去市场“我又是一个

14、为毕加索所害的人。”他在摸索时期的画作裸体习作中画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女性,与后期那些赞美女性柔美曲线的画作全然不同,模特露出牙齿,头部和下巴扭曲着,脸上带着一种爱德华蒙克式的痛苦表情。在这些带有风格实验性质的肖像中,莫迪里阿尼不断摸索着如何使用棱角分明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块,让人的性欲、痛苦和一切心理诉求呈现在画布之上。 在法吉艾尔胡同居住时,莫迪里阿尼与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西库成为室友,后者看了他那些线条刀削斧劈般的肖像画后,建议他研究非洲雕塑,在那些凹陷而非凸起的人面中捕捉人类头颅的真实结构。那一时期发现非洲雕塑的画家不止莫迪里阿尼一个,毕加索就以非洲面具为灵感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姑娘们,但莫迪里阿尼

15、更多地“突出面具的宁静而非野性”。 阿赫玛托娃进入莫迪里阿尼生活的时刻非常微妙,那正是他从绘画转向雕塑,在非洲雕刻中找寻表达方式的几年。这一时期后来被称作莫迪里阿尼的“黑人时期”,当时的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倾注于雕塑之上,在自己画室旁的小工作室里敲敲打打,布朗西库教会他挑选石材,打磨石料,“最关键的是,与材料持之以恒的斗争”。阿赫玛托娃参观了他那些“只刻不雕”,不加修饰的石雕作品,并形容他画室墙上的肖像画“长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从天花板到地板”。他是那样醉心雕塑,因此没能为自己的缪斯画一幅肖像,而是为她画了16幅素描。但毫无疑问,是阿赫玛托娃身上的某种特质,契合、激发并孕育了后来的莫迪里阿尼。 阿赫玛托娃的外貌允许画家将她假想为一位来自埃及的爱人:她脖子上总戴着一串来自非洲的黑玛瑙项链,厚重的齐刘海下是一双冷漠的灰眼睛,漆黑浓密的长发大概来自她那位有鞑靼血统的外曾祖母,鼻梁挺拔细长,侧脸线条犹如雕像。当她在古米廖夫家的庄园歇暑时,当地的村长坚持认为她是个“干瘦的埃及女人”。 无数诗人和画家都试图捕捉她浓烈的美貌。阿赫玛托娃的著名门生,后来的诺奖诗人布罗茨基这样描绘这位世纪情人:“她身高1.8米,黑发,肤色白皙,淡淡的灰绿色眼睛宛如雪豹,身材苗条曼妙”诗人和评论家尼古拉涅多布罗沃认为:“不能用简单的漂亮二字来形容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