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951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王朗王德王奋廉穆应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课程名称: 金融市场学老 师: 王俊班 级: 财政金融系2008级保险班姓 名: 王 朗 20080212312王 德 20080212330王奋廉 20080212354穆应红 20080212333日 期:2011年4月3日论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作者:王朗 王德 王奋廉 穆应红摘要:对于保险合同的客体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本文从保险合同,保险利益两个方面同时说明为什么保险合同客体为保险利益。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的关键。是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关键词:保险合同;客体;保险利益;原则;性质;保险标的 一般认为,合

2、同的客体,是指合同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果合同不存在客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就无所依托。保险合同作为民事合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客体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一.保险合同客体的学理争论 保险理论界上对于保险合同客体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标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的主要理由是:(1)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标的是同一概念。(2)保险标的是保险合同的核心,也是确定保险金额、计算保险费率和赔款标准的依据。(3)我国保险法第13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

3、险。因此,保险标的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应当成为保险合同的客体。 (二)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障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保险合同关系是一种债权法律关系。合同债权指向的对象不是物,而是债务人的特定行为,主要表现为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者不作为)。在保险合同中,一方当事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均是请求其为某种特定的保障行为。而从保险人的角度分析,保险人为社会提供保险保障的劳务活动。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总是围绕着这种劳务活动订立和履行合同,一旦离开这种劳务活动,保险合同就不能称之为保险合同。因此,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人提供保险保障的行为。 (三)保险合同

4、的客体是保险利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的主要理由是:保险利益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订立保险合同的目的并非保障保险合同本身,而在于一旦保险标的遭受损害时是否能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就是说,保险合同保障的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其财产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所享有的保险利益。这种保险利益就是保险合同的客体。 (四)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标的和行为的统一体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构成保险合同客体的要素是复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保险合同的客体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包括保险标的和行为两个因素。单一的保险标的或者行为无法承载保险合同客体的全部内涵。只有二者的统一体才能诠释保险合同的真正客体所在。 二.保险合同的客体应当为保险利益 针

5、对以上诸多观点,我们赞成第三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观点进行一一探讨: 首先,第一种观点有失偏颇。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2条的规定,在人身保险中,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和身体;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是作为保险对象的各种财产本身及其有关利益。保险标的是构成保险合同不可或缺的要件,是保险合同需要保障的对象。没有保险标的,保险合同无法存在。然而,保险标的作为保险合同存在的必备要件并不能说明其就是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标的仅为保险利益的载体。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保险标的本身免受损害,而是为保险标的提供一种保险经济保障,这种保险经济保障表现为保险人赔偿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受损害而受到的

6、利益损失。比如说在订立汽车保险合同时,该汽车保险并不能保证汽车本身不遭受损害,而只能是当汽车遭受损害后为其提供补偿。保险标的若丧失了的保险利益,即使保险标的受损,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仍然不能得到保险金赔偿。因此,保险合同的客体不是保险标的。 对于第二种观点, 我们亦不赞成。笔者认为,该观点是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一种误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物、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类。行为固然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一种。保险人在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损失或者在人身保险事件出现时,承担保险金赔偿责任也确实需要以行为的方式作出。但是,这种保障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指的行为是不同的

7、。其实,任何物的转移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实现。举个例子,根据我国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但是对物的转移必须通过交付这一行为才能实现。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当事人之间转移的是交付行为而不是物,否则,就会得出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唯一客体的荒谬观点。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特指在债权法律关系中,债务人能够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比如在承揽合同中,承揽人收取了定作人的费用后,就应当完成定作人指示的工作并交付成果。由此可知,保险人对于保险金的赔偿给付行为并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指的行为,因而不是保险合同的客体

8、。同时,这种保障行为依附于保险利益的存在。保险人只有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上享有的保险利益受到损害时才会履行保障行为,这种保障行为指向的仍然是保险利益。因此,该观点只不过是从保险人的角度出发,本质上仍然赞成保险合同的客体为保险利益。 至于第四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折中的观点。将保险合同的客体多元化,实质是在无法准确确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时作出的一种妥协的办法。笔者之前已论及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那么将保险合同的客体看成是保险标的和保障行为统一体的观点已没有再论其是否合理的价值。除此之外,这种复杂化的观点还会造成整个保险合同理论的混乱。 韩国商法典第668条规定:保险合同的标的,限于可以以

9、金钱计算的利益。这种利益即保险利益。我国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决定了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是否有权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要求保险人提供补偿和给付。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要求保障的只是其对保险标的享有的保险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保险合同的客体。在不同性质的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并不相同,但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即保险利益却是一致的。 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的核心要素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更决定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

10、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因此保险利益为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至为明显。保险利益,亦称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保险利益的功能是保障保险活动的健康发展 ,决定保险合同的主体资格,影响保险合同的内容与效力。保险合同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完全履行。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的核心要素,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更决定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为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至为明显。(一) 保险利益原则的涵义保险利益一词源于英文insurable interest,为英国商法学者首创。我国

11、学者译为保险利益,亦称可保利益。保险利益学说发展初期,旨在区分有经济补偿功能的保险合同与纯投机的赌博行为。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保险合同的客体。投保人的投保和保险人的承保都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刘宗荣先生进一步指出,保险利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利害关系;二是在利害关系的范围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有经济利益。事实上,对保险标的有经济利益是有利害关系的前提,而利害关系则是对保险标的具有经济利益的必然逻辑结论。或者进一步说,经济利益是对保险利益的客观观察,利害关系则是对保险利益从主观角度的

12、观察。从客观上讲,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从主观上讲,则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害关系,即因保险标的安全而获益,因保险标的灭失而受损。(二)保险利益原则的功能1、保障保险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险利益的存在,能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道德危险与保险相伴而生。如以与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他人财产、身体、生命或健为保险标的,则实为赌博。就财产保险而言,如以无保险利益之他人财产投保,因为他人财产即使发生危险,投保人并无损失发生,如能获得赔偿,则与赌博何异,其更甚者,投保人为图早日实现其不当利益,必不会等待被保危险之自然发生而将设法造成被保财产的损失,其所诱发的道德

13、危险,实不言而喻。2、决定保险合同的主体资格保险利益学说发展初期,保险利益之概念在于区分有社会经济作用的保险关系与纯投机的赌博行为,到技术性保险利益学说将其功能转换为区分同一物之上各种不同保险利益,使在一物上可多重保险而并不构成复保险,再到20世纪诞生的经济性保险利益学说,更强调保险的补偿作用,但归根结底,保险利益解决的是投保人的主体资格问题,何人有权投保,何人有资格成为被保险人,只能以保险利益作为衡量标准。现代各国保险立法均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只有对保险标的物有保险利益的人,才具有作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资格,否则所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3、影响保险合同的内容与效力保险利益对保险合同效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保险合同的标的是保险利益,就一般合同理论而言,欠缺标的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故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不可没有。其次是保险金额不能超过保险利益,超过部分应当无效。再次,在保险期间丧失保险利益,如属于全部丧失,保险合同全部解除,如属于部分丧失,保险合同部分解除。最后,限制保险补偿金额。保险利益是确定保险金额的基础,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人补偿金额不能越过原有利益,被保险人不可因投保而得到额外利益。(三)保险利益的理论分析现代各国立法及判例无一例外地对保险利益予以肯定。如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