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09495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作物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作物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作物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作物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技术(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物栽培技术 栽培过程与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 n品种选择技术 n生育诊断技术 n田间技术 n栽培模式 品 种 特 性 n产量潜力:作物现实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差异。 n熟性:早熟、中熟、迟熟(早、中、晚稻) n抗性:(抗病性、抗虫性) n环境适应性:抗涝、旱、热、冷等。 n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广适性、窄适性。 品种选择原则 n当地耕作制度:茬口和季节的衔接 n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n品种布局与搭配 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 苗作出定性、定量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 措施、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生育诊断一例: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

2、段,作物栽培所 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主要包括:整田,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杂 草及病虫防除,收获、贮藏以及其它特殊技术 。 播种技术 n种子质量与种子清选、处理 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活力(发芽率与发芽势)与纯 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栽培实施的成败。不同作物种子 的发芽率要求不同(教材141页)。 n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n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 种(强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津 )、浸种催芽技术。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 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

3、度(%) 发芽率 (%) 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 50-80% 播种期 1、气候条件:既要考虑播种起点条件,也要考 虑其它生育期条件。 2、栽培制度: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 3、品种特性 4、病虫害 5、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 播种方式 n撒播 n条播 n穴播 n精量播种 育苗移栽的意义 n争取季节 n培育壮苗 n节约成本 n缺点:移栽费工、根系较浅易倒伏 育苗方式 n湿润育苗 n阳畦育苗 n营养钵育苗 n旱育秧 n无土育苗 出苗期、幼苗期、成苗期、移栽几个环节。 出苗:多少情况下采用高温条件,促进迅速出苗, 其次水分与氧气也很重要; 幼苗期:出苗3叶,一般保温是关键,此时幼苗

4、较 弱; 成苗期:调节好N/C比,注意防治病虫害,炼苗; 移栽期:移栽前的起身肥,起身药。 幼苗生长过程 苗床管理 n温度及灾害管理:防晴天高温、防大风揭膜、防大雨冲厢 n水分管理:根据需求管好水分,以水调温、调肥 n病虫管理:旱田育苗防病策略,移栽前的防治 n间苗、定苗: n肥料管理:送嫁肥、断奶肥 n适宜的密度与苗龄:水稻为叶龄指数40-50%、棉花2-4叶 。水稻分成乳苗、小苗、中苗、大苗 播种技术 撒播:精细整地,分厢精量用种; 条播:窄行、宽行; 穴播: 精量播种:机械将单粒种子均匀播 下。对机械和种子要求高。 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存在最佳密度的原因: 密度的实质是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体

5、平均占有营养面 积大小。作物产量必须是在协调群体和个体两个最佳方能达 到最高,故存在最佳密度。除与作物生产相关外,密度还与 二氧化碳透性和湿度、病虫发生相关。 密度公式: 最初Warne(1951)和吉良(1953)发现这个个体干物重W 与密度P间存在:Y=1/(a+bx),Y=x/(a+bx) 及Y=1/(a+bx+cx2),Y=x/(a+bx+cx2) 实际上依各种条件而变,多用实验方法求出。 玉米48株/平方米,稻麦250300株/平方米,棉花 11.5株/平方米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也有便 于农事操作,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 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

6、及行向等。 原则: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具体有: 窄宽行法、行穴等距法等。 种植方式 施肥 n元素的种类:元素需求有16种,大量9种,微 量7种,其它还有特殊要求的,如硅。本地主 要肥料涉及如N、P、K、Zn、B等。 n肥料的量:依气候、土壤、作物特性而变。 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1、有机肥: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2、化学肥料: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 细菌等。 施肥原则 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以基肥为主 以深施为主 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

7、用 (一)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 作物对N、P、K和其它特定元素均有不同要求,要 按照这一规定施肥; (二)营养元素吸收阶段性 生长初期吸收量小,强度小,但需供肥强度高,特别 是N; 生长中期吸收量大,强度大,N、P、K强度需求都高。 后期:吸收量小,强度减弱。 (三)营养临界期与最大营养期 “营养临界期”,该时期如缺乏营养元素将会导致不 可挽回的损失。因大多数作物的P的临界期在前期;N 的临界期稍晚,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过渡期。如水 稻分蘖期。 作物营养最大期多在中期。 施肥技术要求 1、用养结合原则; 2、需求原则; 3、经济原则。 施肥量: 某元素的全部用量=(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土壤供应量)

8、/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当 季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上述各参数均可通过空白试验计算得到。 施肥原则 1、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包括农业生产废弃物, 人畜粪尿,厩肥,饼肥绿肥等; 特点:取材广,成本低,便于就地取材,养分全 面,分解缓慢,肥效长,稳定,形成有机质和腐殖质 改良土壤,放出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 2、化学肥料:N、P、K、CaO、微肥、复合肥和缓控 释肥等; 特点:易溶于水,养分高,肥效快,作物可直接吸 收。 3、微生物肥: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 肥料种类 施肥时期 茬肥:播种前或移栽前整田时施的肥。

9、一般 施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为主,使用 量大,约占总肥量的一半以上。 种肥:在播种或移栽时的局部性肥料,是为 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但种 肥可灼伤和毒害幼苗,要注意用量不 可过大。 追肥:在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追肥以 速效肥为主,主要有硫酸铵、尿素、 等,追肥宜多次施用。 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作物所需的水分成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都以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来表示。 n旱作物的叶面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称为 作物田间需水量。 n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 水分的倍数。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灌溉方式 n地面灌溉:畦灌、沟灌、

10、淹灌。 n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n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n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 损失,适合各种地形。 排水 n排除地表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作物根系可 以获得更多的氧气的一种耕作措施。 n本地以夏收作物灌浆成熟期和水稻中期晒田最 典型。 n修好排水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先决条件。 杂草与病虫防治 防除原则: O抓住时机,及时察觉和预测其发生,并采取措 施,以预防为主 O选择针对性技术,包括特效药物 O以农业和生物防治为首选防治方法 作物栽培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n作物栽培模式的概念: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 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 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作物模式化栽

11、培 的概念: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 践。 n例如:作物叶龄栽培模式、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 叶龄模式 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作物种植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类构成,配置、 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主要包括:作物布局、 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作物布局:指一 个地域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 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换言之,作物布局要 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区域或农田上种什么 和种在什么地方,另外是不同类型作物的比例。 轮作概念:普通轮作与复种轮作(大豆小麦玉 米;油菜水稻绿肥水稻) 连作概念:又叫“重茬”。 连作阻碍 n病害:小麦根腐病、玉米黑粉病、线虫等 n杂草:看麦娘、油

12、毛毡 n土壤理化性质和肥料利用率 n土壤营养平衡 n土壤有毒物积累 复种技术: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 力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 轮作和连作 原理: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水分互补,生物 习性互补。 原则:个时期处于最佳生育条件,协调栽培制度, 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与种植方式等。 气候: 春播作物:春小麦、春油菜、马铃薯,发芽最低温 15,北方早春即可播种。 秋播作物:小麦、油菜等发芽最低温24 ,播期 范围从秋分到冬至,防止早苔早拔节。 品种:小麦油菜春性强的要迟播。 病虫害:水稻早播可避开一些只要虫害的危害,玉 米早播也可避开地下害虫。 间、混、套作 播种技术 撒播:精细整地,分厢精

13、量用种; 条播:窄行、宽行; 穴播: 精量播种:机械将单粒种子均匀播 下。对机械和种子要求高。 轮作的功能 1、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禾谷类N,豆科N多高P, 薯类K,玉米小麦需肥大,而谷子需肥少。 2、减轻作物病虫害 传统病害:水稻纹枯病、棉花枯黄萎病、油菜菌 核病、马铃薯青枯病、甘薯黑斑病。 传统虫害:棉花红蜘蛛、大豆线虫、小麦条斑病 等。 3、减少田间杂草危害:如水田稗草、鸭舌头等。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水田:早稻春大豆,早稻甜瓜,晚稻 蔬菜。 麦瓜稻油空闲稻 旱田: 夏季 棉花水田 冬季 小麦油菜 棉花玉米 小麦大麦 小麦蔬菜 水田优化模式: 早稻晚稻冬季马铃薯 夏季玉米晚稻 轮作举例

14、 连作技术:选择耐连作物 耐: 水稻、玉米、甘蔗、棉花 等; 较耐:豆科、薯类等; 不耐:大豆、豌豆、蚕豆、花生、 烟草、西瓜、甜菜、芝麻、 向日葵等。 复种与复种指数 复种: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 的种植方式。有一年两熟、三熟和两年三熟之分。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熟制与熟制概念:复种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熟 制”,一年多熟为“多熟制”。 复种指数小于1时,称为“休闲和抛荒”,“休闲”有利于 地力恢复。 复种条件 年均气温 无霜期 积温(10) 一熟 8 150d 3600 二熟 816 150250d 36005000 三熟 1618 250d 3600 5000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