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8971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 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 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 ,导致环境污染 、土壤功能弱化 、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

2、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再利用( 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再循环( 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 ,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 ,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 加

3、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 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 双赢” 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 因此, 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 据此建立一个 BPEIR概念模型, 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 图 1 ) 。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 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 消费量减少, 则循环总量会增大, 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 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 化肥使用过多, 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 则会带来土壤

4、退化、 作物产量下降等负效果。 负效应集聚对系统的冲击, 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系统的循环总量, 减小系统的循环压力, 比如农业中种植模式的改变、 废弃物资源化等措施, 均为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减少对于系统的投入; 反之, 如果对于区域系统投入减小, 消费增加, 说明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则系统内循环总量减少, 压力减小, 使系统各组分良性发展。 因此, 从农业生产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出发, 考虑系统的输入端、 过程、 输出端来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农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对农业循环经济

5、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 反映某一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 具体是通过因子贡献度、 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 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 找出制约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促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 图2) 。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循环经济的“3R” 原则, 即以“ 减量化、 再使用、 再循环” 为内容的行为原则, 并根据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必须兼顾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核心技术指标, 全面准确地反映农业系统输入、 输出终端和运行过程的复杂内容。 因此, 为选取有效

6、的评价指标, 本文根据图1中BPEIR模型以及特尔菲法, 对众多因子进行分析, 筛选出20个参评因子构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即系统输出终端的效果。 其中, 采用农机总动力与农林牧渔商品率作为反映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以及农业产业化效益的指标; 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 该类指标用来揭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的现状;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标, 用来体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 四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 反映农业发展中对于生态环

7、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1.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 各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 #$ 。因此,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权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取层次分析法(AHP) 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表1) 2 研究区域实证分析2.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从以上选取的指标中可以得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性质各不相同, 数据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值标准化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指标与参照值之间相互关联且有所区别的情形。具体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有两种类型: 一是正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大, 所反映的

8、循环状况越好; 二是负作用指标。 该类指标值越小, 越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两种类型, 指标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Xi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Xi为具体研究对象某一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i指标原始值。2.2综合评价结果计算由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均需从不同层次与侧面反映农业循环发展的状况。 因此,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采用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 即式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与各指标相对应的权重;S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2.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对区域农业

9、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考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找出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有的放矢地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行为与政策的相应调整,从而有效地减少系统投入、 提高系统产出, 实现社会、 经济、 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具体方法是采用“ 因子贡献度” 、 “ 指标偏离度”、“ 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3 做出结论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下面就分别以20002009 年甘肃省、1991 2005 年黑龙江省、19902008 年吉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具体分析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1 综合评价结果2000- 2009 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和质量, 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

10、提升的趋势, 2009 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 2000 年的 2.76 倍, 年均提升速率为 11.95%(图3)图3 2000- 2009 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2 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分析20002009 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准则层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 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和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值, 均高于 2000 年的水平, 资源减量化评价指数值从 2004 开始才高于 2000 年的水平, 按照各项分类指标评价指数值年均提升速度的高低来排序, 依次为资源循环利用指标 (21.63%) 、 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7.27%) 、 资源减量减量化指标 (

11、2.21%) 、 资源环境安全指标 (1.61%) 。说明 20002009 年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较强, 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 而资源减量化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作用非常有限, 是限制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图4 2000- 2009 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指标评价结果3 分类指标的约束度判断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分类指标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约束程度的大小, 将单项指标的约束度进行加总, 得到各分类指标的约束程度的度大小。从图 7 可以看出, 2008 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

12、因素, 其约束度为 57.03%, 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20.06%) 、资源循环利用因素(17.12% ) 、 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 (5.79% ) , 说明甘肃通过控制农业资源投入减轻农业循环系统压力的任务还很艰巨, 未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在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图5 2008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的约束度4 政策建议在优化资源减量投入的前提下, 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特别是要在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基础上, 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技术构建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尽

13、快向包容性增长转变主攻方向为: 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为载体的环保型产业间循环链接技术和农业产后剩余资源及废弃物多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农业洁净生产技术。主攻方向为: 研究和推广以科学施肥技术、 高效农药综合防治技术、 农膜高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为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加强生物农药、 优质复合肥、 基因技术等替代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主攻方向为: 研究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 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农业技术体系,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长效

14、运行机制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图6 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19912004 年,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逐渐向前发展。 2004 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 1991年评价指数的 1.37 倍。 依据图 2 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的时间发展顺序, 可将 19912004 年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 八五” 期间(19911995 年): 起步发展阶段, 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数在0.87, 0.95内波动, 发展状态呈现上升趋势, 上升速率比较缓慢。 第二阶段 “ 九五” 期

15、间(19962000 年): 平稳发展阶段。 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指数在0.96, 1.04内波动。虽然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第一阶段,但该阶段也明显表现出平稳趋势。 第三阶段 “ 十五” 期间(20012004 年):提升发展阶段。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一种相对较快发展的状态,其综合评价指数主要分布在1.04 左右。其中, 2004 年出现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最高值(1.194)2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比较图7 19922005 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评价指数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较高, 产出水平提高幅度最大,对整个农业循环经

16、济发展起较强的拉动作用; 农业生产的投入方面, 在 “ 八五” 期间发展逐年下降, 对农业整体发展起制约作用, 但在 “ 十五” 期间,情况有所好转,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日益贯彻到农业生产中; 在资源的利用环节, 总的有效利用效率不高, 循环利用的水平低, 1995 年后逐年下降,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态效应方面, 其发展水平低于或等于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但仍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图8 1990- 2008 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图(1) 19901996 年停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各年份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数均低于 1990 年,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4.18,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